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铁柱老师 人生升维提频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归纳是一种逻辑推理和逻辑方法,灵感作为一种认识形态却 是缺乏中间推导过程的非逻辑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们有着 明显的差别和对立。但是,在普遍必然性知识形成过程中,在理 论发现过程中,它们又是互补的,具有统一性。
一方面,必须承认在普遍必然性知识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想 象、联想、灵感释放等非逻辑因素。这些非逻辑因素在下列几方 面制约着普遍性知识的形成:第一,由于存在这些非逻辑因素, 人们才能够超越个别经验认识而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形成普遍性 的知识。第二,由于存在这些非逻辑因素,人们才能越过具体时 间界限,对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趋势作出预测。第三,由于存在这 些非逻辑因素,才使普遍必然性知识最初以假说的形式出现,带 有假说的性质。
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形成离不开逻辑因素的作用,离不开归纳逻辑。若否定归纳法,就会切断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道路。事实上,归纳逻辑为理论发现提供了逻辑框 架。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归纳前提的有限、个别的经验事 实是通过比较、分类,根据它们具有某种共同性才被选择出来 的,归纳前提的共同性为归纳推理提供了逻辑根据,使个别经验 性认识上升为普遍规律性认识成为合理的过程。第二,归纳的前 提限制了想象的范围,在由个别经验性认识上升到普遍规律性认 识的过程中,想象活动总是在前提所提供的逻辑可能性范围内进 行的, “思维的自由想象”并不是那么自由。
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实际发现过程表明,是逻辑因素与非逻辑 因素交互作用,使个别经验性知识上升为普遍规律性知识。理论 发现的过程是包含两个基本步骤的。在过程的第一步,是运用比 较、分析等逻辑方法对个别经验事实进行考察,找出它们的共同 点,这完全属于逻辑思维的活动。在这里,根据所考察的个别经 验事实分别具有同样的属性特征,从而概括出这个范围内的经 验事实都具有某一属性特征,是具有逻辑必然性的。在过程的第 二步,是由对上述共同点的认识向普遍规律性认识转化,这中间 以假说为过渡环节,这时,就需要非逻辑因素的参与,运用猜 想、联想等手段,提出假说,作出预言。但即使在这时,也仍然 需要理智的抽象和归纳、类比、外推等逻辑方法,仍然离不开理 性因素和逻辑因素,并且逻辑因素对非逻辑因素还起着制约作 用。根据假说所提出的一系列预言都为实践反复证实,假说就转 化为理论,成为普遍必然性知识,人们也就获得了关于某一事物 的真理性认识。
三、在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著称于世的亚里士多德的真理定义,在定义真理的同时,也定义了谬误: “真理的问题依事物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 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其真实;反之,以 相离为合,以相合为离,那就弄错了。”可见,真理和谬误从一 开始就是作为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提出来的。但是,恩格斯却指 出: “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 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①。超出了这 个有限的领域,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就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今天被 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 的方面,同样,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 面,因而它从前才能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②。于是,矛盾又发 生了: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有绝对的一面,同时又有相对的一面。 科学向真理进步,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矛盾,在向目标接近时 就会陷入迷惘。
这个矛盾,确曾使许多人陷入迷途,他们在试图解决矛盾时,有的走向绝对主义,有的走向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过分强调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以至把两者看成毫无 关联、互不相干。在哲学史上, 一些哲学家把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绝对化,是与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经验论者 认为感觉绝对不会出差锆,感觉所提供的认识一定是真理,而谬 误则出自心灵,存在于理性之中,由于理性对感觉材料做了不正 确的解释和判断才产生谬误。唯理论则认为,恰恰是感觉经验中才 产生谬误,真理则只存在于理性认识之中,只与理性相联系。经 验论者夸大感性认识能力,唯理论者夸大理性认识能力,但在真 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却殊途同归,都把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绝对化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