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命题组详细讲解思路】
光明日报记者金浩天
在全民讨论高考的那一天,考了什么语文,出了什么作文题,永远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0套,教育部考试中心已订购5套,即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新高考卷一(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卷二(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已自主订购5套。这些试卷的考试意图和重点是什么?命题背后的定位是什么?7月7日,命题组专家做了详细讲解。
考点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语文命题贴近现实生活,根植于家国情怀,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比如,新高考第一卷题为《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短文,选取了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从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做出的回答和战略成就,旨在引起学生对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和价值选择的深入思考。
此外,考试制度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比如古代诗词阅读中的李白、杜甫、王波、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剧的诗词,文学阅读中的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散文,语言文字上的篆刻、潍坊风筝等文集,都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情趣。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了“野蛮其体格,文明其精神”的运动意识。
据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今年新高考语文命题增强了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在选材、答题方式、答题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兼容。情境设计注重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新高考第二卷,设计写一个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直接与课程标准中的“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组对接;语言应用题与“语言积累、梳理、探究”的学习任务组相衔接,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语言现象,发现问题,体验语言应用的规律,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从而实现教与考的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点首次下令新高考卷一、二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旧教材参加新高考的现实,以及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的结构模式, 从而保证新老高考的顺利对接,帮助新高考的全面改革顺利落地。
(光明日报北京,7月7日)
《光明日报》 (08版,2020年7月8日)
[编辑:孙]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门事件对接高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