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提倡贤人政治,崇尚以德治国, 强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管理心理的共同特征。
李明老师硬笔写字课程 下载
1.中国古代学者论以德为先
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古老的经书、典籍体现了古代管理者把德放在首位的思 想。《尚书•立政》中提到了以德为核心的“九德”要求。《诗•大雅•丞民》载:“良之秉彝,好 是懿德”,指民众的本性是喜爱有德之人。《礼记•大学》载:“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墨子在
《修身》篇中写道:“土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汉朝的王符在 《潜夫论》中说:“德也者,苞天地之美。”
关于“德”和“才”的关系,古人‘做了详细的描述,《大学》倡导以.德为本,以德为先: “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墨子在《尚贤上》中对贤良之士的解释就是:“厚乎德行,辩乎言 谈,博乎道术者。”即墨子把厚德排在个人修养的第一位。古代的管理者在人才选拔中也 都重视德的因素。清朝康熙的用人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又说: “才德兼优为佳。”但是,由于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实践中较难做到,所以康熙只能“以弈品为 主,学问次之”。还说:“论才则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以德为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根 本上说,以德为先是几千年来儒家道德思想的理论精髓,中国古代各种思想中尤以儒家对 此论述最详尽也最深人。当代学者朱永新在他的《中华管理智慧——中国古代管理心理 思想研究》一书中概括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道德管理心理思想为以德为先,德的主要内容 是“仁、义、礼、智、信”。这与我们在道德的内涵及其发展中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因此,本 章从德的这五个要素出发,归纳以德为先的主要内容。
夂中国古代统治集团对以德为先的应用。
封建统治集团以以德为先治理国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取得过成功。唐朝皇帝李 世民是参与创业的一代英主^他当政的贞观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清明之世。他的 “德治”思想内涵丰富深刻,政治实践活动成效辉煌。他充分认识到以儒学加强教化,齐导 风俗和安定人心的作用,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宣传三纲五常,就能收到“百姓渐知廉耻,官 人奉法,盗贼日稀”的效果。李世民以德为先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童民”,他说:“君依于国, 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尤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他引申荀子的话强 调“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为国之术,必须以民为 本,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作为国宭,应该清净寡欲,节己顺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决策减少失误,应广开言路,求谏纳谏,做到兼听而不偏信,使下情得 以上通,君主才不会被佞臣所蒙蔽。为了使各级官吏都能由贤人充任,他以用人为贤、亲 疏并举的政策将当代精英都汇聚到自己的麾下。如用魏徵和房玄龄等贤才,并且善于听 取贤臣的忠言慎谏。李世民所具备的兼听、十思、九德、自制、仁孝的品质正是他创业与守 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