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签到”对新闻事件的真实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信息呈现的不完全性和主观性阻碍了新闻事实向受众的全景呈现,受众接受的信息资源不完整,视角表达有限。换句话说,公众很难达到完全了解现实世界的程度。从宏观上看,媒体组织有限的资源空间、自身的特点和事实的复杂性,使得媒体的“把关人”功能是必要的、合理的,这就决定了新闻真实不可能绝对实现。
媒体组织应坚持的真实性原则
在媒体“把关”的背景下,是否不可能实现新闻的真实性?答案是否定的,——。媒体控制原则和新闻真实性并不矛盾。
首先,从微观上看,媒体的把关功能更多体现在对新闻素材的选择和把握上,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干扰较少;即使我们不能看到整个情况,不能真实地再现每一个新闻事件和事件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也可以对已经或将要在媒体上呈现的事实负责。陈利丹教授曾经说过,新闻的真实性就是事实的真实性。既然媒体无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完整真实的呈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客观理性的报道手法,拉近与某一新闻事实的距离,让受众接触到的信息真实而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与虚假新闻、陷阱新闻相对立的概念体系,一切以事实为准。
其次,媒体应该在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相的过程中,跟踪采访,不断报道,随着信息资源的完善,逐渐接近真相。比如英国BBC男主播萨维尔的性丑闻逐渐曝光,事件的清晰度和公开度不断提高,满足了公众作为舆论监督人的知情权,也为受害者及其家属寻求了道德正义。总的来说,虽然媒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对信息进行相应的检查,但记者工作中对真实性原则的坚持、编辑的审稿眼光和信息选择能力、受众的多面接触和理性判断,仍然可以使新闻现实在媒体环境中动态地、相对地存在。
新媒体时代“检查”与真实性的关系
如果传统媒体能在新闻事件中向我们展示几个点,那么新媒体就可以被视为对事件的全面和多样化的呈现。在不同的媒体特征中,把关人的定义和功能也会随之改变。在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概念是明确的,有明确的识别和固定的角色设置,更容易对信息进行审查和筛选。传统大众媒体的层级控制使得新闻真实性不是审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审查者可能更关注信息价值、媒体定位、受众导向等因素。但在网络舆论环境下,话语权掌握在每一个网络公民手中,信息的发布和意见的表达不再受到限制,变得极为方便和普遍。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为媒体的守门人。因此,受众了解新闻世界发生的事情有了更广阔的范围和更多的渠道,有助于促进客观全面的新闻现实的实现。然而,把关人角色的弱化、把关过程的分散化和可执行性的降低,使得特定新闻事件的现实难以在新媒体环境中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在新媒体中,新闻真实性原则应被视为媒体控制的首要因素。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政府引导和控制,还是微观层面的网站编辑和论坛版主的监督和控制,都应该关注新媒体新闻的公信力和真实性。
由此可以看出,在媒体中,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的局限性依然存在,但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限性逐渐被削弱。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核查”日益成为实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前提,新闻真实性也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原则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大众传媒的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新闻采访和制作都是由专业记者承担的。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媒介素养决定了新闻的真实性普遍较高。而传统媒体的资源在发布空间上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审稿人对信息结构进行有针对性、合理的检查、选择和安排。因此,很难充分展示新闻事实。在新媒体中,信息发布者分散、模糊、不确定,信息源的权威性远低于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巨大而凌乱,真假新闻混杂,导致信息呈现的广泛性和信息本身的可靠性之间的矛盾,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来调节,这是新媒体中不可或缺的制衡功能。
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应该是媒体组织筛选和检查信息的最基本原则。然而,这一要求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和可行性也越来越让当代媒体把关人陷入困境。因此,在互联网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媒体“检查”将承担更加艰巨和重要的责任,在信息收集、制作和整合、发布等一系列过程中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以上讨论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把关机制怎么把关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