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MBTI工作人际交流课

admin 0 0
李适MBTI工作人际交流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李适MBTI工作人际交流课 声昔TV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INFP创业课情感课
MBTI十六人格职场课


归纳和演绎发展到今天,不仅演绎方法巳经高度成熟,归纳 方法也已经相当具体和精致。同时,归纳与演绎的长处和局限性 也不断被揭发出来,于是,引出了如何评价归纳和演绎的话题。

在对归纳和演绎的认识作用作出评价时,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 辑诞生之前,只有黑格尔系统论述了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大 多数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或者推崇演绎而贬低归纳,或者推崇归 纳而贬低演绎,由此形成了演绎主义和归纳主义。

方法论上的归纳主义派别又称全归纳派,其基本主张是归纳 万能、归纳是唯一正确的认识方法,而演绎则是不中用的。这一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甚至认为,有了他的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 法以后,人的智慧已很少发挥的余地了,用他的归纳法发现因果 联系就象用直尺能划出直线一样那么容易,他的归纳法把人的智 力拉平了。在归纳主义者眼中,经验自然科学是科学的典范,而 经验科学只需要观察、实验和归纳方法,演绎在经验科学中是没 有地位的。归纳法就象一部机器,只要把观察材料放在“归纳机器”中,就可以制造出科学理论。

归纳主义者认为归纳是万能的主要是依据两点:第一,他们 认为归纳原理是可靠的。归纳原理是说:如果在各种各样的条件 下,观察过大量的S 类对象,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S都毫无例外地 具有P性质,那么,可以断定,所有S 类对象都有P 性质。第二, 归纳可以提供新知识。这是归纳主义最为夸耀的一点。

然而,归纳方法并非没有困难和问题。17世纪英国经验论 哲学家大卫·休谟率先对归纳的合理性提出了责难。逻辑史上 把休谟的责难称为“归纳问题”或“休谟问题”,居来,归纳问 题已被用来泛指所有对归纳合理性的责难。休谟的疑难在于:过 去的经验何以能推广到未来?从一组单称陈述中何以能过渡到全 称陈述?过去吃的面包是有营养的,会不会有一天吃了面包就中 毒呢?过去太阳每天都升起,会不会有一天太阳不再升起呢显 然,休谟的责难直接指向了归纳原理。

面对休谟的挑战,归纳主义者试图对归纳原理作出证明。可是,归纳原理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经验上都不能得到证明。

从逻辑上着,归纳的前提并不蕴涵结论,就是说,以过去的 经验推论未来,从个别的单称陈述推论全称陈述是没有逻辑必然 性的。在时间T以前观察到的S 都具有P 性质,并不能保证在时间 T以店观察到的S 也都具有P 性质。  

从经验上看,似乎在许多场合里多次运用归纳原理都获得成 功,足以证明归纳原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是 从经验上证明 归纳只能陷入循环论证,因为这时“我们用来想证明归纳法的正 确性的推论本身就是一个归纳推论”。①即:

可见,以归纳原理在若干场合的有效运用为证据同样不能证 明归纳是普遍有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逻辑学家开始考虑修改归纳原理。穆勒 提出自然过程的齐一性原则的预设,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象平行  的事例这一类事情,“过去曾经发生的,在具有足够类似程度的条  件下,将再次发生;并且不仅再次发生,将经常随相同条件的出 现而发生。”①可是,这个“自然齐一”的原则意味着同类对象有  同样性质、同样原因引起同样结果,它仍然是个全称命题,要对它  进行证明仍票诉诸归纳。即使作为假设;问题也还是得不到解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