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现状
【摘要】中医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药”,发现有些“草”有治病的功效。然而,作为一项新的发现,它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得到推广。原因有三:1。当时人们还没有完全文明,对中医还处于恐慌状态;2.信息传播速度慢,一些有用的草药无法快速推广;3.因为有些草药毒性很大,有些人不吃就死了。因此,在神农尝白草的典故下,他牺牲自我、完成自我的精神激励着勤劳的中国孩子。在随后的几千年历史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中国药师,他们凭着对中医的热爱,以一颗拯救生命、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投身于研究,取得了令人遗憾的成就,如南北朝的贾思勰、明代的李时珍等。他编的《本草纲目》是中医史上的瑰宝!在后来的历史中,我们的先辈从未放弃对中医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解放后,发展迅速。起源于国家对著名民族产业的扶持,现在已经形成产业链,进入世界市场,被世界所接受!但是,作为我们的民族特色,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该何去何从,被西医同化?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思考!
中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中国医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21世纪国际国内医药市场和医药市场将发生各种变化
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中药行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中医的发展方向
一些中医需要复习、学习、挖掘中医经典和文化精髓,中医博大精深,有待研究的价值不可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仪器的发明及其应用,研究以中医为基础,这是中医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别搞错了。如果你认为中医改革转化为西医,你会认为是中医现代化。我们不能忘记根,它是祖先奠定的基础,我们不能抛弃它,我们不能被同化,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要以为把中药带进国际市场就是现代化、国际化。错了,我们发展中医不是为了西方接受。这不仅涉及到民族自尊心,更要明确现代化不是目的,为人民服务才是目的。首先要想到13亿人。保护中国人民的健康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立足根是我们最大的根!我们永远要记住这一点,中医起源于中国,当然也是以民为本!据我所知,目前国外医学界普遍认为医学分为主流医学和替代医学。在中国,西医已经取得了主流医学的地位。不可否认的是,西医疗效快,减轻患者痛苦快,易于吸收,但西医大部分指标并没有根治;中医多为口服,草药!当然没那么好,多半是苦的难以下咽!这可能是中医难以被人们接受的根本原因。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而且中医治好了问题!这是最好的疗效!但还是在中国,中医只能作为“配角”,这是我们的遗憾!但是我相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中医成为主流医学也不是不可能的。主流医学承认替代医学的存在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现实需要。至少目前西医还不能覆盖全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人类现有的对抗疾病的经验中寻找其他方法。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中医将医术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用哲学语言表达疾病,用理论指导治疗过程。是替代医学中最系统、最古老的方法,可以说是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的医学。去年成功治疗非典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
二、中医的问题
的确,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迅速,所以西医诊断的技术进步很快,但治疗的进度却比诊断慢得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药物发现缓慢。西医的医学发明通常是发现身体缺少或有更多的某种物质,然后化学合成类似的物质来弥补。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再在人身上做实验,然后出现问题后可以改善,或者减少副作用,或者停止。
中医从一开始就是以人体为基础的,因为有几千年的实验基础。但是西医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尤其是药物治疗的历史只有200多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中医是安全有效的。并不是说中药没有副作用,而是中药早就认识到了药物的毒性,通过不同药物的配伍加工,降低了毒性对人体的危害。在外国,中医为方药中开出的某一种药物,往往属于有毒物质,因为西医根本没有兼容药物的概念。早期国内很多从事药物试验的人都是有经验的老中医。当他们老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新一代的药检人员大多接受了西医
教育。如果没有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来管理中医,恐怕以后允许的中医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人们对中医没有信心?许多人认为中医必须改革才能现代化。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1.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和不断提高,人均药物消费不足10美元,赶上中等发达国家40-50美元的水平,中国潜在的医药市场非常巨大;
2.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预计5年内我国医疗保险人数将从目前的1.6亿增加到3亿;
3.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十五”期间,城市人口每年增加约1000万。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均毒品消费量约为7: 1,城市化的发展会对毒品市场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
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人口的净增长和人口的老龄化,也将极大地促进药品市场的发展
入WTO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加入WTO,医药行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长远看,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医药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获得我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总之,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但是,加入WTO将在三个方面对我国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关税的降低,将对我国化学原料药这一出口支柱产生强大冲击;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将使我国必须面对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三是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将对我国现存的医药流通体制和医药流通领域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中医药发展前景
但是,医药的现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
国家计委决定采用“专项扶持”的形式贯彻这一战略。通过现代中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我国中药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开辟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强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支撑条件,为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一批单品上规模的中药企业,如在抗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药慈航等制药企业。特别是加速高技术中药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系统控制技术,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骨干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建立对全行业进行技术辐射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品的产业化,使我国中药在中国加入WTO后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扶持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药产业(主要指中药种
植农业和中药工业)规模到2005年达到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0—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年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利润50亿元,年均递增10%;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中药工业总值的比重达30%,技术进步对中药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工业重点依托企业50个,产值占全行业70%,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品200个,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30个,超1亿元以上的100个,约占中药产品产值的30%,使中药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总之,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热点,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中药行业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中药学最新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