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大师课 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

admin 0 0
古典文学大师课 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古典文学大师课 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 清华丁夏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人的价值是人自己创造的,要肯定人的价值,就得有价值 资源来满足人的需要,就得有人为之作贡献。从这个意义上难道 不能说人也是手段吗?难道不可以说人的价值是指他对社会的效 用吗?

价值是人创造的,肯定人的价值,无疑需要人为之贡献价值资 源,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人和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和互惠的关 系,而不是某些人该奉献,另一些人该索取;某些人是手段,另一些 人是目的。的确,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肯定,只能通过人自 身来实现,人是自己价值对象的生产者。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把 人工具化,似乎人的价值就是人作为“东西”向他人提供“使用价 值”;恰恰相反,人能创造性地向社会提供价值,正是人的主体性的 体现。为什么?

第一,物直接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来生成价值,直接  供人消费而向人显现价值;人是通过创造性劳动提供手段价值。 人为社会生产价值对象时,他自身并不因此降格为“东西”,他的主  体地位、身份和位格并不因此丧失。在这里,作为价值对象的不是  人本身,不是人作为一个“东西”以满足他人的需要。

第二,人的价值需要是人创造的,只有人才能为自己提供价  值,只有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才能创造性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个  事实不但不能证明人可以手段化,可以把一部分人贬低为“东西” 来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相反,这正是人的主体性的证明,是人的  类本质和类特征的表现。它正好进一步证明人的价值体现在它的  目的性的历史活动中,体现在它非自然、非工具、非手段的主体人   格中。

当然,现实生活不是这种理想状态,人被当作工具、手段、“东西”利用和役使是普遍的现象,那么,人的价值岂不是空话?的确, 我们说人的价值时,是着眼于“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是抽象,也 是理性思维的一般规律。科学的概念、定义,一般是以理论值、理 想模型、“理应如此”为基础的。没有粗细的线、没有厚薄的面、纯 粹的自由落体运动、纯粹的价值规律等,都是理论的抽象,与现实 都有差距。我们给人的价值下定义,也是如此。至于如何看待它 与现实的关系,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把人当工具、“东西”,那样的人  际关系就是不正常的关系,甚至是一种异化的社会。在这里,人的 价值就无从谈起。因为,被工具化的人,自己的价值无从谈起,他 为社会提供的也不是肯定人的价值资源,而是在为社会生产异己  的关系、异己的力量。

②目的与手段、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无义务的权利和无手段的目的是不存在的,那是不是说人也是手  段呢?分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区分不同的层次。

从相对的角度,也可以说人是对象,是客体,人有手段价值。 在一个具体的价值关系中,某些人做奉献、做牺牲,常常是无法避  免的。但是,第一,就个体说,权利和义务是既然对等的,手段价值  和目的价值既然是辩证的,那就是说,每个人在作为手段价值时不  失去他(她)作为目的价值的地位,他(她)既要为社会提供价值,自  身也享有价值;价值出自人,也指向人。因此人提供价值、创造价  值,并不失去他作为价值主体、价值所指向的目的之地位。第二, 就人们之间的关系说,权利和义务、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的,人人都  为社会提供手段价值,也都是价值对象指向的目标,而不是一部分  人该为手段,另一部分人该为目的。这里是一个相互对待的平等  关系,因为人人都是主体,都有人格。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人只  有作为能动的主体时,他(她)才真正有手段价值。例如人出于爱  心和社会责任感,出于自由发展和创造的需要,为科学、为社会做  贡献,而不是被暴力役使,被欺骗引诱,在没有自由和尊严的情形  下被工具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