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故宫馆藏古玉器鉴定课程

admin 0 0
刘嘉故宫馆藏古玉器鉴定课程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 109 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刘嘉故宫馆藏古玉器鉴定课程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太易无形、无象、无气、无 质,处在宇宙最原初的 957 阶段,所以太易是 451 无,而太极是 93 有,太易之后才逐 渐产生了 185 气,成为太极。太易从无入有,就是 237 从太易到太极。既然太易在 太极前面,那么宇宙本原就是 1183 太易,也就是 1561 无了 979 。这个观点,也得到不少 人的 1367 赞同,但魏晋时期的 459 王弼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太极的 276 无形无象的 119 内 涵,于是 1503 把无的 422 思想推向极致,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体”的 11 观点,直 接把太极说成是 1296 “无”。可以看出,太易说和王弼的 1334 无为本的 1035 观点明显地

吸取了 374 老子关于无的 1418 思想。

唐代孔颖达接受元气说,反对王弼等人的 1220 “无本论”。他 139 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 424 太初、太一也。”《周易正义》①孔颖达强 调太极是 1415 气,坚持气的 210 “实有”的 1409 观念。此后,关于太极本体属性的 402 实有 与虚无两种观点的 787 争论,在宋代更加深入和激烈。周敦颐吸收了 1380 太极为无 的 1336 思想,直接从老子那里拿来无极一词,重新表述无为本的 583 太极观。无极 一词出自老子的 1185 《道德经》, 537 但老子并没有把这个概念作为本体论意义上 的 1618 范畴和命题来使用。周敦颐首先将无极作为本体的 824 一个内涵来使用,使 其具有了 243 本原的 866 意义。他 964 在《太极图说》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 1577 “自无极而 太极”的 557 观点,用以论述宇宙生成的 528 过程,他 707 认为太极是 565 阴阳二气混而未 分的 398 状态,这个状态就是 732 无。所以周敦颐在太极之前,加了 61 一个“无极”, 569  认为太极是 1375 自无极来的 1548 。无极和太易的 1364 意思一样,从根本上说,周敦颐的 1553

太极观还是 1215 以无为本,没有脱离汉代太易说和王弼玄学无的 1248 思想。

宋代张载继承和发挥了 220 汉代以来的 231 气本论,提出“太虚之气”的 183 太极 观,又一次宣扬和论证了 794 气本论的 1377 实有的 656 本体观。反对太极为无的 1560 各种观 点。他 1423 说:“太虚既气,则无无。”《正蒙》②也就是 302 说太虚就是 65 气,所以无 所谓无。张载吸取了 438 无本论的 53 一些观点,将太极元气虚化,但实际坚持的 1222

还是 575 气本体的 1456 太极实有观。

宋代朱熹是 171 一个集大成的 275 理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朱熹是 1501 中国哲学 史上的 376 一个最大的 1574 本体论者。作为理学家,他 9 认为周敦颐提出的 947 无极概念 符合理的 467 观念,朱熹运用理来说明无极,他 1037 说太极为理,而理无形迹,所 以又称为无极。无极表示太极之理是 181 最高的 325 范畴,没有极限,并不是 547 在太

极之先再加一个无极的 1020 阶段。

宋代心学派的 757 陆九渊批评周敦颐关于无极的 90 观点,他 644 说,太极图说第一句不符合孔圣人的 474 教导,孔圣人只说过太极,并没有说过无极。陆九渊 认为,无极之说来自老子,老子说无中生有,而孔圣人只讲太极。他 1188 质问 朱熹,太极既然是 821 理,而理本来就是 853 无形的 507 何必还要加个无极呢? 521 这岂不 是 1505 头上安头,床上迭床吗? 606 朱熹解释说,老子所谓的 741 无,是 919 指无穷,和周 敦颐不同。周敦颐在太极前面加个无极是 1000 怕有人误把太极当作一个物,所 以要强调太极的 1438 无形,不是 971 头上安头。朱熹虽然为周敦颐辩解,但“自无 极而太极”确实是 211 说,在太极之先还有一个无极。所以,朱熹对周敦颐的 1387  《太极图说》做了 680 订正,改“自无极而太极”为“无极而太极”。如此一 改,无极变成表示太极属性的 570 一个内涵,这样,朱熹通过理将无与有统一起来。

实际上,北宋初年易学家李觐就提出过太极是 1448 “有”和“无”的 367 统一 体的 829 观点,李靓认为太极是 315 气,但太极之气既是 1135 “无容体可见”的 488 “无”, 1620  又是 963 “其气已兆”的 739 “有”, 1101 认为太极就是 632 有无的 1411 变化。其实,在老子那  里,就已经对有无关系做了 200 深入地分析和论述。老子从道的 660 观念出发,阐  述了 614 有无相生、有无相随的 427 关系。从而揭示了 1261 本体存在的 522 基本形式。在  《道德经》里,他 558 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有无相生。” 老子通过有无的 157 相互关系揭示了 1356 世界万物的 884 生化过程,前一句为由无形之  态生出有形之物,后一句则不仅表达了 436 由无形之态可以生出有形之物,还  表达了 885 有形之物又可复归于无形之态的 1080 变化过程,这也是 261 世界万物从无到

有,从有到无的 950 无限发展过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 263 //0561fc. 932 cn/241965. 1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