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与光耀并存:从春秋战国到秦一统杨照理想家看理想百度网盘下载
实施,是管理活动的支柱。实施是九大管理步骤的核心。没 有实施就没有一切。实施就是做,一种是自己做,叫执行;一种 是找人帮忙做,叫协调。执行是对内,协调是对外。
执行,即执计从事、依计而行,就是不折不扣地实施计划。 执行的核心是坚持不变,坚持计划不变,坚持标准不变,坚持始 终不变。执行的到位,依靠执行者放弃自我异议,将思想和行为 统一到计划上来。
协调,就是聚合众人的力量、通过局部微小的改变、达到恰 当配合的和谐状态。协调的方式有三种:用利益协调,叫联合; 用权力协调,叫指挥;用文化协调,叫领导。
协调的目的是和谐;和谐状态能够帮助管理者减少阻力,增 加助力,达到目标。协调的对象是关系,通过对关系的协调,达 到建立多合作统一、少斗争对立的和谐关系状态。
协调的方法是沟通。沟通是协调的方法与基础,通过沟通可 以达到交流信息、建立情感、试探测验、以言成事的目的。沟通 的内容就是信息交流。沟通的基础靠感官接收;沟通的实现靠渠 道畅通;沟通的准确靠信息加工;沟通的高效靠双向互动。良好 的沟通依靠沟通双方对各自关系背景、文化习惯、情绪状态、表 达方式、理解能力、倾听互动六个关键的把握。
促进,就是促使前进,就是促使管理活动以更大的规模、更 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向前推进。促进的方法有三个,分别是加 油、减负和催化。
加油就是增加动力,就是通过增加投入的方法达到促进的目 的。加大有利于管理活动需要的管理要素的投入,就能促进管理 活动的发展。
减负就是减少负担和阻力,就是通过排除干扰、减轻负担的 方法达到促进的目的。只有减少负担和阻力,才能促进管理要素 更好地发挥作用。加油和减负的基本对象是资源、能力、意愿、 机制和环境等管理要素。
催化指的是通过催化剂的使用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和效率的方 法。催化剂不直接参与反应,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故取得相同 的促进效果,催化的投入往往是最小的。催化的实质就是对机制 进行优化。催化剂就是优化机制所使用的工具。
管理活动中对人的促进是最重要的。如何给人加油、减负、 催化,是促进活动的重点。而如何使用催化的方法对人进行促进 是促进活动的重中之重。
对人进行催化促进,既要遵循人性的十大普遍特点和规律, 又要利用人的动机、气质、性格等个性化人格特征。人性催化剂 和人格催化剂是对人进行催化促进的两大法宝。优秀的管理者应 当对人性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并对人格特征有准确的把握。
控制,就是促使、保持或阻止事物的发展。控制的对象就是 管理对象,就是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人、事、物。控制要以计划 为标准,促使未达标者达标、保持已达标者稳定、阻止各种形式 的越界。
控制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制定标准、实 施控制、奖功惩过。
制定标准可按前提类、过程类和结果类标准分类制定,目的 是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在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依照尊重计 划、抓住关键、反映趋势、具体量化、协调匹配、便于操作、直 接掌控的原则,制定出能够反映整个计划执行情况的标准体系。
实施控制包括事前预测预防、事中监督矫正、事后检查补救。 有效地实施控制,能够防范、纠正和补救偏差,确保管理活动按 照计划进行。
奖功惩过既是控制手段,又是预防措施。通过奖功惩过,管 理者能够对管理对象产生影响,进而约束或促进管理对象的行为, 以实现控制目的。
事前要对合理建议者奖、事不关己者惩;事中要对积极配合 者奖、消极违抗者惩;事后要对功劳贡献者奖、错误损失者惩。 奖,以喜使功者安而诱众;惩,以恐使过者定而戒众。奖惩皆是 为了平衡;过与不及均会破坏平衡,为奖惩之大忌。
奖惩能够对管理对象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进而约束或促进管 理对象的行为,以实现控制目的
调整是通过非本质的改变与归正,使事物达到和谐统一的状 态。当变化对管理关系产生非本质性的影响时,管理者需要通过 对管理活动进行非本质的改变与归正,以适应变化,这就是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应变,就是为了应对管理活动非本质关系 变化产生的影响;而应对方法是进行非本质的改变与归正。
调整的原则有四个:
应变原则,调整的一切都要围绕应变展开。有变才应,无变 不应。
非本质原则,调整只对非本质内容进行调整;只在局部范围 内进行,而不进行整体或主体的改变。
持续分阶段原则,持续地关注变化的发生发展,而分阶段进 行必要的调整。因为管理者既不可能通过一次调整应对持续的变 化;也不可能不停地或过于频繁地调整以应对变化。
和谐统一原则,和谐统一既是调整的目的和方向,也是衡量 调整是否成功的尺度和标准。
调整的本质是改变。所以,调整的方法就是改变的方法,就 是对构成要素、作用关系、位置顺序、时间长短、目的标准进行 局部微小的改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