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手不抖厚涂人像素描色彩系统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一个民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有“家”可归。工业化、 商业化、现代化带给当代人的病痛就是在精神上流落街头,无 家可归。在权钱交易、升官发财、功名利禄、醇酒妇人的追逐中,心灵方寸之地、良知自我之所,已告沉沦,那也等于失去 了整个世界。人们在厌倦了名利的争逐之后,才可能转而寻找 心灵的归乡与故园。因此,中国哲学所讲求的人之所以为人之 道,所提倡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所尊崇的气节操守和道义 担当,所重申的做人原则和治世原则,所阐扬的人生的意义和 价值,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现代和后现代的意义和 全世界的普遍价值。就全世界范围的现代化来说,包括西方的 现代化,不借重于自己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根本不可 能成功的。西方现代化以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精神和近代 人文主义作为自己的源头活水,东亚现代化也以包括中国宋明 理学精神在内的儒教文化作为自己的源头活水,中国大陆的现 代化必定不可能将传统精英文化弃之如敝履。否则,那就是无本 无根的现代化。人们在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中,已开始惊呼中国物 质资源的匮乏,然而还没有更多的人,包括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 人,认识到中国精神资源由于近世以来片面地毁谤传统造成的严 重匮乏。物质资源的短缺是一个有形的问题,精神资源的匮乏则 是一个无形的问题。无形的问题无所不在,无孔不入。
所以,我认为,21世纪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走向是由离异到 回归,由批判到重建,由糟蹋圣贤到再建民族精神,由毁弃崇 高到再建崇高,接上儒、释、道精英文化的主流和大统。重建 道统,实现道统、学统、政统、治统的相互制衡,纯洁世道人 心与法制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秩序建设并不相矛盾,毋宁说是一 种最好的补充。这还只是就社会层面的文化建设来说的,如果 就人的生存处境来说,从人生终极之地的安立来说,从寻找生 命托付之所、安顿我们的人生来说,儒释道的文化理想,在今 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值得认真地发掘和发展。在对待我
们民族的祖宗所创建、赓续的民族精神的心态上,我们提倡一 种温情和敬意的态度,而不能像近世大批判运动那样,作断章 取义的毁辱、歪曲。传统文化的负面在现代化运动中的淘汰、 代谢,在各民族的现代化中都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不是一个主 要问题。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文化提供给现代化的道德资 源、价值资源应如何回采、重铸。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