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义人生
看到国庆假期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安排好今年8天假期的出行路线。但是今年,对于有旅行计划的朋友来说,前几天,好消息出来了。
近日,文化旅游部近日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一段描述“网络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根据游客的消费记录和旅游偏好设定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游客的合法权益”,这也引起了外界的诸多关注,这一规定也被许多媒体和网民称为“明确禁止大数据的扼杀”。
新一代都市传奇:“大数据杀人”
说到“杀大数据”,或许可以算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升级而诞生的“都市传奇”。不管是旅游还是吃饭,总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被大数据害死了,但最后证明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每个人都必须知道“杀死熟悉的人”的含义。在很多人眼里,彼此比较亲近的“熟人”往往是愿意付出各种利益的,但是市场上和你有一定种类的关系。然后,他们利用信息差,盲目相信“熟人”的弱点,来做一把刀。但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可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比价,这就使得这种传统的“杀”更容易破解。
但近年来,另一种更为隐秘的“杀人”机制,也就是听起来更像赛博朋克的“大数据杀人”,却屡屡传播开来。在这种机制下,你甚至不需要和消费者套近乎,只需要拿到几张消费账单和个人信息就可以打开APP了。
去年3月,有一个案件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说,他原本在携程上买了一张人民币的机票,由于疏忽忘了选择报销凭证,于是退单重选。但是退回原单后,他发现系统显示没有票。当网友再次搜索可用票时,发现价格变成了人民币。几次退出,登录,甚至APP卸载重装,机票价格显示为元。
最后,这位网友选择在HNA官方渠道查询,发现不仅是航展机票,而且价格只有人民币元,比携程网上首次出现的价格便宜了658元。之后,该网友通过微博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认为自己可能被大数据杀了,立刻引起了很多关注,也有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疑似“被杀”的经历。
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对平台“杀人”定罪,但在携程随后的解释和公布的《致歉及情况说明》中,“二次付款无票”被确认为程序BUG,“系统BUG已紧急修复,携程承诺赔偿所有受损用户”,“携程郑重承诺不会出现“大数据杀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所以无论是系统BUG还是“大数据杀”,都成了新一代的“都市传奇”。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大数据杀戮”可能的滋生空间,大家对此已经有所警觉,类似的交流在社交平台上也时有出现。比如同样的订单,新用户会比自己更有利;同样的服务,用户会比安卓用户付出更多。
技术上有可能扼杀平台否认的大数据吗?
那么,所谓的“大数据杀人”到底是用户对价格过于敏感的错觉,还是平台试图掩盖的阴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扼杀大数据”这个说法背后的技术原理。
一般认为“大数据杀”是指对于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用户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看到的价格贵很多的现象。从这个定义出发,平台需要能够识别哪些是“老用户”,哪些是“新用户”,然后根据识别结果将不同的内容推送给不同的用户。把不同的内容推给不同的用户熟悉吗?其实早在几年前,很多互联网内容平台就开始宣传自己的“千人千面”技术。
现在,你是否认为短视频平台上推送的内容特别符合你自己的口味,你是否认为你看到的新闻信息对你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音乐app里的歌单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刚好符合你的喜好,甚至电商平台首页的各种产品都挠你的心痒痒?其实这些都是基于海量数据挖掘的个性化推荐,带来的结果。
这些领域展示的实际效果已经证明,“千人千面”是可以实现的。但在推送内容的主平台上,相关技术作为核心优势被广泛宣传,但这些技术是否被应用到其他更微妙的领域?信息茧屋除了套住用户的信息渠道外,还关注用户的钱包吗?
新规定能带来新变化吗?哪里说:杀人等于自杀
虽然“大数据杀人”目前还是一个“都市传说”,但它存在于互联网生活的阴暗面,没有一个平台正面回应这种现象是否存在。然而,令用户高兴的是,暂行规定已经发布,这证明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目前业界的意见并不是很统一,关于暂行规定能否起到防止“大数据扼杀”的作用。据援引互联网经济学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分析师陈的话说,他认为,新规尚未明确违规的判定,目前仍难以判断在线旅游平台是否存在“杀熟”等违规行为。
此外,该报告还引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等专家的观点,认为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细致地保护消费者的数据,进一步明确“杀熟”等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的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将形成执法者、网络平台、消费者共同治理的网络经济新形态,在三方互动中不断寻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与促进网络经济活跃之间的平衡。
p>实际上,现在这个时机对于在线旅游平台来说,也急需证明自己是“一颗真心向用户”。毕竟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用户的出游意愿也肉眼可见的有着不小的下降。去年的“五一”假期,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吗,但在今年同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也降至亿元。而如今选择出游的用户,也流行起了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实现亲近自然的愿望。例如在今年五一期间,类似“自驾游”与“野餐”等关键词频频出现,这种中短途近郊游的形式,也让在线旅游平台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其实减弱了不少。
因此对于这些平台来说,今年可谓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就难怪在这一暂行规定发布之后,去哪儿网方面立刻就表态,“互联网时代,最贵的是流量。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要用更有竞争力的价格留住每一个有过搜索行为的用户,而不是用更高的价格把他吓跑。如果说我们杀熟,那无异于‘自杀’。”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十一旅游数据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