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造价课程 施工现场土建施工图纸 全流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见到贤人而不能荐举,已拔举贤才而不能让 他先于自己被重用,就是怠慢职务。见到坏人而不能予以黜退, 或者已黜退坏人而不能驱之远方,那就是错误、过失。如果你 喜爱民众所厌恶的坏人,厌恶民众所喜爱的好人,那就叫违反 人的本性,灾祸必然会落到你的身上。所以君子有做人的大的 原则,必定由于忠诚信实才获得它,由于骄傲奢侈才丧失它。
“中庸”的思想,起源于上古时代。《论语 ·尧曰》记载,尧禅 位于舜,舜禅位于禹,唯一告诫的话是, 一定要做到“允执其 中",“允”是信的意思。传位者说:如不真诚地实践中道,四海 的百姓穷困,你的禄位就会永绝。使用、奉行“中”道,是圣王 相授受的经国大道。《尚书》之《周书》中,有《洪范》与《吕刑》两 篇,都提倡中道。《洪范》高扬“三德”,以正直为主,有刚有柔, 求得刚柔相济的中正平和。《洪范》的“皇极”,即是“无偏无陂 (颇),遵王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 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的政治哲学智 慧。所谓“极”,原指房屋的大梁,乃房屋中最高最正最中的重 要部件,引申为公平正直、大中至正的标准。
什么是“中"?什么是“庸”?什么是“中庸”?
"中"字的本义,有几种说法:像射箭中靶的形状;立木表测 日影的正昃;像旗子,氏族首领立旗于中,以聚四方之人等。 《说文》:“中,内也。从口|,上下通。”这个"中"字,相对于 “外"来说是“内”,里面;在方位上,相对于四周来说是等距离的“中心”;在程度上,是相对于上等与下等的中等;在过程中, 是相对于全程来说的“一半”;而相对于“偏”来说,那就是“正”, 不偏不倚。段玉裁指出,“中”是相对于“外",相对于"偏”来说 的,同时又是指“合宜”的意思。我们今天讲的“中庸”之"中", 即是指适中,正当,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标准。
“庸”字的本义,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大钟,通“镛”; 有人说是城,通“墉”;有人说是劳义,通“佣”;有人说是功 义,以钟记功等。“中庸”之“庸”有三个意思:第一,何晏讲是 “常”,程颐讲“不易之谓庸”,即恒常而不易之理,变中不改 变的道理;第二,朱子讲是"平常",即平凡、平常之德,徐复 观讲是每个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第三,《说文》:“庸, 用也。”就是运用。郑玄讲,《中庸》这篇文章,是记中和之用的。
在孔子那里,中庸既是道德修养的境界,又是一般的思维 方法论 。
首先,我们看修养的境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 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 雍也》)“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 境界, 一般人很难达到。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 ·先进》)师是颛 孙师,即子张。商是卜商,即子夏。从性格上来说,子张处事 有点过头,子夏处事有些赶不上,孔子回答子贡说,过分和赶 不上同样不好。孔子称赞“中行”之士。"子曰:‘不得中行而与 之,必也狂猾乎!狂者进取,猾者有所不为也。'"(《论语 ·子 路》)狂者一意向前,是豪迈慷慨之士,心地坦然。猾者毫不
苟取,不要不义之财,个性独立又有修养。孔子说,实在是找 不到言行合乎中道的人交朋友,那就一定要交狂猖之士做朋友 呀!进取的狂者与有操守的猾者都很不错,但还不是第一等 人,第一等人是综合了两者之优长的中行之士。孔子的弟子说 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 ·述而》),这是性情 上的中道,也是修养的境界。
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则,不是迎合所有的人,那是滑头主 义的“乡愿”。孔子批评这种无原则的滑头主义,说:“乡原,德 之贼也。”(《论语 · 阳货》)有人说儒家、孔子及其道德论是“乡 愿",说中庸之道是折中主义、苟且偷生,当然是毫无根据的说 法。
其次,我们再看一般方法论。孔子的“中庸”又是普遍的方 法学 。
《礼记 · 中庸》引孔子的话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 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这里提出了"时中"的问题。孔子是 “圣之时者",最有时间意识,不舍昼夜,自强不息。"时中”的 意思是随时制宜,随时符合标准。例如, 一个士人为诸侯所用, 绝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可以当官就当,不可以当官就不当,可 以做久就做久,不可以就赶快离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关 键是要保持独立人格与节操。如果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礼”是标 准与原则的话,“时中”的要求是指人的行为与时代的要求相符 合。“立于礼”,符合礼,不是机械地拘执僵死的教条、规范。
孔子最早提出了“权”的概念。“权”是称物之锤,即民间说 的“秤锤”“秤砣”。权然后知轻重。这里用作动词,指权衡,即 在道的原则下通权达变,强调动态的平衡统一,原则性与灵活 性的统一 。“中庸”不是线段的中点,不是僵死的,而是动态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