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 河源要干这些大事 关乎每一个人

admin 3128 23
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 河源要干这些大事 关乎每一个人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 河源要干这些大事 关乎每一个人

点击查看2021年更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1年2月2日河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河源市市长林涛

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 河源要干这些大事 关乎每一个人

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我的工作,请全体CPPCC成员和其他与会者发表意见。

一、“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和2020年的主要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CPPCC的支持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的发展观,认真落实“1 1 9”工作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一)在过去五年,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区域GDP实现历史性突破,从2015年的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亿元,年均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3.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8.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近五年来,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八个工业园区发展良好,全市开工投产项目727个,基本实现工业项目入园。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建材、陶瓷、矿产、冶金、餐饮、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协调发展格局,各县区培育1-2个支柱产业。现代农业优质发展,已获批建设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县区全覆盖,新增4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国家名优新农产品、81个省级名优新农产品、88个“粤紫豪”品牌产品,实现国家或省级电子商务全覆盖农村综合示范县

(3)五年来,发展势头明显增强。项目投资继续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量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科技创新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十二五”时期的7倍多,进驻了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研究所等一批创新载体。商业环境不断优化,率先完成粤东、粤西地区市政府云一期平台建设,商业登记便捷度居全省前列。重点改革继续深化,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推进,“三比一、一减一补”成效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发展活力竞相生成。

(4)五年来,城乡环境明显优化。“一主两副四群”的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形成,中心城市“16”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走廊、源城中心区、江东新区城市启动区、高铁新城、东源县、钓鱼台区等重点板块建设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79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38公里,汕昆、万、武深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创造文学”和“保护健康”为出发点,大力开展“百街千巷”和“双百工程”综合整治,加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和社区服务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城市“六乱”等热点难点问题。村庄整治规划全面完成,农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基本实现。《河源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颁布,形成了以“一户一居”为基础的“1 N”政策体系,提高了农村住房管理和农村作风的控制度。东源县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成功创建省级、县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县。

(5)近5年来,生态优势明显增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林业生态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多年来,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和污染防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新丰江水库和东江监测断面水质分别保持一级和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继续居全省首位;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3.0%,居全省第三位。系统策划推广“六水”“六林”条款,成为全省首批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东源县被授予首批“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何康温泉森林公园、吕万湖湿地公园、东江湿地公园分别被授予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完成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指标。

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 河源要干这些大事 关乎每一个人

(6)五年来,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2%,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特困供养、孤儿抚养、困难残疾人生活、重度残疾人护理等得到大幅提高。为实现全省先进县(区)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8所,新增学位8.04万个,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13所,新增学位2.43万个。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北方生态开发区五个城市唯一通过验收测试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三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在北方生态开发区五个城市排名第一。健康强市建设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成功建成“三甲”医院,沈河人民医院主楼竣工。市人民医院二期、市中医院二期、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心新血站已建成。16所县级公立医院升级,新建5所县级急救中心,3所乡镇中心医院升级为县二级人民医院。37个乡镇卫生院和12000个村卫生站建成。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加快,文艺建设取得新成绩

大洪涝灾害,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公里,5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控管理实现全覆盖。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设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健全。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经受住了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开启新局。

(一)严防控、补短板,保持社会安定。严防死守防控疫情,加快补齐卫生短板,大力提升公共服务,保持了社会安定。

疫情防控战果突出。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抗疫一线。全市确诊病例控制在5例内,是全省最少的地级市之一,得到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赴广东指导组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设立94个交通联合检疫站,排查监测入粤人次居全省第二;对入境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实现重点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监管,获省通报表扬;排查重点地区来河返河人员37977人,隔离4059人,采样检测样本超86.4万人份,实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的号召,派出2批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在自身防控物资供应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调拨支持国家及省1330多万只口罩。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医疗卫生机构20家,日最大检测量超过1.2万人份;设立集中隔离场所3家、后备场所5家,确定定点收治医院1家、后备医院10家,储备防控物资一批;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公共服务提级扩能。大力推进教育“创现”工作,建成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新改扩建幼儿园19所,新增公办园学位2.55万个,完成“5080”攻坚任务;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8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9万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问题;高考成绩连续3年实现高优、本科、名牌大学上线人数“三提升”;首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18个月建成并如期开学;市博爱学校开办职业高中班;市青少年宫、市教师发展中心、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动工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建、市人民医院三期和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工程等卫生补短板项目完成选址,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5家县人民医院和市直3家公立医院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全市83.3%二级以上医院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建成全市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和平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现场总结会在紫金召开。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建成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近20场;建成足球场地29个,蝉联省男子篮球联赛亚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省保单位仙坑村荣封第修缮工作获评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龙川福建会馆新晋国家级文保单位。阮啸仙纪念馆获评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6·10”“6·12”灾后重建全面完成。94个灾后重建省补助项目、近千个系列修建工程如期完成,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恢复改善。紫金桥、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桥完成重建并通车;消除水库安全隐患68宗,系统治理大席河、铁场河和浰江69.3公里;580户“全倒户”住进新房、1367户“严损户”完成修缮,受灾严重的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整村“拎包入住”新建安置小区。

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推进省定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和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消除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81处,完成搬迁避险248户、主体工程施工和勘查设计71处。全面完成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认定,完成风险点综合整治760户。组建市森林消防队,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省控1‰指标。率先在全省出台“六个体系和一个机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深化“平安河源”建设,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加强“枫桥式派出所”“智慧新警务”建设,推进全民禁毒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飓风2020”“断卡”等专项行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和总体评价提升。扎实防范化解风险,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受伤人数实现“双下降”。在全省首创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机制。

(二)扩投资、兴产业,稳住经济大局。全力以赴扩大投资,千方百计复工复产,经受住疫情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稳住了经济大局,经济实现正增长。

投资稳定增长。出台保障重大项目复工若干措施,持续召开重点项目和债券项目建设县区现场会,固定资产投资848.74亿元,在2019年增速全省第一基础上实现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80亿元、增长3.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6%、16.8%,存贷比101.8%、居全省第一。15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4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3.9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77个新增债券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11个总投资7亿元市政项目全面完成。94个灾后重建省补助项目完成投资16.9亿元。电网建设改造完成投资15.5亿元。东源岑田抽水蓄能综合开发项目启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消费稳速回暖。出台“支持商贸服务业企业8条”“促进汽车消费”等政策促进消费,日常商品和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较快增长,现代金融、物流、直播带货、农村电商、消费扶贫等服务业迅速发展,康养、民俗、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河源恐龙文博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源城区、东源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条省级森林旅游特色线路、5个省级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仙坑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635.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35亿元。

外资稳中有进。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等政策,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共渡难关。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3.3亿元,其中出口242.2亿元、进口51.1亿元,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6.46亿元、增长8.5%,连续12个月保持正增长。

工业稳步恢复。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17条”,制定实施“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上规模”等政策措施,安排1亿元用于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安排1.2亿元补贴直达个体工商户,减免企业税费超20亿元,发放企业贷款222.2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规上工业企业新增69家、创历史新高、现有591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83亿元、增长2.2%。新一代电子信息等10个产业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数量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3.1%、36.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34.9亿元,完成“三通一平”土地8.3平方公里,盘活工业用地175.9亩。成功举办系列招商活动,签约项目303个,动工项目193个,投产项目132个。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投入技改资金62.7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39.02亿元。深圳长江家具(河源)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企业通过IPO发审会核审、实现我市A股上市企业“零突破”,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农业稳健向好。出台“支持农业生产9条”“全力减小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53亿元、增长5.9%。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应保尽保。新垦水田2731.73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98.17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生猪出栏量增长7.0%;鹰嘴蜜桃、板栗、高山油茶、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喜获丰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7个、省级“菜篮子”基地13个,新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94个,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东源(灯塔)供销天润冷链物流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建成。1060家、近六成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10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紫金春甜桔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平猕猴桃实现广东猕猴桃出口“零突破”。东源县成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紫金县荣获“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三)夯基础、深对接,拓展发展空间。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加快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软硬联通”,积极创建产业承接平台,拓展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河惠莞高速紫惠段建成通车,赣深高铁河源段站前主体工程完成95%以上,梅龙高铁开工建设,广河客专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5个通用机场纳入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工程开工,新一路贯通工程一期、中山大道改造一期等市政工程完成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新建2个、扩建3个、共有8个,处理能力新增840吨/日、共达2670吨/日。市区水源工程建成通水。新增5G基站1143座,基本实现5G网络市区城域全覆盖。建成精品示范街10条,改造提升普通街巷449条、老旧小区13个。

三大平台加速创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灯塔盆地被评为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农高区管委会(筹)获批设立,创建国家农高区工作通过国家科技部第二批视频答辩;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子项目灯塔盆地灌区船塘河治理工程动工建设,枫树坝与新丰江两库连通工程由省水利厅牵头进入深度论证阶段,九潭水库和灯塔盆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获省政府同意筹建,组建方案通过省专家论证;华南农业大学驻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加快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河源分院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运营。产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市高新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食品饮料三大产业集聚发展,鹏城实验室大湾区未来网络实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河源综合保税区申报以高分进入海关总署审批,东源县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省政府批准并报海关总署预审核,东江航道河源段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复航。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钓鱼台片区加快开发,“三桥十路”谋划建设;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江东新区加快打造城市起步区、产业转移园区、总部经济区,生态环保城市会客厅、智慧滨江公园、东江东岸碧道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

机制体制加强对接。坚持和完善深圳对口帮扶机制体制,加强经济、医疗、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与“双区”对接。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即将投入运营,与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深河科技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面向湾区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对接会暨湾区成果推介会活动。深河产业共建加快,已落地建设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30个。深圳市级财政

相关阅读

  • 河源市信访局 广东人民政府网
  • 河源市人民政府门河源市统计局最新动态户网站 河源紫金财政局
  • 河源公安侦破一起特大地下钱庄案 河源公安侦破一起特大地下钱庄案
  • 政府企业座谈会发言稿 河源市彭定钢
  • 久久为功让“河源蓝”持续“在线”
  • 河源市统计局最新动态
  • 河源市统计局最新动态
  • 久久为功让“河源蓝”持续“在线”
  • 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 河源要干这些大事 关乎每一个人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0337.html

    标签: #河源市统计局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