文\江湖小舞
看到上海今天通报的过去24小时新增死亡患者中,出现了最小仅33岁的年轻患者,大家心里可能会为之一颤,潜意识里联想到病毒致死能力又提高了,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按照上海最新公布的昨日数据,新增1661例确诊和15319例无症状,这个数字相较于昨天进一步下降,这是上海防疫持续向好的体现,也是动态清零成效的见证。
1661例确诊病例中去掉968例无症状转归,以及675例隔离管控人群筛查发现,也就是说社会面新增的确诊病例只有18例,无症状患者中,15120例出现在隔离管控中,社会面的风险人群排查发现199例,社会面新增的减少,也预示着上海清零成功指日可待。
对于上海而言,时下最让外界担忧的除了居高不下的感染者,还有不断增多的死亡病例,昨天新增的52例死亡患者中,平均年龄83.1岁,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100岁,如此一来,上海本轮疫情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90例。
同此前的138例死亡患者一样,新增的52例中,也是均合并有多脏器基础疾病,包括肝脏肿瘤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3级(极高危)、糖尿病、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患。
按照通报的说法,“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引发大家关注的是,自然是那名33岁的最小死亡患者,在这之前,上海公布的死亡感染者一直都是高龄人员,很多网友不断追问年龄分布情况,如今随着33岁的患者出现,也可以确定,这是目前为止上海出现的最低龄死亡患者。
不过,这名患者年龄虽小,但同样身患重症,之前上海在公布16例重症患者时,曾着重公布了一例年龄最小的33岁患者情况,通报称,其“肾脏功能不好,需要血液透析来维持”。
据称,这名患者在入院时就显示肺部有病变,同时心包积液,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且配合中医药治疗,在本月17日通报的通报中曾提到,他的肺部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表现有改善,“相关基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在积极治疗当中”。
只是从17日到25日,前后只过了8天时间,这名曾经年龄最小的重症患者还是没能扛过病毒的侵害。当然,按照上海今天通报时的说法,包括这名年龄最小的33岁患者和年龄最大的100岁患者在内,“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上海本月16日通报重症患者情况的说法,当时正在医院治疗的13例重症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3岁,而最近两天,上海却连续出现了最高年龄100岁的死亡患者,这就说明,这些感染者可能之前并未发展为重症,或者在16日还没有入院治疗,据此可见,感染后的高龄基础病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进展迅速”,最终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无论如何,对奥密克绒的致死率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就像张文宏所言,上海总病死率维持在0.0178%,也就是说,1万名感染者中,死亡患者不到2人。#上海33岁死亡病例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上海昨增本土死亡52例 最小33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