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伊利股份(,SH)突然走跌。公众普遍认为,股价暴跌是由伊利董事长潘刚在网上写的一封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的信造成的。一位自称是伊利董事长助理张的人士在信中表示:伊利高管采取了各种非法手段。把企业当成金矿,疯狂敛财;对于这封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和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回应了记者。
伊利首席执行官张剑秋表示,公司董事长没有助理。在伊利前董事长任职期间,有一个叫张的人在伊利工作,但他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他因参与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一案被检察院调查,后离开伊利。
据了解,张是内蒙古自治区工会退休职工,2005年在伊犁时年满67岁。网上发布的帖子是否出自张之手,表示怀疑: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不应该费尽心思通过网络举报。记者多次联系张,但都未能联系上他。
该网文称,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潘刚向北京傅颖泰盛广告有限公司支付了855万元,但北京傅颖泰盛广告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张即将作废的发票,涉嫌贪污。
张剑秋说,这份报告有问题,没有发票会很快作废。作为上市公司,所有会计业务每年都经过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向社会公开披露,不可能出现信中所说的情况。
网帖说:伊利现在被掏空了,业绩一落千丈。在伊利集团向社会公布的2008年年报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2008年伊利的巨额亏损为19.5亿元,2007年的巨额亏损为3.7亿元,合计亏损23.2亿元。伊利在2009年年报中几乎没有盈利。此外,伊利的33名经理拥有6000多万股所谓的激励股,其中只有董事长潘刚持有伊利2300万股(2009年年报达到4330万股)。
记者对伊利年报的回顾显示,排除2007年会计政策的影响后,公司2007年的利润总额应为6.6亿元。张剑秋表示,2008年的亏损是行业内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整个行业都亏损了),排除事件影响后公司不会亏钱。根据2010年伊利年报,潘刚持有434万股。
14日上午,内蒙古检察院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遇害时,我们对郑俊怀、潘刚等高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确认李运庆和潘刚没有经济问题。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了解到,伊利公司于6月12日晚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发展分局报案,警方于6月13日正式立案。该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相关阅读:伊利报道门:新进展。临时停牌的市值一天蒸发了10亿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门一职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