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君老师朗诵大课

admin 0 0
晓君老师朗诵大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晓君老师朗诵大课 0基础入门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晓君老师诗歌范读朗诵100首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玄学是“释老对接”所形成的合力并借“援道入儒”的形式之表现, 是取释老两家之长来攻汉儒之短。因其最先汲取外来营养,必能率先取得高度  上的突破;同时,也因其来不及进行立场转换,必以牺牲自身立场为代价,故而不  能长久。可以说,玄学之出现,是儒学自身演化的阶段性必然,其初衷是对汉儒  之偏实体观的一种反思性调整;而玄学之与释老相呼应,则是“佛学东传”的大  背景使然。甚至可以说,玄学是儒家的中国被“佛化”后,必然出现的阶段性产  物;是辩证观传统经受关系观传统的冲击时,必然出现的文化交融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形态。

从立场来看,尽管玄学内部有“贵无”、“崇有”、“独化”等多家,但其主流却  是“贵无”,主要以道家的新阶段形态出现,明显偏于关系观。其核心范畴“有  无”也反映出原是作为关系观的释老才有的思维方式,实质是设定“现象之网” 之中的实体与关系可以论出一个谁先谁后,且立“关系第一性、实体第二性”,根   本背离了辩证观的二重性原则。正如后来的张载所指出的,辩证观的儒家是没   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的,真正的儒家“不言有无,只言幽明”。从高度来看,玄学以  关于“原子事实”的“有无”范畴,取代了先秦时期的关于“抽象实体”的“阴阳”范畴,①业已取得了高度上的跨越。

及至隋唐,玄学已然取代儒家而成为国教。唐高祖在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就曾明确规定三教次序为“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唐玄宗不仅一再追封老 子,而且将道家典籍《老子》、《庄子》、《列子》等升格为经,甚至科举中亦增设道 举一项。即便到宋初,所用也仍是黄老。②可见,虽说是“三教并立”,实则是玄学担纲,玄佛争衡,而“儒门淡薄”。

隋唐是儒家的中国被“佛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实质是高度上来了, 但立场一片混乱。具体表现就是,社会生产虽有提升,社会治理却没有共识,人  们的内心并不幸福。“五代十国”期间,纲常失序已到极致,几乎人人可做皇帝而又人人不敢做皇帝。

为了重建社会纲常秩序,复兴儒学、回归中华辩证观道统,就再次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儒学的再次复兴始于中唐,以韩愈为代表。针对当时中国社会被过度佛化 所招致的众多恶果,他一边发出灭佛的呼声:“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 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①;一边提出影响深远的“道统说”。尽管  至宋以前,中国社会确曾有过多次大的灭佛行动,如有名的“三武一宗”②灭佛, 但却依然不能改变“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的局面。直至宋初欧阳修  提出“修其本以胜之”③,方才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使儒学复兴真正走上了修本重  构的道路。其表现就是“北宋五子”回归儒家立场,再次进行“返本开新”。 一边  坚持儒家立场, 一边“出入释老”,通过“援佛入儒”来“修本以胜之”,从而得以重  立纲常,重建价值秩序。实质是通过“返立场之本,开高度之新”,来再次实现儒学的反身重构,开展出儒学的更高阶段形态,即宋明理学。

从高度来看,理学与玄学的高度相当,实现了对汉儒的层次性跨越。从立场 来看,理学的立意是要立场返本,回归儒家道统,典型标志就是以辩证观的“幽 明”范畴重新置换回了关系观的“有无”范畴。但在佛学的强力冲击下,理学的 立场返本并不到位,而是或多或少都遗留了佛学的影响。如:朱熹就“先理后 气”,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明显偏向了关系观;陆王心学就偏得更远 了,正如朱熹所言“象山之学近乎禅”;贯穿整个宋明时期的“尊孟抑荀”也是明证,因为相较而言,孟子偏关系观,荀子偏实体观。

总之,“佛学东传”给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一是促成了儒学在高度上的再 次反身重构,二是导致宋儒在立场上多偏关系观,甚至即便当代新儒(如熊十力)也未能脱此窠臼。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