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义伍领导力升级与流程管理百度网盘下载
战场也好,生意场也好,假如决定胜负的只不过是实力,天时、地利、人和一概皆 可不顾,那么世界上还会有什么悬念可言?倘若实力雄厚者不自恃强大、疏于防 范;而实力薄弱者不巧于计谋、精湛管理,竞争又从何谈起?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军队。但世界上容纳人员最多、分工最复 杂的组织形式,肯定早已被企业所取代,还有各种各样以企业为制度 蓝本的非盈利组织;在很多国家里,人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活动,已 不是在战场,而是在于无休止的、遍布全球的市场竞争。世界上的事远不是都像很多现代中国人所想象的那样“唯物”的。 这不是中国古典兵法的思路,也不是战争的真实情况。
世界上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计谋。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与赫梯 人之间的战争,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就已有迂回、有突袭,利用对手的失误发起攻击,并非像有人所说,无非就 是双方正面互攻对打而已。
做生意也是这样。没有钱(或没有物质实力),说做生意是胡扯。 不过,有再多的钱,不了解经济,不研究市场,三下子两下子也会把 所有家底折腾个精光,比胡扯更叫人瞧不起。在同样实力的前提下, 爱动脑子,同时也精于计算的闷声发财者必然要比感情用事者、求神 拜佛者、盲目跟风者,或纸上谈兵者获得更高回报。
战场也好,生意场也好,假如决定胜负的只不过是实力,天时地 利、人和一概皆可不顾,那么世界上还会有什么悬念可言?倘若实力 雄厚者不自恃强大、疏于防范;而实力薄弱者不巧于计谋、精湛管理, 竞争又从何谈起?
在整个历史上都是这样,倘若实力雄厚的一方不自我陶醉、自我 消耗,实力薄弱的一方不重视民心、励精图治,那么多的兴亡更替又 从何谈起?人靠动脑子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包括聚积实力,恰恰是 精神变物质的一个过程。
所以一部不到6000字的《孙子兵法》,充满了 “上兵伐谋”、“兵 以诈立”的观点;作者从头至尾都在强调计谋的重要性,尤其是那种 哲学层次、战略层次上的大思路、大谋略。书的一开始就警告读者: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1,不 动脑子,不做谋划,就一定会吃亏。
为什么不动脑子会吃亏?孙子没说。(这么浅显的道理还用解释吗?)
但现实世界的吊诡,却是那些唯实力论者偏偏就不喜欢用脑子。 尤其是一些眼看正在崛起的新兴势力,一旦聚积了一些财物,听到了 一些恭维,马上就感觉良好,精神亢奋,去挑战那些看似已不复辉煌、 却仍具多年积累和历史底蕴的传统势力。导致这种冒险游戏的根源, 就是战略思维上的唯实力论。 1.庙算,指幵战之前于庙堂上的谋划。
这样的赶超,这样的挑战,其实有很大缺陷,因为它从一开始就 是被对方的表面特征所限定的。从本质上说它不具备有独创性;仍然 是在复制别人的模样,模仿别人的外表。这是一种无须费脑子只需费 体力的工作。
一个执行这种任务的团队,因为它的所有指标都是表面的,也就 必然不会重视内部因素,尤其是聚集人的力量。它的管理,很可能看 起来强桿,但很难做到坚韧;它的行动,很可能看起来猛烈,但很难 做到自如。
这也是为什么后起帝国主义气势汹汹跟老牌的帝国主义硬拼却总 是拼不过的道理"一不是因为他们天资差,或痴或狂或不通人性,实 在是因为他们所执著的唯实力论妨碍了自己动脑子。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做事要动脑子,这是《孙子兵法》的 起点。《孙子兵法》还有更深刻的道理,但你不动脑子,后边的一切也 就都谈不上。一切关于你如何自我设计,自我调整的咨询建议也就成 为瞎耽误工夫。在具体实践上,在试图赶超别人或挑战别人的时候, 你必然只会仅仅盯着人家的一些表面特征,最终把自己搞成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更重要的是,妄图通过不动脑子的工作来聚积超过动脑子的工作 所聚积起来的实力,或实现比后者更伟大的成就,是一种违反逻辑的 行为。违反逻辑的行为在实践上一定行不通,用中国人的话说,是一 定会遭到“老天报应”的。这个灾谁也帮你免不了。
所以孙子对君主(当时是吴国国君阖闾)说,你如果不想动脑子 还要打胜仗,那咱们也就免谈了,你用不着来找我——因为找谁都没 用。大意如此。1
然而人类文明组织配合,优胜劣汰的需要,赋予了《孙子兵法》 贯穿时空的普世性价值。那就是一种深入浅出,但绝非简单化、工具 化的实践智慧或实践哲学。
它帮助实践者,尤其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形成自己思维的和行 动的特点,以争取在同等物质条件下,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创造组 织的最佳效益。
这才是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与历代良将共生死的原因所在。可 以想见,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它也将伴随着世界上很多的企业家 和组织领导者,完成他们一生中最险恶的战斗,创造他们一生中最伟 大的辉煌。
只有首先占据不败之地和做成不败之局,然后再借此运势,击敌之可败,即可 决定成败,影响全局。所以像这样打仗,总像是从山上往山下放水、滚石头那 么顺手。
读中国历代文学,有时就像读一本介绍险要地理的读物。
在唐朝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和一大堆的边塞诗。 在宋朝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和很多关于长江 沿岸军争要地的诗。
在金朝也有写的不错的:
两崖峡束枕洪涛,自古英雄争虎牢。
苍天胡为设此限,长使战骨如山高。(赵秉文《虎牢》)1
到了明代,再筑长城,长城诗也多了起来:
八大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噗黄。(徐渭《八达岭》)
到了清代也有:
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峻德《望潼关》)1
占据有利地形,把守险要关隘,不是说非等打起仗来才要急忙着 手去做——这样做有时来不及;在和平时期就要有重兵把守。而战略 要地之所以叫做战略要地,因为它们是一打起仗来就必然成为两军争 夺的重点,对战争全局有着重大影响;这一点,已为历史反复证明。
在和平时期就把战略要地的防卫建立起来,虽然不能决定未来战 争的胜利,但绝对可以加强己方在未来战争中做到不败的可能性。中 国古典兵法上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要在战争爆发或决战开始之前,首 先经营不败。要“先为不可胜”。
不败是一种能力。胜利是这种能力实施于具体目标的结果。孙子说: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做到了不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就占有了 战争的主动权。只有首先占据不败之地和做成不败之局,然后再借此 运势,击敌之可败(缺陷),即可决定成败,影响全局。所以像这样打 仗,总像是从山上往山下放水、滚石头那么顺手。
即使人们熟知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说法,也不是为“百 战百胜”打保票。“殆”是危险的意思,这里应该是说在做到知己知彼 之后,就可避免陷人未曾预料的危险。“不殆”也是不败的意思。
不败是一种条件。不具备这种条件的胜利是无本之源。孙子之所 以把“不败”当做他的形势论中首要概念提出,就是要强调,而所谓 不败,作为一切不利因素(不仅敌对势力,也包括己方所不能支配的 一切势力)都不可压倒的优势,其实在交战之前和战场之外就已确立, 并具备了深厚基础。
1.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亦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有时交战双方武力悬殊,一方获胜轻而易举,但倘若得胜以后, 假以时日,仍未能经营出不败的条件,难免打也白打,胜而不胜。美 国发动的“伊战”、“阿战”就是例子。 一些反美势力之所以仍不害怕 美国,继续与之对抗,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即使国被打烂、军 被打散,却未失民心。他们仍占据着社会文化上的阵地。
抬头仰望在战略要道、险山狭路上千古屹立的城楼、要塞,今天 的人们,或许更加理解孙子所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 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克也。”我们无法寄希望于敌人不 来,而只能立足于做好时刻迎敌的准备;也无法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 攻,而只能立足于拥有足够的力量、足够的办法,叫敌人打不过。
抢占和维护属于你的险要“地形”(在商战里也叫利基,niche), 就是经营不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章义伍领导力升级与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