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振先《老板通财:揭示企业财务“体检”和预算"彩排”的秘密》

百度网盘下载 3089 0
霍振先《老板通财:揭示企业财务“体检”和预算"彩排”的秘密》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霍振先《老板通财:揭示企业财务“体检”和预算"彩排”的秘密》霍振先老板通财视频课百度网盘下载


在一个现实的企业里,其实一个阵势早已布好,只不过要想实现战略目标,总是要^ 根据形势,调整战术。即便是原先通过仔细斟酌作出的部署,由于情况发生变化, 也需要不断调整,要一而再地“点兵”。这是战略的一个特点,它不是法律,它必 须因事制宜进行不断调整的。战略本身并不是特别费脑子的事情,不是科学发明,不是技术创新, 但荒疏了战略思考,却必然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联想集团创始 人柳传志的管理经验看起来也很简单,仅仅“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九个字;但在实际操作中,他说一件要务,就是要与高管层成员一道经 常“务虚' 想想看,什么是“务虚”?务虚就是想象中的“沙场秋点兵'

这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首词,作者是青年武士出身的辛弃疾S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臝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一辈子都想象~~想象着带领士卒,重上战场,杀回故乡,收 复国土。其志之笃,其之切,也让他一辈子都在心中演练着调兵遣将。

古代将领中有不少人是像辛弃疾那样,自打年轻时就饱读兵书, 一辈子都在等候、梦想国家对他们的调遣——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死 亦无憾。在唐诗里,就能读到这样的例子:

北风裂地黯边霜,战败桑干日色黄。

故国暗回残士卒,新坟空葬旧衣裳。

散牵细马嘶青草,任去佳人吊白杨。

除却阴符与兵法,更无一物在仪床。(曹唐《哭陷边许兵马使》)

读到这里,人们的耳边或许会响起一阵《血染的风釆》的音乐, 挺壮烈的。没错,任何以服务公众、效忠组织为最高目标的人,其人 生落幕,大概应该都是这样——身边什么财物都没有,除了生前潜心 研读的几本兵书。

那时的人读的是什么兵书?《韩非子》说过,自战国时起,“境内 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云云。所谓孙吴,就是孙武、吴起的 合称。

唐人尚武,士大夫读兵法的风气更为盛行,皇帝亲自参与《李卫 公问对》的创作,大诗人杜牧为《孙子兵法》作注,以及“口里虽谭 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1的诗句,都是例证。

和平生活中的人,老大不小的,读什么兵书?历来有人对此不齿, 其中也包括韩非。但历史的吊诡,却在于随着经济发展,读兵书的兴 趣,从古代士大夫传播到现代工商管理界,然后又蔓延至从事管理工 作的人。不仅中国如此,西方社会也是如此。读战争史,读各个历史 时期的战例,读前人的和同时代人的带兵经验,已成为企业家、经理 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无论在中国书店还是在美国书店里,你都会发现有一本兵书《战 争艺术》(art 〇/nw),在这两个经济大国的读者中享有几乎同样高的 声誉——而且历久不衰,它就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有时也以《孙 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合编)。

虽然一种窝囊到了极点的政治坚决拒绝给予他(或其他任何人) 实现这一梦想的条件,但只要有一星半点的机会,辛弃疾恨不得就纵 身扑向半空去捕捉它。他在长沙仅一年左右,甚至以“欺上瞒下”和 自己出钱的方式兴建飞虎军的案例1,也充分显示出这一用心。

他留下来的文字里,有些字句,或是追溯,也有想象,冰火交激, 竟难分别。像“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也是,“破敌金城雷过耳, 谈兵玉帐冰生颊”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是。 

如果你老是在想怎样把企业办得更好,在你的脑子里,也难免变 换着很多新的部署,包括人力、资金、技术,以及商业联盟、销售渠 道,你一定也会止不住地想象,想象带领着现有这班人马在一个全新 的环境下拼搏,与你现实中尚未挑战过的行业对手一一交锋,“十步杀 一人,千里不留行”。如果恰好这时你的助理抱着一叠公文进来,看到 你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大概会想:“老板……是在做白日梦吗?”

如果你仅仅是在想象结果,你的确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你专注的是实施步骤,你是在做战略的演练。

“战略”这个词在中国的历史不算最久远,相应的概念,在《孙子 兵法》里是“计”,后来叫兵略、韬略、谋略的。最先以“战略”二字 命名著作的人,是西晋司马彪。在英语里,“战略”(strategy) —词源 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为“将道”,最初的来源,是指对大兵团阵势 (stratos)的指挥。

不过,正如世界上有很多冠以“战略”之名的废纸那样;那些具有 战略眼光的人,不但他们的著作(如《孙子兵法》),而且他们日常之所
言、所思、所想象,都会流露出俯瞰战场、纵观战局的视角。辛弃疾的 “吹角连营”、“沙场点兵”之梦,开始的就是一场新的宋金战争的想象。

当然,“点兵”是为了布阵,而不是为了检阅仪仗队。在一个现实 的企业里,其实一个阵势早已布好,只不过要想实现战略目标,总是 要根据形势,调整战术。即便是原先通过仔细斟酌作出的部署,由于 情况发生变化(甚至原定目标已不能成立),也需要不断调整,要一而 再地“点兵”。这是战略的一个特点,它不是法律,它是必须因事制宜 进行不断调整的。

所以战略问题是叫你想了还得想的问题。但一个无情事实,是全 世界绝大多数组织的领导者,每天的时间,几乎全被用来处理那些属 于鸡毛蒜皮却好像又不能不管的业务——比如助理刚刚摆在你办公桌 上的文件;能够用来在自己脑子里或与高管团队一道做战略演练的时 间极为有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48494.html

标签: #霍振先老板通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