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摄影Susu调色训练营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内在契合体现在人总是通过“理想” 来实现着自己的创造性生活,总是通过“对外部的现实性要求”,以实现自身的目的,总是通过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自身活动的意义。①原因就在于,人的形而上学追求根源于 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人化自然产 生,促成属人世界的形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不仅处处都把内在 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而且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即在人的实 践活动中蕴注着人的目的、理想和形上追求。人的这种形上追求 是对经验存在的超越,其境界是绝对的,它反映着对最高远和最 深层的、最根本和最终的事物理解的努力。
这种追求内在地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就此而言,形而上学乃 是人的宿命。
第二个理由是:哲学具有文化形式的合理性。我们可以满怀信 心地相信,在当代即便许多预言家宣布说,哲学的终结即将到来, 哲学作为一种基础主义的事业可能已抵达其终点站。但是,从广 义上说,人类对哲学探究的要求,亦即从事哲学或是不从事哲学 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它与一个民族的存在休戚相关。海德格 尔的说法是,哲学位于科学之先,这种在先并不仅仅指“逻辑上 的”或者说它处于科学总体系的范围内,而是说哲学处于与科学 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和地位上。③“它与民族历史的本真历程生发最 内在的共振谐响。它甚至可能是这种共振谐响的先声。”④雅斯贝 尔斯认为,“全部形而上学领域的伟大传承乃是我喜欢称之为暗码 的,即从前苏格拉底时代以来就变得强有力的暗码的存在觉察”⑤。 这就是说,哲学不在外部而仅仅在哲学之内通过暗码的传承自己 规定自己,因此哲学在事实上不是作为内容教诲的知识,它不是 作为知识被占有,而是通过思维活动形成的智慧。这种思维活动的资源和深度是从数千年的伟大哲学家中永恒地、不可替代地向 我们说话的,它具有自身的客观性。我们正是在与哲学思维的方 法以及暗码、形而上学的哲学构造打交道中,才得以置身于内在 关联之中,并在这种关联之中赢得我们自身的起源与全体的起源 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说,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有着 文化上的合理性,几千年的哲学思维和理论样式是人类生活方式 的一部分,它不能被消解和解构。因此,只要人类存在,哲学就 永远不会终结。
按照劳伦斯·卡弘的理解,自苏格拉底受审时为他辩护的柏拉 图《辩护词》以降,哲学就一直把证明自身的合法性作为其工作 的一部分。哲学的首要目标是真实性,它的方法是探索,其中包 括提出可以被公众理解的尽可能清晰而明确的主张,并使这些主 张接受证据和推理的检验。从这种方法的广义上说,哲学探索和 科学探索是相通的。但是,哲学不同于科学的地方在于,哲学的 真实性是力求优先于其他判断或认识,要在各种认识内部建立秩 序的终极判断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终极性的探索。终极性的 就意味着它是无限的探索,是对任何探索或所有探索施加的限制 提出质疑的探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哲学理解为是探索 的扩展,这种探索超出任何既有的范围、学科或前提的限制。它 力求做出正确的、相对于其他判断而言是终极的断言性判断。它 要不停地冲击任何探索以及全部探索的边界,它是不能明确宣布 自身任务范围的探索,因为那些范围本身对于它就是成问题的。 但这并不是说任何哲学实际上都不受限制,而是说从原则上哲学 必须保持对无限制的证实要求的开放性。所以,劳伦斯·卡弘得 出这样的结论:“企图限制哲学,无论做得多么精巧,都有害于哲 学的本质。 ……我将宣布,从原则上说哲学是无法摆脱的,也就 是说,把哲学证明的任务弃之不顾,不可能被合理地认为是获得 了一种应当得到哲学承认的正确性”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