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萃先课程 颠覆传统英语学习法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动力与目 的”引导出掌握科学,又从掌握科学推导出“对世界的感 知和交换能力”,其中还提到灵感、智商、情商、兴趣等问 题。这些问题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我们在这里也不是要深入地分析这些复杂的 关系,而是给大家一个印象,那就是天才们创造了科学, 而科学也可以塑造天才。联系天才和科学之间有一道桥梁, 这就是思维。我们的一切科学与天才,都是思维作用的 结果。
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叫“思维架构”的名词。我现在 还不能给这个名词一个准确地概念,只能在这本书中和大 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但从这个名词的字面看,我们可 以这样理解:我们的思维不应该是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的, 而应该有一个“架构体系”。这个“架构体系”是思维的基 础,是“对世界的感知和交换能力”的基础,我们所有人 的思维活动和思想结果都是建立在这个体系上的。不过, 每个人的“思维架构”都是有差异的,甚至差异非常大。
为了说明这个“思维架构”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引进 两个概念,一个叫“思维域”,一个叫“蛛网效应”。我们 可能会说某人思路狭窄,遇事没有办法,或者做事像猛张 飞一样一条路跑到头;同样,我们经常夸奖和羡慕那些思 路开阔,遇到问题能够很快找到解决办法的聪明人。这个 对问题的感知能力和解决能力的强弱,就是由我们的“思 维域”的大小决定的。
“思维域”有这样几个特点:
1.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存在这样一个“思维域”。不论 老人还是儿童,甚至都不论是否有正常思维的人,他都有 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域”。
2.“思维域”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知识的增长、经 验的积累,以及受社会群体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
3.“思维域”的变化与知识的学习不是同步的。很明 显,同样是学习、同样是工作的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是不一样的。
4.决定“思维域”变化的仍然是思维。我们将学来的 知识、得到的经验,经过思维的加工后,才能有效地扩展 我们的“思维域”。单纯的知识和经验的加入,对“思维 域”的影响是缓慢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思维域”的 问题,我们再来引入“蛛网效应”的概念。
读史可以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应用于当今和未来。 在上面两位帝王感慨历史作用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 是很缓慢的,所以,那时的历史,往往就是社会的历史。 我们今天发生的事,常常有和历史上相似的地方,甚至能 和历史上的事件如出一辙。所以,社会科学的历史, 一直 对今天和未来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而现代自然科学发展 的结果,虽然和历史上的不可能相同,但自然科学今天的 发现、发明,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历史基础之上的。所以, 自然科学发现、发明的历程,总是能在历史上找到相通的 地方去借鉴。
历史对社会发展的借鉴作用,很容易理解,我们不过 多讨论。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两种历史一起读”。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曾经学习过的某些知识,与我们现在所 处行业的距离非常遥远。不过,我们是否考虑过,把曾经 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再捡起来看看,思考一下它们对我 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有没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做了,就可 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这是“塑造科学的思维架构” 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些东西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有 一点是不可否定的:它们都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上,谁也不 能违背这个世界的共同准则,否则就不可能存在。说到这, 一些专业人士或者有一定造诣的人,会觉得我是在说哲学。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哲学,哲学在学术上的概念是:“哲学是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 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不禁 想到前面提过的对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 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 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两个概 念居然那么的相似,在概念上,哲学岂不就是科学的总结!
现代科学的确起源于古希腊哲学,那时的哲学寻求的 是世界的最基本构成,“原子”这一名词就是源于那时,所 以,哲学是科学的“原始形态”。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传统哲 学的继承人,他一生的科学追求就是“世界的简单性和统 一性”,所以才有了相对论的出现;牛顿也一再说自己不是 科学家,而是一个自然哲学家。其实,社会科学更多地也 是在刨根问底,还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要学习历史事件形 成的原因吗?而受数千年来“背诵”教学方式影响颇深的 我们,一提到哲学,就会认为它更接近于社会科学。我想, 我们目前在科技上依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很 大一部分就在于我们一直在误解哲学,桎梏了哲学在科学运用吧。
我们的书和哲学有联系,但又不像哲学那样专一。我 们和哲学在思维运用的过程中,就像用多层筛子筛沙子。 我们是上面几层粗的筛子,而哲学更像下面几层更精细的 筛子。哲学是要将“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成浓缩的 几句话,而我们是将所有知识的主要内容织成一张网。哲 学研究,需要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深入的了解,而我 们是利用我们接受的每一份知识,哪怕只是学到的一点儿, 都拿来丰富我们的“思维域”。我们是一本利用科学形成 “科学思维”的书,当我们拥有了“科学的思维架构”,或 是轻松应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或是在科学之路上自由 驰骋,或是用这种思维来总结哲学,就由我们自己来决 定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