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admin 4074 9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本文为2019年“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

抽象的

自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进入激烈冲突阶段,对中美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闻传播领域,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中美新闻媒体的报道特点和报道框架的整体分析也较少。本文选取《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进行主题建模,利用词云图像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本文发现两大媒体的报道框架如下:人民日报的报道框架是一个愿景框架,旨在说明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从报道内容来看是狭义框架,从报道对象来看是集体主体框架;华盛顿邮报网站是一个事件冲突框架,通过传递事件的信息来构建复杂的冲突网络。在报道内容上是广域框架,在报道对象上是个性化框架。

关键词

:框架理论LDA主题模型中美贸易争端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

在这场2018年的贸易争端中,中美双方不仅投入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外交资源,还利用大量的媒体资源为自己赢得舆论优势。《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网站是中美两国的全国性新闻网站,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比较两大新闻网站上关于“美国”话题的新闻报道,探索两种媒体的报道框架,有助于了解中美媒体的新闻报道规律,发现新闻报道的差异,最终为完善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在国家层面,研究不同类型的新闻框架可以指导舆论引导的实践,丰富舆论引导的方法体系。在国际层面,日益“走出去”的中国,要求我国媒体了解外国媒体的新闻框架,以便与国际社会进行高层次的对话。在媒体层面,虽然主流媒体拥有巨大的舆论资源,但随着社会多样性溢出到媒体领域,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被稀释,主流媒体必须适应多样性框架的挑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构建新闻框架,并探索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编程语言处理大量自然语言的新闻文本,大大提高了内容分析的效率,拓展了新闻理论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目前,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研究贸易战的文献很少,这与中国政府和媒体行业对中美贸易争端的重视程度不相称。从百度的学术搜索结果来看,真正符合“贸易战”和“新闻传播”的结果只有三个,包括吴玉兰和罗玉玲的论文《国际贸易新闻传播传播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以“中欧光伏贸易战”为例》、《我国国际贸易新闻报道的传播影响力探析——以“中欧光伏贸易战”为例》和栗鹏的论文《如何提升门户网站财经专题传播影响力——以新浪网、网易网“光伏贸易战”专题为例》。这三篇论文主要研究国内财经报纸对单一商品纠纷的报道,研究角度狭窄,缺乏宏观视角。

国内框架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1)介绍国外框架分析的研究成果;(2)框架分析的理论解释;(3)框架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第一篇有代表性的论文是孙的论文《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笔者从研究内容、研究模式、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框架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第二类的代表是潘中当的《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深入探讨了框架理论。第三类,如中国科技大学的方博,在他的硕士论文《新闻框架与社会图景建构——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为例》中比较了中美主流媒体对甲型H1N1流感报道的总体框架要素分布,最后总结了两家报纸的新闻框架。

随着互联网上海量文本的不断产生,文本挖掘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新闻传播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介绍了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场景,阐述了技术的发展给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未来发展的瓶颈。《基于LDA模型的网络舆情事件话题演化分析》和《舆情评论与新闻报道的话题识别及其主题关联分析》主要讲的是LDA主题模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第二,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lasswell的5W型号。模型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沟通中最重要的五个基本要素: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了(),产生了什么效果()。本文主要围绕5W中的“说了什么()”,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行探索性研究,旨在从大量新闻报道中提炼出两家媒体关于“中美贸易”话题的报道主题和视角,从宏观角度把握媒体的“说了什么()”。

其次,运用框架理论研究中美媒体的框架。框架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其本质是人的认知结构。自1974年格夫曼将其引入传播学后,框架理论开始被应用于媒体、受众等领域的研究。媒体通过相对固定的认知结构选择新闻素材和报道角度。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性文本分析技术对新闻话题进行探索,进而总结媒体报道框架,最后比较中美媒体报道框架的差异。

(2)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本文主要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算法构建主题模型。无监督机器学习是探索文本数据中的“隐藏结构”。事先没有训练样本集,可以通过机器聚类等算法找到数据潜在的分类规则。无监督机器学习是最常见的

应用是主题模型的挖掘。

本研究的主要思想是将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文本看作一个混合概率分布,而将其中的每个主题看作在词语上的一个概率分布。通过代码运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词语概率分布,然后对词语进行解释、归纳后得到每个概率分布对应的主题。

(三)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本文将文章检索的范围限定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内。在这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由隐性问题演化为显性问题、由阶段性低烈度冲突演化为持续性白热化冲突的过程,便于在发现主题的同时对比冲突前后报道主题的变化。

其次,在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内容搜索框中进行关键词测试。经过多轮测试发现,除了“中美贸易战”之外,人民网的搜索结果中还包括了“中美贸易争端”、“中美贸易谈判”等,与“中美贸易战”具有强关联性,若单独使用某个词语将损失部分数据,同时,几个词语都是“中美贸易”的子集,使用“中美贸易”将包含更多可能的主题,因此,本文将关键词的范围扩大,以“中美贸易”作为主关键词进行检索;在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搜索结果中,除了“U.S.-”之外,还包括“U.S.-Chinatradedispute”,“U.S.-Chinatradefight”和“U.S.-Chinatradenegotiations”等,基于同样的考虑,将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搜索关键词定为“U.S.-Chinatrade”。

最后,使用Python爬虫工具爬取两家网站的搜索结果,数据包括:新闻标题、新闻链接、作者、发表日期、新闻内容。在人民网得到1540篇文章,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得到2231篇文章。接下来使用Python的jieba分词模块对文本分别进行分词和去除停用词处理。提取主题后,使用WordCloud制作关键词词云,通过可视化手段直观显示各主题的差异。

三、基于LDA建模的新闻主题识别

本文使用Python构建LDA主题模型时,其基本思路是按照整体和分段两个层面进行。在整体层面上,本文把两个网站的所有数据视为一个主题集合,通过LDA主题建模,分别提取主题。在分段层面上,本文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分为12个阶段,每两个自然月为一个阶段,分别提取每个阶段的主题,并尝试发现新闻报道主题的变化。

(一)相关新闻的数量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新闻媒体的作用之一是议程设置,议程设置为公共舆论提供议题。在新闻实践中,一个新闻主题出现的数量和频率是衡量主题重要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显示话题提供者对社会某一方面问题表示关切的重要暗示。

经过数据抓取和统计分析,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就“中美贸易(U.S.-Chinatrade)”主题的日发稿量变化如图2(a,b)所示,使用多项式趋势线显示数量变化趋势,同时两家新闻网站的日发稿量之差(华盛顿邮报日发稿量-人民网日发稿量)如图2(c)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对“中美贸易”问题的报道在两年时间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第二阶段是在2018年3月-2018年12月。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征收关税。随后中国提出反制措施。至此,中美贸易冲突正式爆发,其在新闻舆论方面表现为新闻报道量激增:以2018年3月1日为界,人民网相关文章从之前的日均15.7篇增加至日均130.6篇,激增到8.3倍,华盛顿邮报网站从之前的日均52.1篇激增至日均篇151.1篇,增长到2.9倍。

2018年3月以前,从报道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两家媒体对“中美贸易”的报道数量平稳,双方的互动不明显;从报道数量的分布来说,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数量呈平稳的波浪式变化,整体量高且平稳。而人民网对该议题的报道主要呈簇状分布,整体不连贯,报道时断时续。可以推断,在2018年3月以前,华盛顿邮报一直在关注该话题,对于美国而言“中美贸易”问题并非一个新问题,其中可能有美国总统大选制造议题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警惕隐含的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担忧。人民网虽然有关注,但该话题在国内并未真正形成议程,只是在某些节点简单发声,未能及时对美方的关切作出有效回应。对于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而言,经济贸易是双方的核心利益之一,对于该问题的消极处理必然导致危机。2017年1月-2018年2月这一时期虽然相对平静,但却蕴藏着巨大危机。

2018年3月以后,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数量激增。通过观察可发现,人民网的报道数量分布依然是簇状分布,连贯性较弱。2018年10月23日美国宣布特朗普将与习近平在G20会议期间会面,在此出现一次报道高峰之后趋于整体减少。基于人民网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对美方做法主要持批评态度的判断,可以合理推断该事件之后中国一直在释放善意信号,逐渐减少批评报道的数量,淡化事件影响,中国逐渐从被动对抗状态转入积极讲和状态。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数量相对连贯,在中国政府转入讲和状态后,其报道数量依然保持了相对多且稳定的趋势,美方态度强硬,对华态度依然以对抗为主。

(二)人民网的主题模型识别

1.可视化人民网的主题关键词

人民网数据共经过两次关键词可视化建模。第一次建模后,结果显示“中国”、“美国”是最主要的关键词,其他更有意义的关键词被掩盖。因此本文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去除“中国”和“美国”两个词语,获得了更丰富、更细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以下所述均为第二次实验结果。

在整体层面上,如图3(m)所示,人民网的主要关键词为“企业”、“发展”、“世界”、“国家”、“经济”、“贸易”、“摩擦”、“市场”等,主要关注经济领域。在分段层面上,如图3(a-l)所示,人民网报道的主题关键词主要包括“发展”、“合作”、“企业”、“国家”、“市场”,与整体层面关键词基本一致。

尽管人民网的报道主题整体比较一致,但仍可以看出前后变化。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人民网在“中美贸易”话题上更多展现“发展”和“合作”的世界愿景,“全球”、“世界”、“国家”、“合作”、“市场”、“投资”等词汇高频出现;而在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其话题逐渐转向具有实体意义的“国家”、“市场”和“企业”,主题更加务实,虽然“全球”、“世界”等词仍有一定比重,但“国家”、“市场”、“企业”、“发展”、“政策”、“贸易战”等词的比重显著增加。

2.识别人民网的LDA主题模型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本文使用LDA模型提取主题后的结果如表1。在表1中,人民网的新闻主题紧紧围绕经济领域展开,包括对中美贸易形势的研判、政府出台举措稳定经济压力、政府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寻找出路、政府稳定对内对外投资、表达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宣传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国推出发展经济的举措。其中一个稍微不同的主题是中国密集开展主场外交活动。总体来说,人民网比较集中地报道了在贸易争端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度、举措和期望。虽然报道范围有限,内容单一,但塑造出中国政府的实干、高效形象。

(三)《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新闻主题模型识别

1.可视化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主题关键词

与人民网一样,《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数据经历了两次关键词可视化建模。第一次建模后,结果显示“trump”、“China”、“president”等词是最主要的关键词,关键词高度同质化并且意义有限。因此本文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去除“trump”、“China”、“Chinese”、“American”、“president”、“week”、“report”7个词语,获得了更丰富、更细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可视化结果。以下所述均为第二次实验结果。

从整体上来看,如图4(m)所示,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主要关键词包括:“whitehouse”、“administration”、“people”、“NorthKorea”、“country”、“tradewar”、“republican”、“democrat”、“government”等,所包含的主题更加多样,涵盖了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在分阶段层面上,该网站的主要关键词具有阶段性变化:如图4(a,b,c)所示,2017年1月-2017年6月是一个阶段,其关键词主要是:“people”、“whitehouse”、“administration”、“republican”等国内政治领域,中美贸易关系在此阶段与美国国内政治联系在一起;在图4(d,e)所示的2017年7月-12月是第二个阶段,其关键词出现变化,“NorthKorea”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美朝关系也牵动着中美贸易关系,同时以“people”、“whitehouse”、“administration”、“republican”为代表的美国内政意群仍然占有极大比重;图4(f,g)显示在2018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报道议题重回美国内政,但也有了微妙的变化,“tradewar”、“percent”等词比重加大,可以合理推断中美“贸易”问题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图4(h,j,k,l)显示的主要关键词包括:“tariff”、“tradewar”、“whitehouse”、“NorthKorea”、“people”、“government”“administration”等词,中美贸易问题大规模爆发,同时与美国内政、美朝关系相交织,体现出中美贸易问题的复杂性。

2.识别华盛顿邮报网站的LDA主题模型

通过提取华盛顿邮报网站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新闻报道的主题,得到如表2结果。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华盛顿邮报的新闻主题更加广泛,涉及到美国国内政治,如中期选举、美国两党在国会的博弈;还有美国经济,如国内产业空心化导致的工作岗位减少、国际贸易等;另外还涉及国际政治,如半岛核问题、美伊关系问题、移民政策问题、防恐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众多不确定因素交织在一起,展现着中美贸易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四)人民网与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新闻主题对比

为了对比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主题之间的差异,本文将两家媒体的主题再次进行归纳,得到结果表3。

从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人民网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主要是表达中国的经济发展举措、理念等方面,对于外交和内政的涉及不多。这种报道模式虽然单一,但塑造了实干奋进的政府形象,营造了全国上下一条心,真抓实干求奋进的舆论氛围,使舆论呈现简单的和谐。

华盛顿邮报的主题分布广泛,经济、外交、内政均有涉及,基本上涵盖了现阶段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华盛顿邮报擅长构建庞大的“冲突”视角,“中美贸易争端”这个原始主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张巨大的冲突网络之中,每个主题在冲突网络种都占据一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张力

相关阅读

  • 中美贸易战论文2000字
  • 中美贸易研究论文开题报告.doc
  • 浅谈中美贸易问题论文
  • 中美贸易战论文 共5081字
  • 超越霸权之争:中美贸易战的中美贸易最新动态论文政治经济学逻辑
  • 中美贸易最新动态论文
  • 超越霸权之争:中美贸易战的中美贸易最新动态论文政治经济学逻辑
  • 中美贸易战论文 共5081字
  •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175.html

    标签: #中美贸易最新动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