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李军英语大招【二合一】 下载
道家所讲的决策中的“愚术”,从本质上讲,是似愚非愚。它强调用 一种“等待”,寻求定下决心的最佳时机。因为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 中的。自然的法则是永恒的,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鱼不可脱于渊”。鱼和 渊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它的稳定性,保证了鱼的生存。但如果人为地破 坏了这一平衡,鱼将不能成活,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北大李军英语大招【二合一】 下载
自然界如此,人 类社会也如此,因此老子又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你强大,但你不 要因此到处侵伐。当你的决策建立在“示人”的动机之上,最后的结果就 与鱼脱于渊一样。人们很少见到鱼跳到岸上等死,但却常见主动以利器示 人的史实。当对方贸然出击的时候,它固有的破绽,就是你决策的最佳时 机。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公元前496年吴伐越,越王勾践在携李大败吴
④ 《老子•第四十三章》。 师,吴王阖庐因伤而死。第二年,吴王夫差在夫椒大破越军,越王勾践被 迫降吴。此后十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直等待灭吴的时机。夫差为了 争霸中原。公元前484年,在艾陵大败齐师。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主 力北上,越乘吴国内空虚之机,攻人吴都,俘吴太子友,焚姑苏台。吴被 迫撤军向越求和。此后,越连续攻吴,不到1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吴国的灭亡,不是因军力不强,而是在双方大体均势的情况下,主动出 击,“鱼脱于渊”,正好给夙敌越国创造了反击的良机。而越国长期静观以 待其变,正是“愚术”发挥了作用,使越王的决策恰到好处,最终置对方 于死地。
决策中用“愚术”为什么能战胜对方?因为愚术仅仅是一种表象,它 的本质是“阴柔之术”,虽没有咄咄逼人的感觉,但却暗藏杀机,因为他 抓住了你的弱点。换句话说,愚术也是一种才智,庄子借用孔子之言说明 何为才智:“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这种才智源于自然,从自然那 里得到灵性,方拥有了它。庄子在《内篇》中还讲到怎样才能做到才智完 备。他认为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日夜更替到我们面 前,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的起始。要使心境日夜不间断地跟随万物融 会,在接触外物中萌生顺应四时的思想感情,这就叫做才智完备。因此道 家的愚术,取自自然。自然之道是最大的智慧。
用愚术决策,要顺自然之理,有时,为了促使对方尽快转化还要以顺 促变,这就是老子讲的“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想夺取对方 之利,战胜对手,却不要以“夺”为手段,而要以“给”代“夺”。这让 一般人看来,是愚到了极点,老子却认为,这是“微明”之术,是最高明 的。单从理论层面还不好廓清老子制胜的法则,用史实中所包含的“愚 术”去分析理解,则一目了然。
春秋末期,晋国新兴的私家大族崛起。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只剩下 韩、赵、魏和智伯四家。他们势均力敌,继续为争夺土地相互争斗。智伯 一向恃强凌弱,他开口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除了愤怒之外,就是将 其拒之门外。但他的谋臣段规却不主张这样,他认为智伯好利,刚愎自 用,不给土地他将伐韩;相反,他若得地,必向赵、魏索取,他们若拒
给,必然兵戎相见,这样韩就可免于祸而等待事态的变化。康子采纳了段 规的建议,决定把万家之邑给智伯。智伯得地非常高兴,果然,他又向魏 桓子索要土地。桓子认为,无故索地是无礼之举。谋臣任章帮他策划时认 为,智伯无故索地,其盛气凌人之势必然会引起诸大夫恐惧;而智伯得地 必骄。他骄而轻敌,惧怕他的人反倒容易团结起来,以联盟之兵待轻敌之 人,智伯长久不了。魏桓子以此计定策,同样给智伯万家之邑。智伯最后 向赵襄子索地,襄子不给。智伯大怒,联合韩、魏进攻赵氏。赵襄子派使 者密见韩康子、魏桓子,阐明唇亡齿寒的道理。韩、魏早就有密谋的意 思,最后三家联合,瓜分了智伯。智伯得地又失地,韩、魏用“与之”之 计进行决策,巧妙战胜智伯,彰显了道家“愚术”的高明之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