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哥UG数控加工工艺实战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由于关系构造具有不同的复杂性等级,意义直观也就可以在不同等级的层 次上展开。因而,随着主体自身直观能力的提升,会将世界带入到不同的境界层 次。因此,内容逻辑是关于“质”的等级序列的逻辑,所揭示的是关于世界的层 次性向度及其规律。在内容逻辑眼里,世界被片面化为一个“质”的等级序列,“求高”也就成为其逻辑学主题。
关系观是一种缘起论的世界图景和唯灵论的自然观。世间万象都只是“因 缘和合”,只是“名言种子”的变现,因而没有自性,即佛学所谓“缘起性空”。关 系构造是动态的、连续的,“因果相续”,永不止歇。于是, 一方面,“因缘果报”的链条谁也无法挣断,故有所谓“三世因果”之论;另方面,因着不同的“缘”而使关系构造可以在不同的复杂性等级上展开,也就表现为不同等级、不同境界水平的 生命物种及其行为模式,即所谓“有情众生”,故有所谓“六道轮回”之说。于是, 可以通过自觉的修为而提升自身境界,以便最终进入最高层次的境界而不再堕入“六道轮回”之中,故有所谓“涅槃寂静”之旨。
“轮回说”和“解脱论”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基本理论,并被佛教继承和光 大。佛教将众生的世间区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又将欲界的有 情众生区分为“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一切 有情众生即在此“六道”中轮回。如欲脱离“六道轮回”,就需通过“修行”来结下“善缘”,造得“善因”,最终成就“善果”。
关系观的世界必然是一个唯境界论的有着纵向等级的世界,因而,印度社会自古及今必然都会以“种姓制度”为基础。
有两点需要撇清:第一点,我们普遍认为印度文明是出世的、禁欲的、解脱 的,这些说法其实有着特定的前提,都是针对横向向度上的对象世界而言的。若 从纵向向度上的意义世界来看,则印度文明完全可被说成是进取的、欲求的、沉 迷的。西印相较而言,如果说西方文明是“战胜自然,横向征服”,那么印度文明 就是“超越自我,纵向进取”。第二点,关系观的内容逻辑是关于境界的逻辑,但 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内容逻辑就一定会是多高的境界。对于这一点,国内学界 流行这样一种奇谈怪论,说什么佛学是最高的学问,比儒学和科学等其他学说的 境界都高。这显然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其实,内容逻辑自身也是一个历史性的 阶段形态的序列。虽然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学是关于境界的学说,但其学说本 身的境界也只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或者孔子的儒学相当,都不过是不同立 场在同一境界层次上的阶段形态。质言之,关于境界的逻辑跟该逻辑自身所达到的境界是两码事,不可混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