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基属马尔康,有一个著名的土司官寨,地势就在山上,又是4层,里面有几十个房间,非常漂亮。
1936年,土司府官寨被烧毁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是部落之间战争造成的,但那时这里广大地区都被方脸的人马控制,也有老人说是被他们烧了。
官寨真正的恢复是近几年的事了,估计最盛时也不过如此,里面装饰都是严格按旧时格局,请了土司的后人亲属做顾问,很是富丽堂皇。不过衣饰好像有些夸张,有的盔甲战袍尺寸除非姚明才能撑得起来,虽然藏巴汉子长的高大威武,但我不相信能与世界巨人姚明比肩。
土司奢侈的生活与当时普通藏民的状况形成很大的反差,就连当时官寨的邮差或信使都很牛。在官寨下面著名的嘉绒藏族“索莫民居”中,8个邮差的房屋占了最好的地势,建筑也很气派。据说,当时每个邮差负责一个寨子,相当于土司的特使,持节的钦差,在通讯不发达的解放前,谋上这个差事,想不牛都很难。
“索莫民居”风格统一,沿着索莫河层层叠叠依山而上,石垒的墙体,狭小的窗户(据说利于防守),看起来非常坚固。沿河五彩斑斓的经幡,白色的石塔,既有宗教意义,又十分美丽。
不过现在看来,房屋之间空间太过狭小,也没有汉人村落那种便于疏散人流的主街道,行走多有不便。而且,拐弯抹角的小道上,经常遗落一滩滩的牛粪,叫人防不胜防。倘在旧时代用于军事目的,当然叫绝,但现在主要用于观光,把千里娇客弄得花容失色,就不太雅当了。
但这里并不像有的地方,专为观光需要所建,原住民照常生活,要他们为观光改变生活原态,那也是强人所难。原汁原味的粗燥,也比装出来的好,虽然让人眼睛不那么舒服。
卓克基土司官寨管理的相当好,虽然门票有点贵,60元。
中午,已经下班了,我忽然想起要盖个章做纪念,跟讲解员商量,章却不在这里,在河对岸的办公室里。一个30来岁的女同志二话没说,马上开了车带我去盖章,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