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发布啦 0 0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文|探古论今人

编辑|探古论今人


在刘伯承元帅口中,他所领导下的中原野战军里,有一个“才兼文武”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出身湖北黄陂的开国中将杜义德。

在邓小平眼里,杜义德同样是一个作战勇猛,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7年,刘邓所部胜利挺进大别山,也正是在这般战士们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候,这位被野战军两位大佬看重的杜义德却打定主意,要回老家。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在刘邓二人诧异的询问下,事情的原委总算浮出水面。

而最终,邓小平不仅同意了杜义德离队的申请,甚至还在其临行前批给他一挺机枪。


“坚决将军”杜义德


杜义德为啥要离队?这就要从这位开国中将的家乡说起。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1912年5月,这位在日后被刘邓两位中野大员所看重的人才杜义德,出生在当时湖北省黄陂县的一个小小乡村。在参与了当地农协与共青团之后,1929年,他便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从赤卫队进入工农红军,被编入红十一军第31师第4大队。

因为他本人能说会道,是当时一百多名家乡赤卫队中的头儿,所以组织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宣传队长的活儿。

就这样,等到1931年底,因为工作水平出色,政治觉悟高,杜义德就被提拔到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三营营长的位置上。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在红四方面军里,杜义德敢打敢拼,深受当时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喜爱。与此同时,由于此人但凡接到作战任务,总是把“坚决”二字挂在嘴边,什么“坚决执行命令”“坚决克服困难”“坚决完成任务”,全都给他说了个遍,所以他本人也就被挂了个“杜坚决”的绰号。

杜义德当然不仅嘴上始终挂着“坚决”,行动上自然也异常“坚决”。

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被赋予了击破敌人阵地的命令,然而红军部队的武器枪弹不足,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在不远处始终攻不上去,值此之时,杜义德却是带头冲出战壕,一举压垮了敌人。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战后,当时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专门找到了这个带头冲出战壕的猛士,在了解到杜义德在冲锋路上被敌人的子弹贯穿了胸腔之后,却是下令要求部队伦理的卫生部长苏井观一定要把这个人救回来。

后来杜义德回忆,因为当时部队缺少药物,苏井观只能用盐水浸泡过的纱布穿过伤后来回拉扯,进行消炎,也自然让杜义德每每接受治疗时,都要痛得死去活来。

当然,幸运的是,这样简陋的治疗手段最终还是给福大命大的杜义德留了条命。而此后,杜义德“坚决将军”的名头也就在队伍里不胫而走。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才兼文武杜义德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于陕北会师,这时的杜义德已经成为红30军89师的政委。

在红四方面军西征失败后,杜义德率军在西北军阀的沿途袭扰下,沿着祁连山艰难回到陕北。待其回到延安,杜义德就被安排进入抗大学习。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在这里,杜义德在接下来为期两年的生活学习中,系统性地学习了先进的军事、政治思想,不仅他的军政水平因此大大提高,也为他日后的“才兼文武”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9年初,学成归来的杜义德被毛主席安排进入八路军129师工作,从此,杜义德便开始了他在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及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手下的战斗生涯。

而说起自己的老上司邓小平,不管过了多少年,杜义德仍旧总是将一句“小平对我好啊”,挂在嘴边。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杜义德(左一)在延安

在刘邓二位手下,杜义德原本依旧秉持着自己敢打敢冲,身先士卒的勇猛作风,在冀南大地上与日寇多加周旋,以至于冀南有一个能打仗、会打仗、敢打硬仗的“老红军”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

但是,尽管战果辉煌,邓小平却依旧劝他:

“你打仗很勇敢,是一员战将。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勇敢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但打仗光勇敢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战术。”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刘伯承也告诉他:

“你是政委,要才兼文武。”

杜义德没听明白,就向刘伯承询问啥叫“才兼文武”。

刘伯承就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字地朝他解释,最后还直截了当地告诉他:

“就是说你不能只会打仗,还要学会做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就跟咱们129师的政委小平一样。”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刘伯承

就这样,有了领导的劝说,尽管内心对应当如何做还不甚清楚,但杜义德还是从根本上渐渐扭转了自己的作风。

解放战争开始后,杜义德在刘邓二位领导的中原野战军麾下,担任了六纵的政委。而值得一提的是,六纵司令员是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这个人打起仗来不怕牺牲、敢打敢拼,却也反过来导致六纵政工的担子全都压在了杜义德这个政委头上。

为了能够使六纵不仅在军事上节节领先,思想政治工作也能为全军树立典范,杜义德在与王近山商量后,在总队内部展开了异常别开生面的“王克勤”运动。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杜义德

王克勤是安徽阜阳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抗战里被国民党抓壮丁,1945年又在解放邯郸过程中被解放军解放。

王克勤在来到我局后,通过自己在两支军队中的亲身经历,深感国民党军队之堕落腐败,人民军队之官兵平等,悟出了:解放军是为穷苦百姓求解放、谋幸福的队伍。

从此,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士兵潜心于解放军中,不仅总结创造出了“三大互助”的生活练兵方式,还在1946年的徐庄战斗中荣立一等功。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王克勤

等到王克勤所在的18旅将上述英勇事迹上报至六纵政委杜义德处之后,这位政委却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典型事迹对于部队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杜义德的建议下,纵队党委决定在全纵队展开学习王克勤运动,杜义德本人还亲自到王克勤所在的班排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最后还将总结出的经验与王克勤的名字,一起上报了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中原野战军合照,杜义德(中间深色衣服者)

等到刘伯承元帅看到杜义德的来信,高兴道:

“杜义德这个人,是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真就才兼文武了啊!”


为父报仇杜义德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挺进大别山!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就这样,中原野战军麾下的钢铁六纵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战胜了十数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于27日胜利抵达大别山区。


到了大别山区,距离杜义德的家乡黄陂也就不远了。

毫无疑问,离家多年,杜义德早已对家乡的父母万般思念。然而一方面由于他身负重任,不能擅离职守,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家乡黄陂位于国民党统治中心之一的武汉周遭。

所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杜义德经过深思熟虑后,只得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藏入心底。然而即便如此,没过多久,一个令他肝胆俱碎的消息就传到了杜义德耳中。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原来,黄陂本来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期间,于武汉周遭组建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里,新四军自然在根据地中进行了初步的土地改革,赶走了黄陂地区原本的土豪劣绅。

孰料,就在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之时,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在南方的统治地位,竟提起屠刀对新四军痛下杀手,一度迫使新四军离开黄陂。

待到解放战争爆发,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拉拢地主阶级的支持,更是公然组织所谓的“还乡团”,支持这些被共产党土地革命时剥夺家财的人,在曾经的解放区进行“反攻倒算”。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也正因黄陂靠近武汉,这里的解放区很快就被国民党军重新占领,地主还乡团也带着他们凶恶的爪牙,对那些在属于他的土地上耕种且敢于反抗的农夫挥下屠刀。

当然,这也还不算完。就在还乡团在曾经的根据地肆虐之后,伴随着刘邓大军自北向南一路挺进大别山区,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解放军得到老百姓的帮助,竟对周边及大别山麓中的村落进行了血腥残酷的镇压。

其中,附近的红安县被杀群众14万余,麻城群众有13.7万余群众被害,而其中就有杜义德的父亲。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还乡团

就这样,就在大家都在为成功挺进大别山而欢欣鼓舞之时,这位“老红军”却接到了故乡传来的父亲被害的消息。而本就脾气火爆的杜义德听闻此事,当即目眦尽裂。

也就在当天,杜义德在安排好自己在部队中的工作后,亲自找上了中原野战军的刘邓二位,而这也就有了杜义德要求“离队”,邓小平批准并额外批给他一挺机枪的故事。

当然,杜义德尽管怒火中烧,却也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父亲报仇,除此之外,他也真的想要为那些被迫害的无辜群众们讨回公道。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就这样,带着一挺机枪的杜义德,将百余的主还乡团成员一一扫射,最终不仅为父亲报仇雪恨,也为那些被无辜迫害的乡亲们讨回了公道。

1951年秋,革命胜利的杜义德终于回到了让他心心念念的家乡,他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笑着说:“我的儿啊,你好多年没有回来了。”

杜义德一时情难自己,却是慌乱中解释道:“我何曾不想跪在您面前叫声妈呢?只是当初这里还没解放,一有地主劣绅,二有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一旦暴露,您老人家的安全就难保了。”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杜义德(右一)与家人

革命战士杜义德


解放战争胜利后,朝鲜战争却又爆发,杜义德与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老伙计王近山,分别升任3兵团政委与司令员,率领第12、15、60军入朝作战。在朝鲜,这对黄金搭档密切配合,指挥了那场震惊中外的上甘岭,在国际上打出了赫赫军威。

1954年,杜义德从朝鲜战场上胜利归来,并在1955年军中授衔时,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授衔仪式

此后,杜义德在军中历任要职,最后则于海军中就任副政委。

在去往海军赴任前,总政治部的罗荣桓元帅找他谈话,到任后,毛主席在一次中央军委的扩大会议上握着他的手,告诉他:

“海军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搞好团结是关键,先要把班子搞好,海军工作才能做得好。”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毛主席 与 杜义德(握手者)

在中央军委给予他的殷切期望中,日后,杜义德始终秉持着毛主席与罗帅对他的嘱托,十分尊重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同志,把握时机并积极维护海军内部的关系。

在海军内部开会时,杜义德时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团结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同志之间意见不同出现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就不好了。”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也正是因为时常有他在旁苦口婆心,海军在建国之初尽管条件艰苦,却也在西沙海战等战斗中大显神威。

等到对越自卫反击爆发,邓小平在会客室接见前线英雄时如此说道:

“开战后我很放心,知道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因为广西有许世友,云南有杨得志,海上有杜义德。”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对越自卫反击

1980年初,已经68岁而且刚刚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的杜义德,再度被军委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这位“杜坚决”虽然很舍不得海军的工作,但他还是表示:坚决服从命令。

上任兰州军区司令后,这位老人拖着自己大病方愈的身子,勘察了内蒙古、贺兰山、河西走廊等战略要点,严格修订了兰州军区战备工作上的不足,其作风依旧兢兢业业,令人叹服。

1982年12月,杜义德从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担任委员,同时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直至2009年9月5日,这位“才兼文武”的一代将星在北京离世。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纵观其人一生,自幼的穷苦生活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战斗中他勇猛无畏,身先士卒,却又能在刘邓二位的教导下扭转自己的行事作风。

待到千里挺进大别山,父亲殒命的噩耗传来,他为报乡亲之仇、父亲之仇,亲自收拾了那些在作威作福、横行无忌的地主还乡团。

建国后,这位将军更是始终牢记党的教诲,认真贯彻了“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口号,不负“坚决将军”之名,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带着机枪回乡报仇,一举消灭仇敌百余人

杜义德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平凡的革命战士,普通的革命战士,永远的革命战士。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