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微博上的热门话题#组织学生帮肖恩求停学#已引起9.7亿人阅读,56.6万人讨论。有媒体说和去年林志玲结婚一样火。事件一出,立刻在网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不同于之前关于四川李老师兼职接生的讨论。这次评论的网友大多反对。
二、舆情趋势分析
LOS大数据根据“教师视频肖恩肖”的相关关键词,跟踪收集2020年5月10日至5月14日的相关信息。根据这张舆情走势图,10日有网友发布了自己老师2019年发布的视频后,出现了少量的舆情。根据乐思舆情数据分析,5月10日,参与该信息的平台有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百家号、新闻,分别发布了13次、7次、7次、3次。据各大发布平台介绍,对网民要求较低的平台当天参与人群广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信息的舆论传播爆发,大家手中的麦克风成为重要催化剂。
三、各阶段主要舆情热点分析
从事件媒体报道趋势来看:在舆论发生发展时期,主要是网友对某老师的痛斥和明星肖恩肖的回应;在高舆情期间,主要发布了相关教育单位对涉案教师的处理以及对教师“帮扶”明星其他行为的披露;在舆论衰落期,主要的舆论传播是这次事件引发的职业道德的思考,尤其是教育行业非常重要,以及涉及到的老师对结果的认可,还有明星肖恩肖粉丝素质的思考;在舆情反馈期,发布“理性偶像化”是重要媒体单位的呼声。从这次舆情研究来看,这次舆情发展的主要助推力是网民对涉案教师行为不满的怨愤。事发后,肖战方首先站起来说:不需要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明星介入舆论风口浪尖的良好作用,值得遇到类似舆论突发事件的第三方借鉴。另外,从舆情热点话题传播可以看出,重要媒体平台事件传播量较大,热点话题占据主体。当“偶像化”遇到“教育”、“娱乐”遇到“人才培养”时,此类事件引发的不良思想需要重要媒体来传递和引导正确的舆论。
四、舆论媒体的分布分析
从此次事件的舆论媒体占比来看,微博和新闻占比最多,分别占%和%,其次是搜索引擎,占比6.08%。因为这次事件是由交通明星肖恩所引发的,所以网民对事件的参与度很高,关注的人之间也有一定的情感联系。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网友范围很广,很容易引爆话题。而这个事件是一个从娱乐传播到教育的跨界事件,所以国家层面和媒体都会密切关注这个事件,并及时跟踪报道。
动词(verb的缩写)民意表达
网民的总体舆论是对涉案教师的谴责。主要媒体评论如下:
@人民日报评论
:#组织学生支持偶像的老师被停课#近日,几段小学老师组织全班跳舞支持一个明星的视频曝光后,学校停课停课,教育局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进行了诫勉。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传道授业的地方,不是明星的粉丝加工厂。孩子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民族的希望,所以一定不能成为偶像化的工具来帮助。组织学生帮助偶像,既能突破专业规范,又能损害教师职业道德,反映出教育培训管理的漏洞。跨境偶像化行为不仅透支了明星的流量,也吞噬了偶像本身,侵蚀了
评论|安利老师肖恩肖上课,怎么这么闹心
@ Sina.com:
【点评】教师带学生支持肖恩时,应警惕职业道德界限的丧失
@新京报:
老师组织学生帮助肖恩时,跨境援助“应该”没有职业底线
不及物动词舆论综述
在“宿迁某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帮助肖恩肖的视频”这一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信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微博用户的高流量阅读和大量发布转载。这次舆情事件发展周期短,一旦爆发就引爆微博。在媒体的介入下,事件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涉案教师的教育单位也受到牵连和采访。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单位严格控制内部舆论情况,不要等到事件暴露在公众眼前才进行处理。老师辞职导致事件达到舆论巅峰,反思事件背后的现实问题,强化对此次舆情事件的正确专业观念也是关键。
从这次舆论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或舆论导向:
1.引爆话题的轰动事件视频于2019年发布,2020年再次爆炸,导致校长被采访。这就要求相关单位早上防范,及时控制与自己相关的网络信息;
2.事件爆发后,网民对信息反应强烈,舆论声音迅速高涨。当地教育局对此次事件中网络舆论高度关注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值得借鉴;
3.舆论传播持续时间短,期间出现的热点话题随着官方回应迅速减少;
4.网民从舆论发展的初期到上升期,在舆论量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媒体的信息传播主要是教育者专业观念的引导;
5.这一事件的主要推动者是网民在互联网上的舆论,媒体实际上是对网民发布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发布;
6.教育单位对网络舆情的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但自身单位对网络信息的控制程度有待加强,对不利于本单位的网络信息要进行准确判断和引导;
7.人民日报对此事件发表评论,很多媒体对该事件也有明确的价值偏向;
>8、舆情事件发生能够揭露社会运行中普遍存在问题的案例,在舆情反馈期,相应的单位及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公民都要切实做到真切反思。图源网络:侵删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网络舆情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