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声昔课程 人际关系相处课程 给当代年轻人的个人成长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什么是否定?否定是事物吸收和改变原有状态而进到一个新 的更高级状态的运动。事物的发展需要吸收原有阶段、状态的合 理因素③,例如文化的传承、物种基因的遗传,都表现为新事物吸 收、继承旧事物;但是吸收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原有事物、原有状态、原有性质,过渡到新的事物、新的状态、新的性质,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黑格尔谈到否定性的这一特点时使用了一个词:扬弃 (abheben) 。abheben 原来兼有舍弃、除去和接受、提高、升华之 意,用在哲学上,指抛弃事物、状态的不合理性,使之发展为新事 物、新阶段。
辩证法所讲的否定,是指事物最深层的本性,是与事物的存在 和本质直接同一的那种本性,而不是某种表面的经验事实。用麦 苗否定麦粒,种子再否定麦苗这样的例子“证明”事物的否定性,未 免把否定简单化、庸俗化。事物存在,就是因为它与非存在相对 应,就是因为它不断否定自己,最终趋向衰亡。每一事物都内在地 包含它的否定因素、否定力量,即促使它走向不稳定、走向衰落和 灭亡的力量。诚然,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为它有存在的客观 根据;但是,辩证法认为,任何根据也是不断流逝和消失着的,因此 凡是合理的都是要灭亡的!
用这种否定眼光看世界,把万物看作流动的过程;用这种否定 眼光看历史,把世事、人生看作历史的匆匆过客;用这种否定眼光 看思想和价值,把一切传统的观念和价值看作暂时的假说、暂时的 建构。辩证否定观就教给我们一种勇于否定、勇于超越、勇于探 索、勇于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很好 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 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 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 的和革命的。”
纯粹的客观事物是否有否定本性?比方说,假如没有人存在, 地球上的生命、矿物质是否也存在新陈代谢?答案是肯定的。但 是,我们所谈论的客观事物,是纳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对象的事物。我们无论怎样排除主体因素,设想纯客观的事物本身,实 际上都是“我们的”事物、“我们的”对象。绝对地排除人而谈事物 本身的否定性,也是没有意义的。
从根本上说,否定是人“在世”的一种方式,是人面对外部世界 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与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方式, 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行为。通俗地说,否定就是人借助 劳动和其他活动,消除外部世界的外在性、异己性、陌生性,把它转 变为人的世界、人的生活内容。通过“消除”、“转变”,亦即否定,自 然的自在性逐渐淡化,属人性逐渐增强;陌生的自然界逐渐隐退, 人的文化世界逐渐扩展。这个过程既是失去——人及其世界的自 在性、野蛮性的失去,也是生成———人及其世界的属人性、文明性 的生成。
所以,与流行教科书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辩证法讲的否定, 本质上不是“纯客观”的事物自身的否定,而是一种主体行为,它的 落脚点是人。否定性是从人的生存本性中引申出来的。一位青年 学者讲过一段精彩的话,让我们引来作为本节的结束语:“‘否定 性’意味着人的生命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意味着人不断地摆脱 束缚,不懈地追求自由并不断地努力扩大自由空间,不断地否定自 身、向未来敞开自我超越的新的天地。这是人区别于物的、惟有人 才具有的本性,物是不具有‘否定性’的,它不能也无须‘否定’自 身,而人却恰恰只有在‘自我否定’中才能形成自我,‘成其所不 是’、‘不是其所是’,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生成自身,这就. 是人的生命所具有的‘否定性’本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