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稳步增长,职业培训促进了就业,家庭和旅馆促进了旅游业,贫困户很容易搬迁.过去贫困的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年,青海省实现了1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今年是精准扶贫深化年。全省将继续努力把扶贫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一秘”被拧成了扶贫的绳子
“我们村属于闹山村,村里114户460人中98%是藏族。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和牛羊养殖。2016年,16户59人家庭被纳入扶贫计划。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加强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种植……”说到村里的情况,湟中县上辛庄镇大白石村的“第一书记”和省妇联干部蓝翔开口了。
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离不开在村里时的频繁出户,离不开村里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与村里两委班子的默契配合。在村里呆了一段时间后,鄂蓝翔开始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各种主题党课活动,协助村委会规范村规民约,指导责任卡贴在墙上,进一步凝聚了村里两个委员会的精神。
去年扶贫小组指导湟中雪山养殖合作社发展中藏药材种植产业,采用“公司农民合作社”模式实现多种经营。如今当归黄芪大面积种植面积已达1100多亩,村里不少贫困户都在合作社打工,一天收入六七十元。
“湖北省书记不仅为我们村跑了一个好项目,还带我们建设了美丽的农村,人很好。知道爸妈老了,每天危房改造的时候都来我家,关注工程进度和质量,告诉爸妈吃好穿多。每隔几天见不到E书记的时候,我爸妈就会问我书记是不是没来坐。”贫困户陈占元说。
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村民,热情的二香兰在村里赢得了好名声。村民们看到她,都想和她说话。新的一年扶贫工作开始了,鄂湘兰和驻地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村里各项任务的安排上。今年,大白石村将继续补充基础设施不足,扩大和加强产业发展,管理扶贫项目,为贫困村的退出做准备。
相关链接
今年,我省将继续扎实做好扶贫工作。在援村方面,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秘和驻地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一秘和驻地团队作为扶贫新力量和催化剂的作用。严格执行“召回”制度,坚决召回不合格和不称职人员。
继续开展“回望”,全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准确核实贫困人群信息,实现有序规范推进。在弥补行业不足的同时,要按照扶贫标准逐村及时核实,改善贫困地区的民生状况,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红利扩大扶贫效应
一提到青海,“吃货”就想到不肥不腻的羊肉,乌兰县的茶卡羊更是受宠。乌兰县特色种植和水产养殖如何聚合合力扩大收益?乌兰县探索了一种资产收益运营的新模式,分红覆盖全县贫困人口,最典型的是“积仁”模式。
一年前,乌兰县建成了茶卡扶贫产业示范园区项目
去年茶卡示范园区开业典礼上,吉人公司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分红240万元,覆盖全县908户贫困家庭,人均份额2643元。据了解,乌兰县已将工业园区发展和贫困户工业发展资金投入到效益较好的扶贫工业园区和企业中。固定收入不低于10%,实现各类分红40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刚性增长3300多元,全县按期脱贫。2017年,乌兰县将继续努力将典型经验转化为克服贫困、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效的长效机制。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青海脱贫攻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