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师零基础乐理课 下载
公羊学把人类的终极关切与最后希望放在太平大同上,但公羊学毕 竟不是超越历史的空想主义者,而是尊重历史的现实主义者。在公羊学看来, 历史的演进有其阶段性,不能逾等,因而人类的希望亦相应有其层次性,不 能划一。
万老师零基础乐理课 下载
因此,公羊学在追求太平大同的希望时,亦不放弃追求历史中的希 望。历史中的希望是次于最后希望的可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现的希望,公 羊家用“春秋制”一词来表达这种历史中的希望,而用“太平制”一词来表 达历史终结时的最后希望。在公羊学看来,所谓春秋制,是由孔子制定的适 用于升平小康之世的理想制度,这种制度表达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可能 实现的理想社会所抱的希望。比如公羊学所说的“大一统”与“讥世卿”就 是所谓的“春秋制”。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天下不统一,王令不行, 诸侯混战,人民备受战乱之苦,再加上国内贵族世世为卿,把持国政,专权 专杀,人民冤屈无处申告,更苦不堪言。在此乱世,公羊家发挥孔子“大一 统”“讥世卿”之义,作为历史中(乱世中)的希望,激励生活在乱世中的人 们去追求升平世中的理想,以消除人们在乱世中的痛苦。因为天下一统,卿 位不再世袭,就能够结束诸侯混战世卿专权的局面,人们就可以在一个相对 安宁公正的政治秩序中生活。所以“大一统”“讥世卿”尽管不是人类历史的 最后希望,却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在历史中的殷切希望,也是激励 人们在历史中变革政治的直接动力。此一希望虽然不是最后的,但却是最切 实的,是与每一个人在历史中的生命存在直接相联系的,最能触动人们现实 的痛苦、悲哀、渴求和喜乐,因而最能激励人们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历史中去 追求这种历史中的真理。公羊学除了通过“太平制”为生活在乱世中的人们 提供了最后的希望外,还通过“春秋制”为生活在乱世中的人们提供了历史 中的希望,使儒家的希望学说不至于遥远而不切实际。公羊学把人类的希望 分为两个层次,并且非常关注历史中的希望,这是公羊学的信仰为历史中的 信仰所致,也是公羊学的希望学说区别于基督教的希望学说的最大特征。®由 于历史中的希望有其在历史中实现的可能性,历史中的希望就不具有永恒性, 如“大一统”与“讥世卿”在汉以后的中国政治中已基本上得到实现,就不
①基督教的希望是历史之外的希望,因为上帝之国必须在人类历史完结时才会降临。 这同公羊家历史中的希望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再成为希望(除非大一统与选举制遭到破坏)。所以,历史中的希望虽是切实 的,但不是永恒的,如果将历史中的希望永恒化就可能将春秋制变为意识形 态。鉴于此,公羊学始终把终极关切放在太平大同上,因为这是防止公羊学 变为意识形态的最后希望。
公羊学所提供的希望与心性儒学所提供的希望不同。心性儒学所提供的 是甲牢各冬的希望,公羊学所提供的是甲牢字宁的希望,历史之上的希望与 历史无历史之中的希望则是必须通过历史k能实现的希望。具体说来, 心性儒学提供的希望建立在圣人人格上,而圣人人格可以通过内在的修养达 到。所谓圣,是超越时空(历史与世界)而独在的纯一道体,不管历史如何 演进,亦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只要良知朗现,本心觉悟,就可以当下成圣。 有时甚至会世愈乱而人格愈圣,人格的完善完全可以同历史现实不发生联系。 心性儒学所说的“人人可以为尧舜”,就是为乱世提供的人格希望,使天下滔 滔举世昏乱的黑暗时代能够闪亮出人格的一线光辉。但心性儒学不把希望放 在历史与世界的演进中来寻求,而是放在历史与世界之上的人格成圣上来寻 求,这种希望不免偏于狭小,并且仅仅局限在个体内心的领域,不能激励人 们去改变历史与世界,使心性儒学不免有“著意成圣,成圣亦私”之讥。可 见,把希望放在历史之上或把希望放在历史之中是心性儒学与公羊学的显著 区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