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力就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包括人的智力、知识、信息 和有关的有形或无形的工具手段等。人类有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就在于人类 有较高的智力和认知力,并且在审美活动和认知活动中不断地丰富与提高自身 的认知力,使其成为人类具有文明质素与文明性的根本意义所在。从历史上 看,人类逐渐脱离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文明状态的幅度和厚度的增长,都根 源于人类认知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由此而来的文明的综合能力的持续提 高。因此可以说,在自然环境系统中,人类是目前已知的具有自组织思维和最 高认知能力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有丰富精神世界和精神价值追求的高级灵性生
命体。
2.认知顺差。人类智力和认知力发展的重要结果就是对事物认识的幅度 和深度能够不断地扩大和深入,并表现为认知顺差的获得,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自身文明质素与文明能力的内涵综合性和外延综合性。
认知顺差就是在一定的智力和认知基础上所获得的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 某些认识之所以存在昨是而今非的情况,就在于有认知顺差作为比较,或者前 后的认识所取得的效能和能效有区别,后者好于前者。因此,认知顺差和知识 顺差的获得与提高,不仅是个人文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个 人价值存在和社会文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比较丰富的文明质素的内涵综
合性和外延综合性的重要显示。
3.类化。人类之所以成其为人类,就根源于有相同的基本智力和认知力。 这使得不同主体获得的认知顺差能够相互传递或扩散,成为不同个体的增量知 识,改善群体或社会的文明质素和文明内涵综合性,并通过文明质素与能力的 外延综合性,促进行为活动效率的提高和自组织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
这种智力、认知力与行为活动的获得和增长方式,可以称为类化。
4.文明的生成机制。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组织条件下,认知顺差可以转换
成公共知识储备、智力储备和文化储备,通过类化成为群体组织和社会的文明 质素,以及提高行为活动的效能和能效的增效因素,转而促进个人、群体组织和 社会的文明能力及各种文明能力的智力基础,以及文明质素的内涵综合性和外 延综合性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的元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得文明性
和文明存在成为人类存在的最大公约数。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