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汽修学院】电脑板维修特训课杨老师 下载
公羊学与心性儒学不同,是儒学传统中区别于心性儒学的政 治儒学、批判儒学。公羊学的目标不在个体生命的成德成圣,而在政治社会 的事功制度。也就是说,公羊学追求的不是内在尽伦的生命境界——圣,而 是外在尽制的理想——王。
【四维汽修学院】电脑板维修特训课杨老师 下载
公羊学虽然认为学应止于至足,应圣王双修, 但由于公羊家们所处的时代是周文疲敝、政治失序的混乱时代,公羊家受到 时代的强大压力,关注的重心不能不落在外王方面,因为只有外王才能解决 时代的紧迫问题。因此,在公羊家看来,外在的王道,重于内在的圣德。内 在的圣德只是人道,不免一偏,而外在的王道通三,包涵了天地人,得大道 之全。公羊家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外在的王道上,那么,王道又是什么呢? 在公羊家看来,王在字形上以一贯三,表明只有参通天地人者才配为王(意 即只内圣者不配为王);王在字音上训为“往”,表明只有天下万民归往者才 可称王。据此,所谓王道即是参通天地人而天下归往之道。而此参通天地人、 天下归往之道则是公羊家在历史中(据乱升平二世中)的最高政治理想。但 是,公羊家并不是玄学家,并不是抽象地来理解王道,而是认为王道有其历 史的内涵。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篇》就假托五帝三王对公羊学的王道 理想进行了具体描述:
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 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过岁三日。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 之患,强弱之难,无谗贼妒嫉之人。民修德而美好,被发衔哺而游,不慕富 贵,耻恶不犯。父不哭子,兄不哭弟。毒虫不螫,猛兽不搏,鸷虫不触。故 天为之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风雨时,嘉禾兴,凤凰麒麟游于郊。囹圄 空虚,画衣裳而民不犯。四夷传译而朝,民情至朴而不文。郊天祀地,秩山 川,以时至,封于秦山,禅于梁父。立明堂,宗祀先帝,以祖配天,天下诸 侯各以其职来祭。
公羊学提出了自己的王道理想,这一王道理想不在心性之内而在心性之 外,是公羊家所追求的外王目标。但公羊家并不是空想的理想主义者,而是 将理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者,公羊家清楚地知道要实现王道理想, 还必须辅以一定的方法和制度才行,所以公羊学在提出王道理想的同时,也 提出了要用“王教”、“王化”、“王制”、“王法”、“王术”(董仲舒语)去辅助 王道的实现,而这些“教”、“化”、“制”、“法”、“术”都是生命之外的方法 和制度。由此可见,公羊学关注的重心是个体生命之外的王道及其方法制度, 而不是个体生命之内的圣德及其修为方法,所以说公羊学是区别于内圣儒学
的外王儒学,独当儒家外王儒学之名。
公羊学是区别于内圣儒学的外王儒学,还可以从心性儒学与公羊学对孔 子的看法上看出。我们知道,心性儒学把孔子看作圣人,圣人即是个体生命 达到了最高存在境界的人,这种人与天合德,与物倶化,是一道体,是一太 极,是纯粹的精神实在与超越的道德本源。心性儒学如此看孔子,并无错, 孔子天纵之圣,足可当此圣德。心性儒学之错在于将孔子局限在内圣的领域, 不从外王的领域看孔子,使孔子之德偏在生命道德一曲,不能向政治推出。 公羊学虽然同心性儒学一样,认为孔子是个体生命的最高成就者,是圣,但 公羊学同时却认为不能将孔子人格只局限于圣,孔子不但是圣,同时也是王。 在公羊学看来,孔子作《春秋》是新王,孔子改制立法是后王,孔子继承文 命是文王,孔子有圣德无圣位是素王。总之,孔子不仅是一尽伦者,同时也 是一尽制者,孔子的伟大不只在孔子是圣人,更在于孔子是内外至足的圣王。 公羊学从王的角度来看孔子,即是从外在的政治及其制度中来理解孔子,所 以,公羊学把孔子理解为外在之王(外王),最能证明公羊学是外王儒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