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哥商业的顶级认知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几千年来,儒家价 值观铸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以仁义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 价值观成为中国社会共同的价值标准,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做出了贡 献。但问题是,这种美好的理想的价值观,在历史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出应 有的巨大作用,反而在许多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中国传统社会甚 至被有的学者批判为吃人的社会和吃人的历史。在外来的西方文明面前更 是显得虚弱不堪,美好的儒家思想和伦理没有挽救传统中国的命运,最 终,在西方的枪炮和科学民主面前,中国传统社会彻底土崩瓦解,儒家学说也被抛到一边。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儒家思想本身讲,儒家伦理价值观受历史局限的 影响,必然存在认识和思想不完善的问题,或是不够全面,或是基本思想 未能展开和阐明,或是某些方法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使人们对儒家思想 的理解带来了模糊和混乱,也导致对儒家思想仁义价值观的错误理解,扭 曲了仁义的真正内涵。不过,必须清醒认识的是,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以讲 仁义道德开始,到以变本加厉的专制为结局,最大的祸首不是儒家思想, 而是封建专制主义,对于儒家思想中本身存在的认识问题,由于封建专制 主义的推波助澜及有意歪曲,使其彻底异化变质,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帮 凶。因此,对于后来儒家学说异化变质,不能把错误都归结于孔子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本身。孔子以其卓绝的洞察力,发现了人的自身最本质的价值——仁。从 具体实施来讲,对仁的实施,孔子的方法是礼。孔子是以西周礼乐文化为 基础创立的儒学,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和理论水平的制约。加之,晚年才 完成哲学本体论的研究,未能来得及从哲学本体上充分阐述仁的内涵,使 孔子的仁学思想未能充分展开,这给后世的儒学留下了发挥和歪曲的双重空间。
孔子以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强调了义的意义,无疑是正确 的。义作为仁的具体体现,是对仁的深化。孟子的仁是人的安宅,义是人 的正路的阐释,揭示了仁与义的关系,深化了仁的内涵,强调了义对于仁 的实施的道路的操作作用。但是,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挥和发展,也存在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深入不够和时代的局限问题。
孔子认为,仁的实施要为仁由己,并没有说由人自己的什么品行开 始。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善的道德品德,因此,实行仁是顺理成章的 事。这就是性善论的由来。孔孟以后,被称为集大成者的荀子反对孟子的 观点,认为人的本性生来为恶,其善是后天获得的。孟子性善论无疑存在 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荀子的观点,同样存在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错 误,始料不及的是,荀子的这一观点,给封建统治者的专制提供了绝好的
理论根据,以此立论的法家由此而生。
法家的先驱可以推到春秋时期的邓析、子产等人,但学派的形成则通 常以战国初中期的李悝、吴起、申不害、慎到和商鞅等人掀起的变法运动 为代表。商鞅的《商君书》是法家登峰造极的反人性经典之作。必须指出 的是,法家的法不是今天的民主宪政法治的那个法。法家的法,本质是刑法,是处罚意义上的法,强调的是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意志。
荀子的人性恶论本来告诉人们,人们生来的欲求都是坏的,必须用礼义加以遏制和改造,人才能道德化。法家则从根本上把道德与欲望视为对立的不可两存之物。要存心、尽性,就要向欲望斗争,用礼义加以遏制和 改造不能解决问题,靠德治也不足以统治社会,必须加以严厉的法治行为 才能有效地统治。这就解释了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为什么会出自荀子门下的疑问。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