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下载 4445 0
樊登读书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樊登读书百度网盘百度网盘下载



随着封建地主经济形态的发展,内部已孕育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因素,这在赋税的分配关 系上,也表露其特点。这就是中国赋税的变革,以适应和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一是陚役并行制向租税制转化。自西周进人封建制以来,赋税、徭役分别进行征课。随 着唐中期均田制让位于庄田制,新兴地主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经宋元到明中期土地兼并已无 法遏止。豪强兼并土地还转嫁负担,致使农民逃亡,生产低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并役 于赋,计亩征银,丁役变成丁税而随田征收。从此,赋役制度逐渐让位于租税制,使两千多 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赋役制沉重负担逐渐消失,这有利于劳动力的解放,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准备了自由劳动力。

二是课征对象由人税向物税转化。中国历史上课征对象是田、户、丁。田出租粟,户出 帛絹绵,丁出徭役。唐代租庸调即是如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对户丁征税 就不适应,“一条鞭”的实行,并役于赋,计亩征银,由征人转向物。丁税虽在,但并人田亩 中。所以,清雍正进一步改革为“摊丁人亩”。

三是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中国税收一产生就是征收实物,故而税字由“禾”“兑”合 成。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实物税必然向货币税转化。这是 明代资本主义关系因素萌芽的基本前提条件。

列宁在谈到市场问题时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中有两个重要关键:(1)直接生产 者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 .明代实物税向货币税 转化,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结果,而货币税的征收,必然促进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 转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四是工商税收比重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示着从事工商业者多,人民对工业品消费 多和商业发展,扩大了税源。

二、 赋役制度

沿唐两税法之后,“曰夏税,曰秋税”。夏税无过八月,秋税无过明年二月。夏麦秋米为 主,后丝、麻、棉,为附纳品目。于是米、麦、丝麻、棉、绢、麻棉布为本色,所折之物为 折色,如本色米麦折成金、银、钞;棉苎折米麦等。折率按一定比率进行。如洪武九年 (1376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絹代输,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输米一 石,小麦则减至十之二。棉苎一匹,折米六斗、麦七斗。麻布一匹,折米四斗、麦五斗。

明代田赋税率,官田与民田不同:官民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即三升三合五 勺。重租田与没官田也有差别: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这是一般的田赋情况。实际征纳因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赋税比率也不一致。

明初的徭役,要编制鱼鱗图册,所谓“黄册”,系将户口编成里甲。洪武十四年(1381


明代户口分三类,即民户、军户、匠户。民户中包括儒户、医户、阴阳户;军户包括校 尉、力士、弓铺兵(负责巡查、警戒的地方武装);医户包括厨役(供京师太常、光禄寺办膳 时驱使的户)、裁缝(供官府役使的裁缝匠人)、马船(驾驶运河中运送官物官船的纤夫)。 此外,沿海有煮盐的灶户、寺院的僧户、道观的观户等等。

明代户口数,以太祖二十六年(1393年)、万历六年( 1578年)为最多。太祖二十六年 为一千零六十二万二千八百多户,口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多。万历六年有户一千零六十 二万一千四百多,口六千零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余。

三、一条鞭法

明中期赋役制度改革,“化繁为简,以救混乱纷扰之一种方法”,称“一条鞭法”。其正 当之名应为“一条编”,“鞭”为“编”之假借名或俗写名,时或称为“条编”或“条鞭” 法。即将赋役的各项繁复税目总编为一条,故称“一条编”,变而形象化为“一条鞭”。

(一) 一条鞭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明嘉靖十年(1531年)颁布一条鞭法。它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为一条鞭法。 具体内容是先将一州县的田赋和丁役分别归并,再将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丁粮征收 完毕输送到官府,一年的丁役,由官府安排募用。门夫、厨师之类的力差,则计算他们的工 资伙食费用,根据数量来增减;船夫、车夫之类的银差,则计算他们的交纳费用,加以增减。 凡皇室每年所需物品的额办,临时需用物品的派办,京库中每年所需与存留。办公用品等供 亿储费,以及土特产品,全部并人一条,都计算在田亩中,一并征银。折合办理交付于官府, 所以,这种化繁为简之编法,称为“一条鞭(编)法”。

一条鞭法的基本精神:(1)赋役合一:各类徭役,摊人田赋,一并征收。(2)正杂统筹: 正税与杂税、额办与派办、力差与银差等,均按田地、丁额均摊。(3)官收官解:改粮长征 解制为官府统一征收、解运之制,解夫也由官府统一雇募。(4)实物征银:各种征派,皆计 亩征银。

这一赋税改革,是在清丈土地基础上推行的,手续简便,易于运作。对豪强猾吏兼并土 地、诡避赋役、转嫁赋税,均有限制作用,从而使国家的赋税收人大大增加。万历十年至十 五年(1582 - 1587年),太仓积粟得到充实,“公府庾廪,委粟红贯朽,足支九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4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