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全览(六)‖西汉篇:汉文帝刘恒

发布啦 0 0


中国古代帝王全览(六)‖西汉篇: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80年九月即皇帝位,公元前157年六月病死于未央宫。在位23年,终年47岁,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少有的贤明皇帝。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子,为薄姬所生。刘恒8岁的时候,代地陈稀作乱。刘邦带兵平叛后,就把刘恒封为代王。刘邦死后,薄姬为了逃避吕后的暗算,主动要求随子出京;又因薄姬平时为人和善,也从不敢得罪吕后,所以吕后同意薄姬的要求,让她到代地做了太后。

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去世。9月,周勃和陈平巧设计谋,灭了吕后所有亲信,迎来代王刘恒,拥立为皇帝,即汉文帝。时年23岁。

中国古代帝王全览(六)‖西汉篇: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即位后,以高祖刘邦的既定方针为基础,推行了一系列治国利民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选贤治国,大度安邦

文帝为人谨慎,而且富有谋略。他即位后,十分注重选用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他拜屡出奇计的重要谋士陈平为左丞相,英勇善战屡建军功的大将军周勃为右丞相,灌婴为太尉;以自己的心腹宋昌为卫将军,统帅南北军;封讨伐诸吕有功的两个兄弟刘章为城阳王、刘兴为济北王。

又下令各郡国察举“贤良方正”,选拔博学多谋的贾谊和晁错等人到朝中任职。文帝知人善任,为了熟悉国家大事,有一次朝会时询问右丞相周勃:“全国年审理和判决多少案件?”周勃抱歉地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收入和支出的钱粮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都有主管的官吏。”文帝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要了解审理和判决的案件,可以询问廷尉;要了解钱粮的收支情况,可以询间治粟内史。”文帝说:“既然各有主管的人,那么你们又管什么事情呢?”陈平说:“作为宰相,对上辅佐皇帝,对下哺育万物生长,对外镇服夷狄和诸侯,对内则使百姓归附,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职。”文帝说:“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周勃自感水平不如陈平,很是惭愧,就借口有病,请求免去右丕相职务。从此,陈平独自担任丞相。

中国古代帝王全览(六)‖西汉篇: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在平定边境叛乱方面,十分注重以安抚为主,以武力为辅的策略。对北方匈奴,他一方面派兵加强边防,另一方面则继续推行和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其他少数民族,则重在安抚。公元前184年(高后四年),南越(桂林,南海一带)王赵佗称帝谋反,进攻长沙。吕后曾派兵迎挡,没有取胜就死去了。从此,赵伦更加猖狂,不断在边境上掠夺。

文帝即位后,对南越的骚动,没有兴师动众,而是采用安抚的办法。文帝知道,赵佗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祖先坟墓都在那儿,就派人修理这些坟墓,一年四季祭祀,并设立了管理坟地的机构,文帝还把赵佗的叔伯弟兄封了官,他想起陆贾从前见过赵佗,两人关系甚好,就派他为使臣,拿着礼物,带着信件去见赵佗。

文帝在信中说:“得了你的土地,中国也大不了;得了你的财富;中国也富不了。因此,服岭(大庾岭)由你自己处理吧。你称皇帝,必然形成两个皇帝并立,可是又没有使者往来,这就引起争端,争而不让,仁德的人是不愿意的。为此,我愿意跟你去掉从前的不和,希望你也能同意,不要再来侵犯。”

赵佗看了这封信,深受感动地说:“既然现在蒙皇上这样可怜我,恢复我原来的封号,又有象以前一样有使者来往,我马上就可以不称帝了。”此后,他立即去掉帝号,主动向汉朝称臣。

吴王刘濞称病不到京城朝见,文帝没有责怪他。大臣们都主张去征伐,文帝却说他年老了,行动不便,就赐给他几杖,准他不必上朝,暂时避免了一场战争。

汉文帝的宽宏大度,使汉朝进一步增进了与边境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文帝即位后,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曾多次讲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它再重要的了;人民有吃有穿,天下才会太平。”为发展农业生产,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一半;13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每年的春天,他还亲率大臣耕作,生产供祭祀用的粮食。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他还规定农民种地没有种子,由各县借给他们;没有口粮,由各县贷给;发生天灾,由各县赈济。

公元前158年(后元六年)夏,天下大旱,蝗虫成灾。文帝施加恩惠,令诸侯不要入贡,废除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减少文帝自己用的衣服、车驾驹马,缩减郎官、官吏,官员的名额,发放仓库的粮食以救济贫民等。

这些措施,深受农民欢迎,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国家也逐渐富足起来。

废止肉刑,带头执法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文帝废除了一人犯罪,父母及其家属连坐的法令,废除了面上刺字,割鼻子,砍足等残害身体的肉刑。

事情发生在文帝十三年间。齐国(汉代封王之国)太仓令淳于意是一个清官,但他一向散漫,不愿受什么约束,因为他会医术,后来就辞官看病。

有一次,一个大商人的姨太太患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女人吃了药不见好,过了几天死去了。大商人告他庸医害命,被当地官吏判刑。他的小女儿缇萦听说后,跟他到长安上殿见汉文帝,侍卫不让进,她就写信给皇帝,信中说:“我父亲犯了法,受到肉刑处分,我不但为父亲伤心,也替天下所有受肉刑处罚的人伤心。因为,一个人死了不能再活,割了鼻子不能再接上,悔过也来不及了。我愿给公家做奴婢,替父亲赎罪,让他有个悔过机会,恳请皇上开恩。”

中国古代帝王全览(六)‖西汉篇:汉文帝刘恒

缇萦上书救父

文帝看了信,深受感动,非常同情小姑娘的一片孝心。他表示坚决废除肉刑,并采纳了丞相张苍拟定的代替肉刑的几条办法:废除脸上刺字,改为服苦役;废除割鼻子,改为打300板子;废除砍左、右足,改为打500板子。

汉文帝不仅亲自过问法律的制订,对不合理的条文及时修改,而且坚持法律一经成文,就要人人遵守,皇戚国亲概不例外。《资治通鉴》和《汉书》中都曾记载了一些文帝带头执法的故事。

比如有一次,文帝外出路过中渭桥(长安附近渭水上的一座桥梁)时,碰巧有人也从桥下走出,使文帝的马受惊而逃。文帝一时发怒,便想加重制裁。廷尉张释之却对文帝说,法律对每个人应该都是一样的,不能以人的身体贵贱而变更。文帝称赞他做得对。结果,张释之以量刑标准,对那个人处了罚金。

提倡俭朴,反对奢华。

文帝的一生节俭,在封建帝王中也是罕见的。他继皇帝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衣服、车驾都没有增加。有一次,他打算建一露台,召来工匠一算,需要花费100斤黄金,相当10户中等人家的财产,感到太浪费,就决定不建了。

他说:“我奉先帝宫室,就常常感到不安和羞愧,为何还要浪费那么多钱为自己建露台呢?”文帝平时经常穿着黑色粗布做的衣服,就连对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要求也很严格,规定衣裙下摆不准拖到地面,帷帐是素面,全不刺绣,也没有花边等。

中国古代帝王全览(六)‖西汉篇:汉文帝刘恒

他修建陵墓时,下令随葬品只能用陶器,禁止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他在遗诏中说:“给我送葬的车马,不准陈列兵杖;送葬人戴的白布孝带宽不超过3寸;治丧期要短;在治丧期间,不要禁止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

由此可见,他还是一个能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皇帝,这也是他一直为历史所称道的重要方面。

点击关注,下篇更新:“文景之治”中的景帝刘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