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视频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下载 2271 0
混沌大学视频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混沌大学视频百度网盘下载


古往今来,纵观国内外,因为用人不当导致遭受重大挫折,甚至走 向破产边缘的案例不计其数;因为领导用人有方,使事业在关键时力挽 狂澜、扭转乾坤,取得关键性胜利的例子也不甚枚举。可以说,选好人、 用对人是决定领导成败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中国历史上,善于用人的 汉高袓刘邦战胜力拔千斤但不善用人的项羽取得千秋霸业的历史故事更 是被人广为流传;同样,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刘备 也是被世人大加颂扬。

企业领导在人力资本管理方面,究竟是按照制度去用人还是人情去 用人;是挑选那些忠诚听话、唯命是从的下属,还是挑选那些有能力、 有抱负的下属来辅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寄望“朝中 有人好办事”,同时又厌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用人制度上,我们一方面期盼领导者能根据德才兼备和业绩表现来公平用人,但同时又 把希望寄托在人情与关系上。是故,领导者该如何取舍和平衡?我们常 常讲“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事实上,台湾学者郑伯勋教授在经过十余 年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华人领导在选人和任用时排在第一位的标准是关 系,其次是忠诚度,第三才是才能。

每位领导者都期待自己的下属既忠诚又贤能,但现实并不会如愿以 偿,就好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在不能兼得时,领导者更倾向于选 择那些对自己忠诚的人,但令人可怕的是,忠诚但没有工作能力和潜能 的人往往会给领导者添乱,增加领导者的困扰。所以,忠诚和贤能的平 衡是领导正确用人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果农会定期对果树修剪,修剪的目的就是调节果树的营养供给和繁 殖生长的平衡。当枝叶茂盛的时候,就需要果农去剪枝和弯枝;当花果 茂盛的时候,就需要果农去疏花和疏果。就是靠这样年年的修剪与平衡, 才能保证果树的连年稳产和高产。领导者也是如此,应定期审视自己的 用人策略,如果一味地按照制度去办事和用人,则常常会被别人责怪 “不近人情”,而如果一味地按照人情与关系去办事和用人,则常常会被 别人责怪“近亲繁殖”,因此,领导者在人力资本方面同样要做到平衡, 要努力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尽管诸葛亮在选人、用人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也曾提出从 “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个方面来识别和 考察人才;虽然“挥泪斩马谡”也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诸葛亮以法治军、 奖罚分明的典范,然而街亭的失守却又表现了诸葛亮在选人上的重大失 误,给他二+七年的从业生涯画上了难以磨灭的一大败笔。在北伐中原 大业的进程中,诸葛亮不使用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同时又富有作战经 验的魏延,相反却用了一个长期从事地方行政事务,空有一套书本理论 却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导致北伐中原大业再度惨遭失败。诸葛亮弃人 所长,用人所短,失守街亭自然就不足为怪了。“好论军计”、“言过其 实”,其实刘备早已对马谡存有戒心并提前告诫诸葛亮,但诸葛亮仍旧一 意孤行,最终惨失街亭,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事后也反思:“街亭之败不在其他,而在选人不当。”

(二)固执己见,用人失误

用人的最高原则在于领导者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能者上,平者 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思想,做到“才尽其才,适才适岗”。领 导者在管理中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人,如何用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进而把事做对,这是评价一个领导成畋的关键指标。(关羽不是诸葛亮派 出去的。)“失街亭,斩马谡”是将蜀国人才缺乏推上风口浪尖,最终出 现“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危机局面。其实,马谡效忠蜀国多 年,一直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左臂右膀,在战略布局方面尤为擅长, 但却疏于实践经验,这样的人理应用于幕僚,协助谋略,而非主将,不 可用于领军打仗,诸葛亮百密一疏,错用人才,不仅杀害了年轻而身具 潜能的马谡,也加速了蜀国提前灭亡的进程。反观魏延,魏延在降归刘 备时,一路屡建战功。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提拔魏延为统领汉中的镇远 将军,爵位竟在赵云等人之上,与关羽和张飞齐名。可惜的是,诸葛亮 在位期间一直对魏延心存芥蒂,不予重用,将他置于“圈子外”之列, 对于他提出的“分道进军,会合潼关”的建议更是不肩一顾。其实,如 果诸葛亮能广为纳谏,拋弃个人“圈子观念”,选用魏延作为先锋,也 许就不会让“痛失街亭”的历史悲剧上演。诸葛亮聪明一世,却始终未 能明白用人失误是其“大意失荆州”和“痛失街亭”的本质原因。在收 酿姜维后,诸葛亮不仔细考察其能力就将其选为自己的接班人,委以重 任和培养,却在临死之前都不肯让真正的有识之士魏延掌权,参与后事 安排,去挑起蜀国的建国大业。


(三)亲历亲为,不善育才

尽管刘备自我才能欠佳,但他的可贵之处是在发现人才、吸引人才 方面是一等好手。蜀汉初期,刘备大军中能文能武、骁勇善战之士盛极 一时,文有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武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 云、马超、黄忠等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们皆个性鲜明,各有擅 长点,也有自身不足:关羽骄矜自大、张飞睥气暴躁、魏延难以驾驭、 马傻性情轻狂,这些短处都足以带给蜀国致命的打击,但刘备聪明过人, 善于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他的聪明才智能将人才的优势集结起来超越 缺陷带来的不足,刘备对他们始终能给予包容和正确的指导。但诸葛亮 的用人政策极为苛刻,事必躬亲,这样一来,人才便很难脱颖而出。在 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蜀国上下完全依赖诸 葛亮一人的智慧与谋略,到达人才匮乏的边缘。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 指定降将姜维为帅,任命廖化为先锋,面临“蜀中无大将”的可悲局 面。他不是不知道蜀国的人才状况,而是未对其高度重视,孤身一人殚 精竭虑却最终未能使蜀国长治久安。究其原因,他在选贤任能方面始终 实行“能力递减政策”,不敢选用才智水平超过自己的人来担任要职。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普遍可见,领导者一代不如一代就是这个原 因。)虽然蒋琬、董允、杨洪等人均属人才,但这些人自始至终都是在沿 袭诸葛亮谨小慎微的行事原则,不具备开拓创新的条件也不敢去开拓创 新。(这是小说情节,不是历史。)这尽管树立了诸葛亮的个人权威和名 誉,却埋下无穷后患,给蜀国带来后继无人的致命打击。众多将士和谋 士苦于缺乏谋略历练的机会和经验,难以为蜀汉政权造就和培养后续人 才。


(四)求全责备,不善留才

三国风云人物刘备既无雄才,也无胆魄,甚至做人处事还当断不断。 他谋木胜曹操、魄不如孙权、势不如袁绍、武不及吕布,甚至连身边的 人都个个比他更胜一筹,k如关羽、张飞武功盖世,诸葛亮足智多谋无人 能及,可是为什么如此一个无才无势之人却坐拥江山,文武盖世者皆为 他所用,忠义一生呢?有人分析,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诚然,这是 他惯用的感人之术,但从当今领导与管理的艺术来看,我们不得不赞叹 他哭得恰到好处,哭得众人效忠,哭得无人能及,这也体现了他的仁慈 与恩德的领导风格。刘备深知人才是众领导者趋之若鹜的稀缺资源,但 关键在于如何去寻找培养与委以重用,刘备在这方面的做法更是胜人一 筹:他善于发现、收服和重用人才,容人所短、用人所长是他取得成功 的关键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千古佳话都体现了他选贤任能 的过人之处,他深知“得人心者得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以 德服人,恩泽下属。而反观曹操,他虽然也对人才求之若渴,礼贤下士, 尊重备至却用人常疑,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尤其 凸显出其对人才的不信任。而诸葛亮则是对人才过于挑剔,“眼里容不得 半粒沙”。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小说情节,不是历史。) 第四次北伐,李严因运粮不济,被诸葛亮厉斥“受恩过量,不思忠报, 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惘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并被撤销一切 职务,从此再无重见天日之时。殊不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 徒”,抱有对部属求全责备想法和行为的诸葛亮,到最后造成了无人可用 的悲惨局面,不得已又走回事必躬亲的老路。

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五十四岁暴卒于战场,这二十七年里兢兢业 业、赤胆忠心、事无巨细皆费心劳神,“自校薄书”、“罚三十以上亲览”,以致身心倶疲,英年早逝,得到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着实让人扼腕叹息。他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却由于选人、 育人的领导失误使得蜀国无接班人而导致其陨落的惨重后果。正所谓: 蜀汉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中,对人才的选、育、用、留 是领导者当仁不让的使命与职责之一,领导者的升迁或退休皆需要有优、 秀接班人来延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任重而道远,绝非 一朝一夕能成之事,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不仅才智绝佳,且能知人善任, 懂得借助别人的才智完善自己,获取成功。诚如韩非所言:“下君尽己之 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找对人才,可以使领导者摆脱 “事必躬亲”的局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权”。唐代陆贽说:“若录 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用对人 才,可以使领导者如虎添翼,诚如李白的经典名言:“天生我才必有 用。”每个人都是人才,但关键还是看领导者如何正确地使用。适才适岗 是用人的一个关键。刘邦一介草民,文武不通,为何能应风云之势而起, 灭秦挫项,成此霸业?用他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 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 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 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手下三员大将——张良、 萧何、韩信皆个性鲜明,各有所长,而非面面倶到的通才。刘邦的成功 领导之道在于对此三人的特性了如指掌,在安排工作时更是扬长避短, 互通有无,形成智能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用人 所长,容忍所短”,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中心思想,也是古今中外成功领 导者的用人秘诀之一,且流传至今。而如果能培养出接班人才则可避免 蜀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后继无人”的悲惨局面发生。同时,对于被培养人而言是一种激励,培养人才有利于加强部属参与管理 的意愿,将烦琐的日常性的工作全权交给部属完成,领导一方面可以让 “授权”这种行为对部属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可抽出更多时 间从事组织的战略布局等价值度更高的工作;留住人才,可以避免出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一)区分人才

韩愈在《韩昌黎集•杂说•马记》中曾经提出.•“世上有伯乐,然 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但未遇伯乐,名 马最终也是受尽马夫的凌辱,与其他马=样,骈死于马棚之中,可悲的 是还不知道它是一条千里马。千里马的悲剧就是由于领导者不能有效识 才所导致。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在众生 中发现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正确用人更是让多少失败的领导 者汗颜。识人、用人的工作包括领导者需要正确区分人才、全面考察人 才、合理取用人才等诸多方面。

中国人善于以道德标准来评价人、衡量人。孔子曾说过,人有五仪: 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领导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人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人才异类的意识。

、知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将人分为四类:别人能做你不能做,你就是个 庸人;别人能做你也能做,你仅仅是个常人;别人不能做你能做,你也 就是个能人;别人想不到你想到并能做,你才是个人才。

知人才能善任,只有洞悉出人才的特点才能选贤任能,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二)考察人才

鉴别人才是人力资本管理中最具难度的一件事。诸葛亮认为,一个 人的品性是最难考察的。有的人看似温良,其实善于伪装;有的人看似 恭谨,其实奸诈成性;有的人看似勇敢,其实内心怯懦;有的人看似尽 心尽力,其实并不忠于职守。战国末年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吕不韦也认、 为,人的外表虽然相同,但智能却有高低之分,品性有贤与不肖之别, 不过,他们都想用巧妙的言辞来掩饰自己的弱点和过失,使得一些不甚 英明的君主被蒙蔽,并导致国家乱亡。

治病,中医之道讲求“望、闻、问、切”。关于如何知人识人,《诸 葛亮•将苑•知人性》中有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 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 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人才七观法”对我 们发掘和启用人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向对方提出一些带有原则性、根本 性的是非问题,听取对方的回答来观察他对事物的判断,了解他个人的 理想和价值观。诸葛亮认为,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就必须了解 他的立场和观点,志向是个人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凡是在大是大 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都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 于见风使舵,做事没有原则,缺乏立场,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 做出损害企业和领导者利益的事情。

(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出其不意的问题,来观察他应对突 发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自古用人有两大铁定法则,分别是:一看德, 二看才。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以马 谡为例,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积极的工作意愿,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出现这样的危机,能否处理得当,不仅取决于其分析判 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更主要取决于其面对突发情 况,能否保持心理稳定,能否冷静思考,处变不惊,保持思维的麵并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处于何种状态,尤为重要。

(3)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指通过向对方询问计谋来了解他学识方 面的真伪、广窄等。古往今来,大凡计谋匮乏、遇事束手无策的管理人 员,即使有心为善,为上级领导排忧,为下属解难,也会力不从心,无 法顾全大局。相反,深谙计谋、胸‘怀韬略之人必是见识广博、视野宽阔 之人,也是未来可造就的人才。

(4)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 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来判断他是否勇敢。勇就是忠诚、勇敢、刚强与 坚贞等优秀品质,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会人为地创造一个逆 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

(5)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中国人常说“酒能乱性”,“酒后吐真言”。 的确如此,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诸葛亮时代的文臣、武将常有因酒 误事以致违法斩首的例子。另外,酒后吐真言,在开怀畅饮时,恰好是 观察一个人的自制能力和醉酒以后所显露出来的本色的最佳时机。真正 的大丈夫,酒醉之后依然慷慨激昂,比如岳武穆“怒发冲冠”、“直捣黄 龙”之类的神态言辞就是这样。而戴着面具的小人即使一生挖空心思掩 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在酒醉之后将卑鄙无耻的灵魂暴露无遗。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自古以来,用金钱来考验人,使其面临财富,来有效观察其是否清 正廉洁。诸葛亮认为廉洁之人,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为人忠心,做 事忠诚,廉洁奉公;体察百姓疾苦,注意节俭,秉政清廉•,不贪酒、不 迷色,廉洁自律。蜀汉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所作出的表率。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指与对方商定某件具体的事情,看他是否 信守承诺。信用是领导者取得下属信任和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领导者 对下属最基本的需求,期之以事观其信,然后方能用人不疑。中国人历 来信奉一点,即“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 说话不算数,就不值得别人信赖和尊重了。诸葛亮的七条用人之道中,、 第一条就考察对方的观念、志向,最后一条则考察其行为、信用,这是 大有深意的。听其言,观其行,才是高明之举,才是成功的用人者的共 -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