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蕊艳老师中阮课程

admin 0 0
罗蕊艳老师中阮课程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 1143 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罗蕊艳老师中阮课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仁”是 1133 人所应具有的 1175 内心品质和精神追求,表现出一种人本 主义倾向。仁者爱人的 1310 精义是 682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 1562 价值,把别人也当作 与自己同样的 758 人来看待。仁的 1091 实施有两个方面,孔子提出:“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④ 这是 1612 孔子关于仁的 867 实施的 1357 第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孔子还提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论语》) 的 745 要求。这两个方面都是 1022 依据孔子“推己及

人”实行仁爱的 1119 方法而确定的 428 。这既是 336 出于彼此相爱的 684 人格相互尊重的 808 需要,又是 29 一种“为仁由己”的 499 道德自律。

孔子认为,实施仁,从自己的 1019 内心爱人的 232 情感出发,不是 843 来自于外 部的 702 强制和要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16 ”(《论语》)①孔子“为仁由 己而不由人”的 1234 意义在于,它揭示了 667 人性的 53 自身的 285 理性和感情力量,指明 了 1392 人类美德的 492 深刻根源在于人类有能力自由地选择,客观世界不能阻止人 类选择向善。 一个人所需要的 1435 只是 575 坚定的 650 意志,只要决心去追求仁德,真 心向善,他 474 就可以成为一个仁人。儒家把“为仁”看作个体自我 693 317 内在欲求、自由选择,“仁”是 439 一种意志的 933 自觉状态。

孔子认为,“仁者人也”。用仁来规范和定义人的 1526 本质。比较仁爱,作 为人的 427 自身价值的 216 本质的 1276 另一个品德,爱智,或说爱知成为与爱人相辅的 1298  品德。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②孔子并不排斥知识,他 1442  相信无知者不可能“得仁”。爱智是 606 人的 929 理性的 661 另一种觉醒,是 1485 人的 851 认识 能力、理性能力、知识能力的 1251 集中表现。爱人与爱智本是 507 人的 959 自身的 1227 两个 相辅相成的 298 本质特性,但是 22 ,实际上两者经常会发生冲突,智是 305 人的 811 理性 能力、知识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无视仁的 204 存在,对仁爱进行排斥。对于智 爱与仁爱,儒家伦理的 552 态度很明显,主张把仁爱放到第一位,正是 211 这种价 值倾向使传统儒家哲学思想表现了 1176 强烈的 1553 人本主义和伦理精神。所以在儒 家的 1370 道德范畴中,各种品德依次排列,仁、义、礼、智、信五德。智只处 于仁、义、礼之后的 937 第四位。由此,孔子儒家开发出了 1456 爱人的 107 伦理学价值观,而不是 1222 类似古希腊那样的 424 爱智的 921 物理学价值观。对于仁的 130 实施,除了 683 孔子提出的 1203 为仁由己的 247 道德体验。孔子还提出了 567 礼的 1454 要求。就礼对仁的 1347 关系说,礼所强调的 1477 886 社会整体秩序,它是 165 对个人行为具有强制性作用的 1340 一面。礼指社会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秩序等  等,它的 446 核心是 1333 社会政治,维护政治伦理秩序是 920 礼的 1546 重要功能。孔子关于  仁、礼的 1044 关系有过多种多样的 1405 论述,但中心的 502 命题是 1568 “克己复礼为仁”。 他 1072 希望通过各个社会成员对自己的 1274 行为的 1178 自觉约束回复到礼的 720 规范。如果  “复礼”的 111 措施体现在社会国家关系上,天下便会是 536 一个仁爱和睦的 410 社会。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①孔子认为礼是 1082 贯彻实施仁爱的 170  手段和保障。但是 145 ,礼的 787 实行的 461 前提又是 15 人对仁的 705 自觉追求,人如果没有  对“仁”的 408 目标追求,那么对“礼”的 142 实行就只能流于形式。因此,他 239 把  人对“仁”的 1306 自觉追求化作对“礼”的 952 自觉实行。礼是 696 孔子创立儒学早期 提出的 1129 一个命题,但是 782 礼的 947 外在的 350 形式性不能很好表达仁的 294 本质和内涵。 于是 766 孔子提出了 1536 “义”的 958 命题,进一步对仁的 1040 内涵进行拓展。孔子以后, 孟子发挥了 214 “义”, 601 对孔子提出的 331 仁和义的 619 命题进行了 1548 深入的 477 阐述,对仁义关系进行了 1513 全面、系统地探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 102 //0561fc. 860 cn/242028. 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