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御晨书法课程 基本笔法解析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家庭既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学校”①。不同的文化首先会 通过不同的“家”来塑造不同的“人”,然后又由不同的“人”来结成不同的“家” 和不同的“国”,以此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从而保持文化的整体性、延续性和稳 定性。稍加对比就能看到,西印中三家的“家”有着显著的不同。如果采用我们 在本书前面的“基础篇”中所讨论过的三种类型的“类”来区分,那么分别就是 “集类”、“层类”和“谱类”。西方式的家庭是典型的“集类”,本质上也是独立个 体的集合,甚至可以说也是自由主义的契约型家庭,是独立个体之间达成并遵守 着“责、权、利”的契约,不仅夫妻之间如此,而且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印 度式的家庭是典型的“层类”。印度人认为,宗教高于血缘,并非父母而是“业报 轮回”才是人的受生之因。因而,子女与父母只是暂时的寄住关系。并且,同是 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实际上是互为亲子,怨亲难别。真正决定家庭关系 的是家庭成员各自的“业”所处的等级,即各自修行所达的境界,因而师生关系 甚至重于亲子关系。中国式的家庭则是典型的“谱类”,家庭乃至家族成员之
间, 一脉相承、生生不息,而又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所以,如果我们要对比西印中三家的“国”,就不能说是否“家国同构”,而是都是“家国同构”,但却“家”本身就已不同,因而“国”才相应不同。西方是自由 主义的平面型的“家国同构”,印度是种姓主义的等级型的“家国同构”,中国是贤能主义的谱系型的“家国同构”。
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偏见。任何一个社会的组织模式,都必然会有纵横两 个向度,只是因着立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说。在实体观那里,必然片面强调实 体性一面的平等向度,而在逻辑上不能容纳关系性一面的等级向度,也就无法正 视等级向度。在今天,由于“西方中心论”的泛滥,实体观的社会理论也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话语霸权,使得平等向度被放大为所谓“普世价值”,而等级向度则 被“罪恶化”,被贬为邪恶、落后、愚昧、专制、压迫等的代名词。其实,等级向度 本身是社会结构中原本固有的,且事实上须臾不能离,乃是世界之二重性中作为 关系一面的必然表现,就如平等向度不过只是实体一面的必然表现一样。所以, 等级向度本身并不是罪恶,只有违背贤能标准的等级才是罪恶;符合贤能标准的 等级,不仅不是罪恶,而且才是真正的“正义”和“至善”。如果我们没有对此细
加区分,就很可能会把贤能主义也因其包含有等级向度而一同被“罪恶化”了。
在今天,由于西方自由主义的话语霸权的肆虐,在平等、自由、人权等所谓 “普世价值”面前,人们似乎都对层次性向度没有了底气,尽管其逻辑必然且事 实存在,但却不敢坦然面对,只好遮遮掩掩,反至不能在阳光下规范运作而弊端 丛生。似乎谁若敢公然谈论社会等级的合理性,谁就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谁就 是人民的公敌,谁就在阻碍历史的进程。但其实,社会等级是不可避免的,个体 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天赋人权”和“人人生而平等”仅仅只是一种实 体观的假定,与之相应,关系观亦将假定“天赋君权”和“人人生而不平等”,实质 都是在各执一端。当然,这两端都是需要的,问题的关键只在二者如何结合,即 摆正各自的位置并遵循各自的运行法则,也就是“异则并建”。所以,同时具备 两个向度,且以贤能作为等级标准,是任何社会都必须的,也是唯一合理、唯一真
实、唯一正义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