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夏Sean课程 人工智能和孩子一起长大查资料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在管理者的角色方面,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与领导者、决策者与执 行者等划分。还有从传统文化里挖掘出的管理者要扮演“君亲师”的角色。“君” 指的是管理者要扮演上级的角色。“亲”指的是作为下属父母的角色;“师”指的 是扮演下属的老师的角色。
关于管理者的职责方面,最典型的是把管理者分为高、中和基层三个层面。 高层更多地承担决策的职责,中、基层更多地承担执行的职责,而中层是“承上启 下”的职责。
大的外企在中国的管理基本按其母国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把管理者作为职 业来看待,大量的民营企业由于受到创始人本身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较 深,一些优秀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已形成了自己成功的管 理理念和商业价值观,但对管理者这门职业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
在中国,对管理者研究薄弱的原因可能来自这样三个: 一是管理者即领导 干部,我们对领导干部早已有一套成熟的标准;二是对管理者角色、职责等研究 不能“文来文去”,也不能通过“数据和模型”而得到,需要长期的对管理者面对面 的现场调查和访谈,这既费时费力,出来的观察报告和分析结果也是基本不能算 作所谓的“科研成果”的。三是我们的各级课题的发包方资助的项目更多的是宏 观、理论、政府层面的,基本不会涉及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本书坚持把管理者作为一门职业来分析和研究,在管理者的角色、职责和职 业能力方面,崇尚实证研究的理念。在为数不多的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国 企中层管理者”为对象来分析。之所以选择中层管理者这一群体,原因在于: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最难培养,也是各类组织最缺乏的人才。相对于中层管 理者,高层管理者人数较少,且可以通过“空降”的方式解决,因为高层处理的问 题更加宏观和具有普遍性。而中层管理者一般不太能依靠引进, 一是因为组织所需的数量多,引进成本会很高;二是引进中层管理者往往会和组织文化,特别 是与老员工形成激烈的冲突;三是从专业技术岗位的骨干和优秀的操作层中选 拔上来的中层往往一时难以完成角色的转换。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中很值得警惕的危机群体。在企业中,中层管理者是压 力最大的群体,工作负荷大,时间紧张,业绩压力大,内部责权不清,工作技能与 管理能力的缺失,上司的不信任、不赏识等无时不在困扰着中层管理者。这一群 体在现有的职位上大多没有上升的可能,一旦企业变革,下降的可能性却是很大 的。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较容易得到在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 提供的相应职位,甚至是高层。
大量体制内组织的中层管理者的职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员工队伍 的满意度和整体职业化水平。基层员工和新员工一般不可能在高层的直接指导 下工作与成长,而是在一个个中层管理者"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学习和成长的。 现实中,员工对中层管理者这一群体的满意度是较低的,普遍认为他们“不求上 进”。中层管理者普遍不希望工作具有挑战性,对自身没有更高的要求,其原因 可能在于: 一方面是他们进一步得到晋升的希望渺茫,在我们这个官本位的环 境里,他们也就不再自我实现,转而进行“自我内部装修”(养生什么的)。二是因 为他们自身能力的不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