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发布啦 0 0

实用历史 · 楚汉争霸篇 · 24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引子:

项羽与韩信,是秦末的两颗双子巨星,他们非常相似。

论军事能力,两人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论政治,他们都是一张白纸。

论结果,他们也是相同的,都被刘邦消灭。

然而,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在评价对方时,却都充满了鄙视。

他们是如何互评的?

咱们先看看正文。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正文:

在上一篇中,我们说到了项羽分封各路诸侯,但结果却不公平,导致了大家反叛。

齐国的田荣,率先公开反对项羽。

不过,他那边虽然开始的早,但却并不是主力。

真正的主力,还是刘邦。

说起刘邦,在齐国反叛的时候,他在往自己的封地汉中走。

那个时候,他计划的还是先苟住,慢慢发育。

但一件事的发生,让刘邦改变了计划。

这件事,便是韩信的出现。

韩信告诉他,不用苟,现在就可以。

韩信很强,兵仙之名传千年。不过,在他刚到刘邦军营时,并不受重视,说的话也没人听。

说起韩信,他的成名经历相当曲折。

他最开始投项家军,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一把剑,选择跟着项梁混。

项梁后来战死,韩信又转投了项羽。

但在项羽处,他过的也不开心,因为项羽不赏识他,只让他当个守卫,虽然是他项羽的守卫。

项羽本身就是个军事家,当时的情况,他自己几乎战无不胜,要你韩信有啥用?

再说了,韩信的底子不好。

他有胯下之辱。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项羽自认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若遇到这种事,就应该拔剑上去。

韩信的做法,让他觉得非常不齿。

价值观不合,再加上项羽这人比较刚愎自用,自然不会用他。

所以,在项羽团队,韩信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团队虽大,但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所以,在项羽团队达到巅峰的时候,也就是项羽分封诸侯时,韩信选择了辞职。

那接下来去哪里呢?

韩信看了一圈,发现了刘邦,从评价上来说,刘邦似乎是一个宽厚的君王。

韩信研究了一下刘邦团队的人事安排,他们虽然有武将,但缺乏统帅。

这与自己刚好互补。

所以,在离开项羽后,韩信选择加入了刘邦团队。

不过刚到刘邦团队时,他也没得到刘邦的重视。

刘邦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当仓库管理员。

结果尴尬的是,这工作干了没多久,韩信就犯了法,被押往法场准备斩首。

在法场上,有13个兄弟等待斩首。

其他人都非常认命,也不反抗,砍头时只说了一句话:

“20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不过到了韩信这儿,却出了点意外。

韩信发现监斩官是夏侯婴,也就是刘邦的兄弟,他觉得机会来了。

在屠刀落下前,他大喊了一声:“等等!”

“主公不打算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夏侯婴本来有点走神,被韩信这一嗓子吓激灵了。

他走上前看韩信,觉得这人相貌堂堂,心想这小子可能有点东西,于是把他释放了。

当然,在释放后,夏侯婴立即对他进行了考察,他想看看韩信是否有真才实学。

考察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两人谈话,问问他有没有啥见解。

韩信于是大谈特谈自己的战略规划,没想到还真把夏侯婴说服了。

他非常高兴,于是立即向刘邦推荐了这位大才。

结果刘邦觉得他没啥东西,只把韩信安排当了粮食总监,去管粮食。

韩信一看这人事安排,心里有点落寞,不过他也开始了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过一段分析之后,他把原因归结为推荐的人不行,也就是夏侯婴的推荐,分量不够。

那找谁推荐呢?

韩信看了看刘邦团队的智囊,他看到了宰相萧何。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萧何的话,刘邦一般是言听计从。

若找他当推荐人,应该会十分顺利。

于是在后来,有事没事的,韩信便去找萧何唠嗑,当然唠嗑的内容主要是团队未来发展,规划等等。

韩信对军事的了解没的说,萧何对他也十分敬佩。

不过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信还没听到任何消息。

他又失望了,也又落寞了。

按理来说,这么长时间,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了,但从实际的情况看,刘邦似乎并不看重自己。

罢了罢了,重新找个团队看看吧。

于是,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韩信也选择了逃离。

韩信就这么走了,刘邦没有任何感觉,但萧何听到后,却直接牵马冲了出去。

见到萧何离开,立即有人向刘邦报告:“不好了,宰相也跑了。”

刘邦这次懵了,他如五雷轰顶,张皇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结果两天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萧何又回来了。

刘邦既怒又喜,问他:“你为什么逃走?”

萧何:“我不是逃走,而是追逃走的人。”

刘邦:“追谁?”

萧何:“韩信”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刘邦大骂:“将领们逃走的有十几个,你不追,却去追韩信,你胡扯些什么?”

萧何习惯了,也不生气:“那些将领不足珍惜,我们很容易物色到。可是韩信这种天下奇才,没有人可以相比。大王如果打算一辈子当汉中王,可以不要韩信。如果要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外,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帮助你,现在只看你怎么决定?”

刘邦:“我肯定要回去。”

萧何:“那必须确定东进战略,对韩信才有意义,韩信自然会留下来。否则,我们留不住韩信。”

刘邦:“我知道了,看在你的面子,让他当将军。”

萧何:“仅当一名将军,韩信不可能留下来。”

刘邦:“好吧,请他当统帅。”

萧何:“那太好了。”

于是刘邦让韩信进来,打算直接任命他为统帅,但萧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大王,你这个人,素来比较傲慢无礼,现在任命最高统帅,却这么轻率,这样大家也不会太重视。我觉得,应该重视一下,选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设立高台,然后登台拜将。

刘邦觉得可以,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果然,消息传出后,将领们大为欢喜,每人都认为这个统帅高位,非自己莫属。

很快,拜将的那天到了,大家惊讶地发现,竟然是名不经传的韩信?!

不过,刘邦给出这个官职,一点都不亏,在拜将之后,韩信就向他提出了东进战略。

他先是分析了刘邦团队最大的敌人,项羽。

项羽性如烈火,动辄像爆炸了一样的咆哮怒吼,千万人都会心胆俱裂。可他却没有助手,也不知道选拔贤能,所以事实上只不过匹夫之勇。

项羽对人恭敬慈祥,言语亲切。人有疾病,他甚至为人流涕,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吃。

可是,当人建立了大功,要封要赏时,他拿着已刻好的印信,把印角都摸旧了,还舍不得颁发。

所以,项羽事实上只不过妇人之仁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虽然称霸天下,统御各国,可是他不建都关中,而建都彭城!违背义帝的约定,却用他的亲信当各诸侯国大王,这是天下人最感到不公平的事。

驱逐原来的君王,而教原来的将领们当君王,又强迫义帝远迁到江南。他的军队经过的地方,全都摧毁,一片残破,人民不服。

目前之所以还相安无事,只不过一时恐惧。在名义上,项羽虽然是霸主,却因失去民心之故,变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精彩,分析的十分精彩。

那我们团队该怎么做呢?刘邦问。

韩信拿出了自己的战略:

大王如果处处跟项羽相反,集结天下的英雄豪杰,能人志士,那么便可成就功名大业。

把城池分给对国家有贡献的功臣,谁不愿意臣服?率领思乡归土的忠义军队,向东挺进,气势如虹,谁能阻挡?

而且,三位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原来都是秦国的将领,率领秦国子弟,在外作战多年,伤亡不可计数,最后却向项羽投降,致使20万秦人被坑杀。

关中的父老乡亲对这三人的怨恨,已经深入骨髓。项羽强行封他们当王,关中人实际上不支持。

相反,大王自进入武关后,秋毫无犯,废除秦国暴政,跟关中人民约法三章,民心所向,没有人不盼望你当领袖,依当初各国同意的条件,大王确实应在关中当王,人人皆知。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然而,你竟被贬到汉中,关中的人民,无不痛恨。

所以,我认为,大王如果进攻,关中之地,用一纸公告,即可平定。

韩信这次拿出的战略,成功的说服了刘邦。

刘邦完全接受了他的规划,下令动员,各就位,准备出击。

萧何留守后方,征收巴蜀赋税,负责后勤供应。

大军准备东出!

从韩信的评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词,妇人之仁。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后来长乐宫的惨剧,正是如此。

其实,韩信与项羽一样,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

那作为同道中人,项羽是如何评价韩信的?

分阶段看。

​都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韩信项羽两人是如何互评的?

在韩信追随项羽时,那时候韩信不出名,又有胯下之辱,项羽看不起他。

再后来,韩信当了刘邦的统帅,在北方战线打了一系列胜仗,项羽开始转变了看法:韩信这小子还不错,武功虽然不如我,但打仗还行。

再到后来,刘邦与项羽决战前夕,项羽已经充分认可了韩信,并试图拉拢他。

但可惜了,因为感恩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拒绝了。

可他不知道,同时也拒绝了自己的未来。


关于作者:

我是历史应用派。

我相信,阅读历史,不仅能以史明鉴,更能得到精英们为人处世的干货。

我目前在做的,正是挖掘这些干货。

所写故事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参考,同时查阅了其他史书。

如果觉得这种读史方式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定期更新。

最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写出了故事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