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召龙油画风景系统课程

admin 0 0
罗召龙油画风景系统课程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罗召龙油画风景系统课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庸”又是“常”的意思。古人说,用中为常行之道,中和为 常行之德。“中庸”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这种方法论亦取 之于自然。大自然的阴阳是相辅相成、动态平衡的,不偏向一 个极端。中庸的方法吸纳了天地自然对立调和、互动互补的原 则,并以之调和人类自身与天地、与万物的关系,达到中和的 境地,使天地万物与人正常地发展。中庸之道又是人间之道, 可以调节伦常关系、社群关系。

中庸思维方法论强调矛盾对立的中和,使两端都可以同时 存在,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特性,促进两端彼此互动、兼济、反 应、转化。世界上的矛盾不一定都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地 步。在多数情况下,矛盾的统一取中和的状况,既有矛盾、偏 反、对立、斗争,同时彼此渗透,共存共荣。这种方法论重视 对立面的同一性,强调依存和联结,以及两极或多极对立间的 中介关系及其作用。

中庸之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官员对身边的工作人 员也要学会保持中道,即孔子所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不好。就我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来说,我 们也要在有为与无为、动与静、虚与实之间保持弹性。

在思想方法上,孔子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偏执。“子绝 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子罕》)这是为了防止 私意揣测、绝对肯定、拘泥错谬、自以为是。在管理工作与公 司文化中,在处理人与人、事与事的关系中,在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内在的身心关系中,在家庭内部与外 部,在处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之间、文化之间等复杂 事务中,我们如学会了中庸的方法论与境界论,就有了大智慧, 就可以坦然对待 。

希腊哲学、印度佛教中也有中庸或中道的观念。亚里士多 德说:“德性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据余纪元先生研 究,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一样,肯定中庸是德性,是美德,是品 质中的“内在中庸",也包含感情与行动中的“外在中庸”,同时 强调人要实践德性中庸,正确处理情感与行为②。在佛祖释迦的 原始佛教中,就有“不着一边”之论,主张在两端中抉择,得到 中道。大乘佛教龙树菩萨著《中论》,提出“中观”,形成“中观学 派"。龙树从真俗二谛出发,让人们不执着于实有、虚无两边, 讲缘起性空,这与儒家的中庸有很大的区别。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