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玩乐队课程 架子鼓编曲课程

admin 0 0
库玩乐队课程  架子鼓编曲课程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库玩乐队课程  架子鼓编曲课程  流行音乐演奏入门到高手

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朴的  总体。但道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共相,而是一个流转与变迁的过 程。它周行而不殆,周流万物,即在循环往复、不断返回本根 处的运行中,实现出有形有象的器物世界,即“有名”的世界。  道是“有名”与“无名”、流变与不变、整体与过程的统一。在一 定的意义上,老子之道是有与无、神虚与形实的整合。有指的 是有形、有限的东西,指的是现实性、相对性、多样性;而无 则是指的无形、无限的东西,指的是理想性、绝对性、统一性、 超越性。有是多,无是一;有是实有,无是空灵;有是变,无是  不变。道具有否定性与潜在性,因而创造并维持了每一肯定与 实在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潜在与现实、否定与肯定、空无 与实有、一与多,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变化①。《老子》启发我们促 成潜在向现实、否定向肯定、空无向实有、 一向多的方向转化, 但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律动。道是阴 阳、刚柔等两相对待的精神与物质的微粒、能量、动势、事物、 原理的相对相关的动态统合。

体验或把握道则要用减法或除法, 一步步否定。在他和 他的后学看来,真正的哲学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 一步步减 损掉对外在之物占有的欲望及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与攀援, 一层 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为学 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第48章)减损知、欲、有为,才能照见大道。“损”,是修养的 工夫,是一个过程。我们面对一现象,要视之为表相;得到一 真理,要视之为相对真理;再进而层层追寻真理的内在意蕴。 宇宙、人生的真谛与奥秘,是剥落了层层偏见之后才能一步步 见到的,最后豁然贯通在我们人的内在的精神生命中。“无为而 无不为",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 地去做。

郭店简本《老子》并不排斥圣与仁义,其甲组第1—2简: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 复孝慈。三言以为使不足,或令之有乎属:视素抱朴,少私寡 欲。”通行本《老子》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 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帛书甲、乙本则与通行本基本相 同。通行本《老子》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主张,但目前 发现的最早的竹简本《老子》并不直接反对圣与仁义,相应的说 法是“绝智弃辩"、"绝伪弃诈”。竹简本《老子》可能是受到邹齐 儒者影响的《老子》文本,或者最早的《老子》文本处于儒道两家 并未分化的时代,其“道德"的主张,可以融摄"仁义”。以庄子 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批评儒家把仁义放在道德之上,主张道德 统摄仁义。庄子以后,道家意识越强,对《老子》文本则愈加强 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说法。

其实,老子并不绝对地排斥圣、智、仁、义、学问、知识,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十分警惕知、欲、巧、利、圣、智、仁、 义对于人之与生俱来的真正的智慧、领悟力、德性的损伤与破  坏,他害怕小聪明、小知识、小智慧、小利益的计较以及外在 的伦理规范影响了人之天性的养育,戕害了婴儿赤子般的、看 似懵懂无知实则有大知识、大智慧、大聪明、大孝慈、大道德 的东西。道家以否定的方式(不是从实有的层面上否定),消解 知识、名教、文明建制、礼乐仁义、圣智巧利、他人共在等所 造成的文明异化和个体自我的旁落。老子批评了儒家的仁、义、 忠、孝、礼、智、信等德目,但并不是取消一切德目。老子追 求的是真正的道德、仁义、忠信、孝慈。所以从根本上来说, 他恰恰是主张性善、仁爱、忠孝、信义的。他相信自然之性为 善,返璞归真、真情实感,是最大的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老子也是人性本善论者。他对人性抱有很高的希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