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学园视频课程百度网盘

admin 1430 0
混沌学园视频课程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混沌学园视频课程百度网盘下载

决策信息系统是战略决策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决策机制有 效运转的重要媒介。在漫长的战争实践中,信息系统的形成经历了由单一 到多元、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决策理论发展的角度讲,无论是姜子牙 的本谋思想还是孙子的用间思想,都特别重视对敌方信息的获取。用间情报系统

“用间”是古代决策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中国最早的间谍活动始于夏 朝的少康王。他曾派大臣女艾到“过国”对寒浞之子浇进行间谍活动' 从此开创了战争谋略的新时代。因为在此之前的战争,多强调力量制胜。 “阵战”这种古老的作战方式就是这一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这一时期的 用间,不仅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而且已形成制度〇《六韬》中所提到的 “游士”'就是西周设立的专门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在诸子军事思想中,儒家反对用间之类的诡道。 后世之儒往往从儒家所倡导的“仁”出发,教条化了儒家思想。他们把仁 爱当成儒学的惟一标准,除此之外的行为和原则都被排除于儒家之列。南宋迂腐之儒王应麟在他的《困学纪闻》一书中认为,历史上的伊尹、姜子 牙都是圣贤之人,说他们当过间谍,这都是战国时期那些说客、辩士对其 诬蔑。他们混淆了敌我界限,把“用间”列为非科学、非仁道之列。殊不 知,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子贡曾巧用间谋手段拯救鲁国。在《孔子家语•屈 节解》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在卫国期间,听说齐国大夫田常想夺取国君 之位,但又害怕高氏、国氏、鲍氏、晏氏等家族反对。就想借战功扩大自 己的势力,于是派兵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召集他的学生商 议对策。他认为鲁国是祖宗安葬的地方,也是父结亲母之邦。齐军要进攻 鲁国,他们不能坐视不救。他问大家谁愿跟他到齐国去见田常,阻止齐国 的进攻,拯救鲁国。子贡自告奋勇,请求出使齐国说服田常。他用两害之 中取其轻的道理,通过用间之谋,搞乱了齐国,灭了吴国,壮大了晋国i 使鲁国免遭其害,使越国从中谋利,成为春秋末期的新霸主吒子贡从事 间谍活动的史实在《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和《史记》中都有 记载。但子贡的间谍活动,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情报收集,他把离间计用 于其中,使对方陷人圈套。这也是中国古代间谍活动的一大特征:.间与谋 完美结合,在充分利用信息之时,又制造“虚拟”信息迫使对方就范。

用间具有普遍性,原因在于通过间谍侦察获取情报,是决策的重要依 据。《左传》中记录了大量间谍侦察敌情的战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 年》记载:晋侯率军围攻原国时,命令晋军每人只带三天的粮食。谁知连 攻三天,原军拒不投降。晋侯打算传令撤军回国,这时,派到原军刺探情 报的间谍回来说,原军已坚持不住、就要投降了。他们最后改变计划,退 三十里等待原国投降。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以退示好,争取到了原国的 民心。此例表明,侦察活动对改变原有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情报侦察的过程中,侦察员的判断力非常重要。《礼记•檀公》中 记载的一件实例,被孔子称赞为刺探情报的典范。当时强大的晋国为了攻 伐弱小的宋国,先派侦察员前往宋国了解情况。侦察员回来说,宋国城门 的一个小小的卫士死了, _身为国卿的子罕前去哭泣致哀,宋国的人民为此 大受感动。如果这时攻打宋国,宋国必然上下同心同德。孔子之所以称赞 这位密探,是认为他很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成功的间谍,往往见微而知著。春秋时期,桓公与管仲谋划伐莒,但 兵未发莒国已知此情。桓公很生气,管仲认为莒国必有圣人。桓公想起那 天谈论时在下面的宾客中有边吃边看的,于是令宾客复来,不能替代。后 来宾客之一东郭邮到达,桓公问他是否知道伐莒一事,东郭邮承认了这件 事,说欣然喜乐的,是钟鼓的音色;渊然清静的,是庄重的气色;器具备 齐,而手足拇动的,是兵甲的特色。那天他看到二君在台上,口开而不 阖,是言莒;举手而指,其方向是莒。而小国诸侯不服齐的,唯莒,于是 便把伐莒之事说了出去。桓公很赏识他,要他与己同坐显然,东郭邮 也是孔子所称道的间谍,是后世的典范。

秦汉以后,尽管侦察了解敌情的手段多样化,但使用间谍探知军情、 离间对方等依然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手段。楚汉相争,陈平的离间 计,是情报与用谋在战略决策中的成功运用;在隋代,“每遣间谍,隋文 帝皆给衣马”'在唐代,有一条针对窝藏罪的法律条文:凡窝藏间谍的一 律灭其族。李怨在准备袭击蔡州时,修改了这条法令,并对敌方间谍宽大 处理。这样反而从敌方间谍那里了解到很多重要信息。元在与宋的长期战 争中,间谍战也超出了情报的收集。特别是在对待敌方间谍方面,据《元 史》记载: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河南、大名两道宣慰司所获宋谋王立、

张达、刁俊等十八人,遇赦释免,给衣服遣还”®。这则史实说明,元对间 谍的对策已发生巨大变化,即以政治瓦解为主,放弃了历史上对间谍处以 极刑的做法,这对于争取对方间谍具有重要作用。明清战争也是如此。

1423年,明成祖朱棣亲率大军征伐漠北。6月,朱棣令大军从应昌(今内 蒙古会克腾西、达来诺尔湖西岸)出发,结方阵向北挺进。后来间谍报告 阿鲁台率兵攻万全,诸将请求分兵还击,朱棣说:“诈也。彼虑大军捣其 巢穴,欲以牵制我师,敢攻城哉。”®不久,攻万全的敌兵果然遁去。明军 继续北进,终于以剪除阿鲁台的羽翼而告结束。这些实例说明,重用间谍 获取情报,以此定谋从计是古代将帅的普遍做法。尽管这些情报有些是真 实地反映了对方的行动意图,有些仅是表象,但都为将帅做出最新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古代战场难以通军事技术实现透明的情况下,通过间 谍活动使战场尽可能地透明化,是古代军事家积极追求的目标。

二、傕息侦察、传递系统

除了上述的“用间”情报系统外,在国家统一之后,与完善的国防设施 相适应,所建立的瞭望与传递系统,已成为决策信息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战国时代,齐、楚、魏、 燕、赵、秦各国都筑有长城。各国 长城纵横交错,规格也不一样。但 长城的主体功能和辅助功能却是相 同的。长城是防御骑兵进攻的,长 城上的烽火设施则是为了快速传递 情报。据《史记》记载:一天,魏 公子信陵君正在和魏王下棋,突然 接到北部边境传来的烽火替报,说 赵国军队将进人魏国边境。魏王一 听,马上停止了下棋,打算召集大 臣共同商议对策。信陵君劝阻魏王 说那是赵王带人打猎,不是来侵魏。于是两人继续下棋,但魏王心中依然 不安。过了一会儿,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是带兵打猎,并不是进攻 魏国。魏王听后,心中十分吃惊,问信陵君道:“公子何以知之?”信陵君 说:“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 之。”原来公子的密探已深入赵国。后来魏王惧怕魏公子的贤才,不敢让 其参与国政这就是烽火传信与间谍密报相辅相成用于决策的一个典型 例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各诸侯国的长城因年久失修,逐渐坍塌。这时, 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向中原地区侵扰。秦为了防御匈奴,令大将蒙恬把北部 原各诸侯国的长城重新修整,使之联成一体,形成了最初的万里长城。到 西汉武帝时,随着疆土的扩大,长城向西延长,并在长城外围“筑壁堡, 起烽火”。壁堡是一个大土墩,烽火台也是土台,位于较高的地形上。发

现敌情时、烽火台白天生烟,晚上举火,以最便捷的方式把军情传出。明 代前后修筑长城18次,并^£长城沿线设置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 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镇,各驻重兵,分段把守。九镇外围, 依然设有墩堡与烽火合。

 据《太白阴经》记载,烽火台高五丈,底宽三丈,顶宽一丈,圆形, 顶上覆盖圆屋,圆屋直径丈六尺,每一面向外伸出三尺。烽火台用木板做 成上面的覆盖,下面做成栈道式的房屋。台上台下设置有烟囱的炉灶各三 个,并用石灰涂抹烟囱和炉灶内外。再设置盛装柴草的柴笼三个,传火绳 三根在烽火台一侧。上下烽火台都有软梯,从上面收起和垂放。台上房屋 四壁都要开孔,用来瞭望敌情,还要安置检查烟火情况的筒洞。台上准备 好一面旗、一面鼓、两张弩,以及拋石、滚石檑木、蓄水罐、干粮、乱 麻、火钻、火箭、蒿草、艾草、狼_、牛粪。如果夜里平安无事,就点_ 一炉火;听到瞀报,点燃两炉火;看见敌来时的烟尘,点燃三炉火;直_ 观察到敌军,点燃烽火台侧的柴笼。如果到了清晨,还没看见某个烽火台 一夜平安的烽火,就知道那个烽火台的守卫已被敌人掳获。一个烽火台g 置六人,五人轮流值班守卫烽火,观望敌情,一人为烽卒,掌管文书、

节的传送远距离信息传递伴随战争进程不断发展壮大。金文中经常出现周王接 到准确的东夷、南淮夷、荆楚进攻东国南i的信息,显然这不是烽火传 递,而是由古代驿站长距离传送的。商代已建立起这种传递系统,称作 “驷”;西周在更大的范围实施,更名为“传遽”,秦叫“驷传”①。具体的 传递工具由车马完成。驷为传车,驿为马骑。如“楚子乘驿”◎、“使驿谒 诸王”③、“后数日驿至”®等,表明战国以后主要由马代替了车传递军情。 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在通往各地的交通线上每30里设一驿站,配有 专职释员和专用马匹。全国共有驿站1千多处,驿传一天能达300里以上。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反唐,远在几千里以外的唐玄宗 6天内就接到了驿骑送来的情报。宋代实行邮驿军事化,改由兵部管理, 建立专门用于递送军事急件的急递铺。元朝疆域辽阔,立国以来,以军驿 为重,驿站星罗密布,全国设有1519处(未含边远地区)。以大都(北 京)为中心,层层辐射,逐站接力,陆上、内河、海道相结合,白日骑 马,夜行水路,在频繁的战争中,驿站成为军事通信的接力站。明代朱元 璋称帝后22天,就颁布诏令,设置水马站及递运所、急脚铺,以飞报军 务。明代全国设有急递铺14430所。古代邮驿制度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现 在的邮政所代替。

在历代的驿站制度中,元代情报的传递速度和距离,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完成这种使命的人称为“箭一样的传令兵”。 他们也叫驿递夫,乘马飞速无比。为求迅速,又于马领下悬挂铜铃,驿站 一闻铃声,立刻准备新马,在情况紧急时,24小时驰400里。因此,在蒙 古军中,传令兵享有很高的特权。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若听到 传令兵的马铃声,都自觉让路。当传令兵乘的马疲劳时,即使遇上王公, 也要把最好的快马提供给他使用。骑士飞驰时,常用绷带裹紧头部和身 体,在半死的状态下,在马背上生活、睡觉。西征时,速布台和传令兵曾 经只用一个星期,就跑完了 3000公里的距离。成吉思汗正是利用这些传 令兵,把蒙古地方发生的事件和前线最新的消息无一遗漏地收集到。

古代的信息收集与传递,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和方 法,如战略侦察,借助流动的商人收集情报等。这些都为战略决策提供了 最新的信息。当然这些具体的形式有些虽已过时,但天网式的搜索和信息 的快速传递,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借鉴价值。只不过今天的高效率,是建立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过去的经验,将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225.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