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校园暴力 社会心理学家

admin 4066 23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 社会心理学家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据此前媒体报道,广西合浦的杀人犯都没有精神病,但他们有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所谓的“失意者”,或者说是正在经历挫折的人。

郑民生,福建一个社区诊所的前医生,和他的领导发生了冲突。辞职后找不到工作,失业。42岁的他还是单身,没有老婆孩子,一家三代挤在9平米的房子里。

雷州教师陈在3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乙型肝炎。他得了乙肝后,学校同事都不想和他吃饭说话。更糟糕的是,陈之前有个女朋友,他病后两人分手了。

泰兴命案制造者徐玉元,47岁,无业。他曾在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但在2001年被该公司解雇。他以前曾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潍坊的王永来,一个新建的养鸡场被拆了。

陕西吴患有2型糖尿病、前列腺炎等疾病。他极度焦虑、担心、恐慌。事件发生前,他曾两次试图自杀。

南海杀人凶手谢晓林,广西贺州人。他15岁初中毕业后离家打工,后迁居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有知情人说,他经历了感情上的变化,所以选择了年轻女性来杀他。

失业、慢性病、乙肝歧视、强拆、精神病、农民工.这些焦点词都体现在这些杀人犯身上。也许正是这些关键词让公众对这些杀人犯的评价不骂,但很多人呼吁探索此类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关注此类人的生活状况。一些网民认为,现在是我们反思社会不公平、贫富两极分化、弱势群体缺乏关注的时候了。

根据Sina.com最近的一项调查,64.3%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贫富差距亟待解决;31%的人认为40、50岁的人需要特别关注;只有4.8%的人认为学校和家庭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安全要素。

人格障碍对社会危害极大

与网友不同,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周伯荣认为,这些人遇到的“不幸”和“挫折”只能说是他们被谋杀的诱发因素,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他们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

以郑民生为例,周伯荣从报道中分析,郑民生在家族中排名靠后,失去了父亲。他父亲可能早死了,或者家里穷,孩子多。郑民生年轻时很少受到照顾。根据心理动力学规律,缺乏爱的人,尤其是缺乏父爱的人,生活目标不明确,缺乏自我价值感。周伯荣说,他和郑同岁,那一代考上中专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郑民生的工作没有起色,随后辞职,可能与他的性格特点有关。

周伯荣说,成长初期缺乏关爱的人往往会形成两个极端,一个是懦弱,一个是偏执。

意志薄弱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容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顺从别人,但实际上他们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些人一般胆小、诚实、安静,只在小事上多疑,所以当他们犯下谋杀罪时,周围的人都会大吃一惊。就像原化纤厂的同事回忆,郑总是面带微笑,病人的退货率很高。所有受访者都说“我想不起他了”;南海认识谢Xlin的人都多次说过,他是多么的沉默寡言,温文尔雅,无可争议,嘴角总是挂着羞涩的微笑。

这种懦弱的性格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周伯荣认为,这些凶杀案的作案人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内心的压抑和委屈久久不能释放。如果他们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中不断受挫,就会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遇到“导火索”,想不择手段的报复社会和他人。

本性懦弱,不敢报复强者

为什么几个杀人犯会选择

周伯荣认为,不能排除“模仿效应”,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天性懦弱,不敢选择“强大的”作为报复的对象,只敢攻击比他们弱小的人,比如孩子或者小动物。他们知道杀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煽情的方式实现自我存在感。

周伯荣说,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在门诊并不少见。比如父母离异的女孩,平时很聪明,但总是在家里虐待小动物,一只杀一只养;还有一个公司员工认为老板欺负他很久了。当被问及是否想过报复老板时,这名员工说他总有一天会想杀死老板的孩子(而不是老板自己)。

还有一批网友怀疑这些杀人犯是天生的“杀手”。他们的依据是,在中国快速转型的今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处于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他们会钻进角落里报复一个人杀人?

周伯荣解释说,心理学研究认为,暴力也有遗传因素。比如国外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有些人有“犯罪基因”,但不同的是,如果那些人犯罪,他们更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难度大的,比如抢银行、连环杀人,不会轻易攻击弱者。他还介绍说,有研究认为,先天智力低下的人,如早产、分娩时缺氧、脑损伤、心理创伤等,都容易产生偏执。即便如此,他相信,通过后天的努力,依然可以获得健康的人格。

学会快乐

放下你的心

注意心理健康,包括幸福感。

周伯荣分析:“郑民生收入低,住房拥挤,但这并不意味着低收入、无房的人会有心理问题。其实住豪宅的人还是很吃亏的。媒体不应该总是过分渲染名利,应该教每个人如何学习幸福。”他解释说,幸福和成就感不应该用物质占有的多少来衡量,而应该是一种自我感觉。比自己进步一点,给别人一点帮助,自娱自乐,应该是一种成就的形式。用成就感,让人民“有尊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

“有幸福感”地活着就不远了。

有网友认为,校园内外的血案还反映出一种信仰与道德的缺失。因为有些人处于弱势地位时,更容易抛弃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郑民生等凶案制造者多为中年人,他们接受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有信仰的人群,但当他们亲历或目击了太多的社会不公正,财富分配严重不合理,弱势群体缺乏关怀,他们的信仰崩溃了。信仰崩溃的人不仅他们几个,不过有人尝试着坚强地活了下来,有人不想尝试了,就选择了自杀甚至灭绝人性和道德地举起屠刀,冲向弱小人群。

佛教里的“五戒”、“十善”、“因果报应”,都是在导人向善;道教里主张的“以德报怨”和“无争”的处世原则,也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基督教则主张“爱人如己”、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无论哪种信仰,都是爱的教育,教我们懂得去爱惜生命、爱护世界。(记者陈辉通讯员葛峰)

相关阅读

  • 心理从业者成兼热门事件跟心理分析职热门选择 心馨心理学社群让您月兼职收入10000
  • 2019中国热点事件 集客盒子热点运营
  • 总被一些负面事件影响 是你心理上跟它们靠得太近
  • 不良事件的讨论与分析 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 盘点2019年十大社会热点事件 2019社会热点事件
  • 热门事件跟心理分析
  • 总被一些负面事件影响 是你心理上跟它们靠得太近
  • 2019中国热点事件 集客盒子热点运营
  •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 社会心理学家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463.html

    标签: #热门事件跟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