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
2030年
已达3万亿元,高原特色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2035年
云南已成为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南亚、东南亚农业创新发展的辐射中心
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稳定民心、保天下的战略性产业。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工作时,要求云南“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云南工作,明确要求“不放松,搞好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期云南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道路。省委书记陈豪要求,要以农村振兴战略为总体出发点,抓住重点,补不足,夯实基础,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征途上迈出新的步伐。省长阮成发表示,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理念,坚决落实政企联动六项措施,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
2020年7月,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突出了高原特色农业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推动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四个阶段,
建设具有万亿级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后,云南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始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四个探索阶段。第一阶段,烟草、糖、茶胶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取得显著成效(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生物资源开发产业蓬勃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第三阶段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阶段(2011-2017年)。第四阶段是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2018年至今)。
一路走来,省委、省政府推动的云南农业发展主线清晰可见,即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打造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巩固农业经济在全省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高原农业在扶贫和农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绿色”、“环保”、“原生态”是云南特有的现代农业基因。
以绿色为导向,云南坚持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品牌”。各地以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有计划地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绿色食品司司长冯介绍说,云南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重点发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肉牛和中草药等八大产业,不断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品牌”。去年,该省的茶叶、花卉、水果、蔬菜等优势产业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八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780亿元,增长20.8%。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继之以建设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的“大产业、新课题、新平台”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抓有机,创精品”等“六讲”
今年,省长阮成发两次主持建设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领导小组会议。在第15次会议上,他强调,要尽一切努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建设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的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万亿美元绿色食品产业,促进云南农业优质发展。第十六次会议强调,要抓紧农业产业化投资,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建设数字农业示范点,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扶持机制,坚持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卡”。
战鼓声激励我们奋进。《决定》根据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基础和不足,分层次部署,稳优势、补不足、求发展,未来发展蓝图将全面展现。
据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测算,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和为1.3万亿元,高原特色农业占GDP的比重为13.1%。根据近年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趋势,目标设定科学合理。
绿色品牌领先
促进农业生产中的集约耕作
青铅,精耕细作。“要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围绕‘两头两精’工作,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低效、低效的核心问题,不断提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省委书记陈豪。
云南是亚洲最大的花卉种植中心。从以散户形式种花的农民,到为数不多的三资企业,再到中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大省,云南花卉产业结构从种植类型、规模、产区等方面不断优化,形成了如今备受国内外推崇的新型农业产业。数据显示,从1994年至今,云南省鲜切花发展速度居全国首位,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2018年的1万亩,增长7000多倍。根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的数据,云南2019年以玫瑰为主的鲜切花质量有所提高
一步提升,AAA级花的数量较上年增加了23.5%,占比增加了7.5%;A级花均价为1.52元,较上年增长7.6%。省农原云南**高原最新动态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仲伟章表示,下一步云南省在生产端将优化布局,做精做强以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禽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规模、绿色、优质的农业生产基地,增加农产品高品质供给。将推动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区聚集发展。“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绿色食品牌”“一县一业”20个示范县、20个特色县创建,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家庭经营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茶叶、花卉等优势特色重点产业,建立管理平台,开展动态监测、评价认定,加大政策支持,建设“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
“根据《决定》的部署安排,云南农垦集团未来在生产端将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着力推进绿色有机生产,大力建设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构建绿色有机产品全过程追溯体系等,夯实产业发展‘第一车间’。”云南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周建国说。下一步,云南农垦将大力推进普洱茶有机发展、打造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平台等工作。
提高加工水平
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要解决好农产品终端精深加工问题,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云南省委提出要求。
《决定》指出,要“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等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支持引导各类专业化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秉权介绍,公司拥有的HPP超高压非热技术及7条自动化生产线,一举解决了天麻、竹笋等农特产品保鲜、口感、品质、品相及绿色环保难题,实现了竹笋和天麻的全果利用,提升了竹笋和天麻加工水平。项秉权表示,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云南乳业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迎接下轮消费升级,我们必须提前规划。《决定》让我们坚定扎根云南,做大云南乳业的决心。企业将不断开拓市场,继续全产业链严格管控(包括加工、产品、冷链、物流等),确保产品品质及质量安全,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发部高级总工程师高航说。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副处长李烈刚表示,要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两端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响“绿色食品牌”;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云南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云南省农产品在全球、全国的影响力。“十四五”期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万亿元以上。
做大市场主体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适应“三农”改革方向,促进农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省委要求,云南省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大力度引进农业大企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市场主体,做强龙头企业,做优绿色品牌。
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文勇介绍,南美依托全国文明村镇等招牌,“千亩豌豆”“千亩烤烟”等田园景观与民俗文化等相结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2019年,游客量达2.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产值160万元,最高峰客流量达3000人/天、旅游车辆800辆/天。
近年来,全面推动云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融合的脚步正在加速。从产业发展来看,茶产业等三产融合之路成效显得尤为突出。2019年,全省茶产业农业产值、加工产值、三产产值的比例为1∶2∶2.6,加工产值及三产产值增速均突破10%,明显高于农业产值1.8%的增速,云茶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通过三产融合之路,云南省多地农业产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但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短板。
《决定》再次将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提到重要的位置。李烈刚表示,云南省将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加快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要积极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数字化农业示范点,抓住与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建设直采基地的契机,积极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着力解决农产品溯源、食品安全、绿色有机生产等领域的难点堵点,推动从种植、展示、采购到销售、追溯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指出。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菊花资源库,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主体。
园区负责方红河创森高原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剑非表示,《决定》出台对园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发展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可以助力园区发展,促使产品的优品率提高,更好地占有市场。
根据《决定》内容,云南省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方面将着重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00万亩以上。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建设。结合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一县一业”项目建设,分种类有序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等。
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晏铃表示,下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将紧紧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万亿元大产业打造。
高产高效、产品安全、品牌引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换挡升级。(记者王淑娟段毅)
[责任编辑:
刘馨蔚
]
花卷怎么做 昆明是高原吗?
研究人员为葡萄种植提供现场指导
人民网大理7月6日电(傅浩)一排排葡萄架整齐排列,枝头挂满了一串串葡萄。水果又圆又满,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果农忙着采摘、搬运、包装水果。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简称宏源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基地,收获现场一片繁忙,果农们汗流浃背,谈笑风生。
常年待在葡萄地里的宏远合作社董事长铁玉斌看着眼前的景象,红黑相间的脸露出了笑容。“我们今年的收入会比2019年好。非常感谢省农科院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们。2019年,我们700亩葡萄绿色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区生产“阳光玫瑰”847吨,收入5080多万元。核心基地示范户平均分红高达20万元。还示范带动全社会万亩以上葡萄提质增效,新增5000多万元,比2018年增加2000万元。宏远合作社也位列《2019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被评为国家、省、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合作社发展进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帮助。"
专家现场指导图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长期从事果树技术研究的专家马军看到项目成果给人民带来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忍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适度规模发展精果业是云南果业突破重围、实现价值竞争的必然选择。”“种”和“土”是种植的两把钥匙,“鲜”和“熟”是收获后增值的两把钥匙。我们不仅要注意种植得更好,还要注意如何销售得更好。在更好更现实地写好田间“论文”的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利益留在云南,留在果农的钱包里。”
据了解,葡萄的绿色生产和品质改良是“云南省特色水果品质改良和优势品牌创建”重大专项的重点研发内容之一。项目各参与单位利用收集到的181个葡萄资源进行杂交育种,从44个杂交组合的8000多株单株中筛选出7个表现较好的新品系(其中3个已申请DUS试验)。2019年,“阳光玫瑰”葡萄核心示范区在宾川、永胜等地建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0%以上。当年收获1330吨,总产值7980多万元,平均亩产7万多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建立葡萄核心示范区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目前,它已服务于企业等18个商业实体,在该省培训了1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和合作社培训了1800多名果农。
作为一个省级重大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冰川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林泽说:“专家们严格检查我们种植的每一个环节,细化每株留枝量、挂果量、每穗留果量。对各基地进行测土,实现精准配方施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生产的葡萄品质好,销售价格高。2019年,我基地的‘阳光玫瑰’葡萄荣获‘云南省十大名果’称号,2020年被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地。这些收获都是依靠科技支撑的结果。”
绿色发展是果业发展的总趋势。如何解决高原特色水果产业绿色精细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从2018年开始,在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的支持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的工作部署,“抓有机、创品牌、培育龙头、搭建平台、解决问题”,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牵头, 与省内外领先的研究推广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形成省级重大科技项目。
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德玄说:“目前我们专业专项研究的特色优势水果有5种,分别是苹果、蓝莓、猕猴桃、葡萄和百香果。从2018年开始组织规划,2019年正式实施。这五种水果虽然种植面积小,但科研成果转化效果很好,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走的是科技创新支撑的标准化大规模种植之路,生态绿色食品之路,提高质量降低密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路。我们必须种植最好的云南水果,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口味。波兰云南的‘绿色食品品牌’。”
照片由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制成
“在昭通、大理、德宏、丽江、曲靖、楚雄、昆明、红河等8个城市种植了5种水果。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目标,整合云南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关键制约因素。通过健康种苗新品种选育与快速繁殖技术、水果绿色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水果采后处理与深加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综合研究与示范,形成标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作用,引领企业拓展市场,通过品质提升打造品牌,为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提供高效示范模式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专项科技项目“云南特色水果品质提升与优势品牌创建”主持人戴鲁源表示。
据悉,2019年,云南出口干果和鲜果的数量和金额分别达到百万吨和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干果和鲜果出口总额的%和%,首次超过山东,其中葡萄、苹果(梨)和柑橘排名前三,水果贸易顺差亿美元,居中国首位。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已成为云南高原果业优质发展的重要动力。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科技创新在行动,科技服务明显支撑。
在一排排葡萄架和葡萄丛下,总有一群研究人员,像蚯蚓一样松土,更像蜜蜂,不管风雨还是烈日
在采蜜,在田间地头继续书写着他们的科研“论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有哪些 高原农业
28日,省政府第五次“促产业、促跨越”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云南农垦集团围绕我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麟表示,“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高举高原特色农业旗帜,走出了一条发挥云南优势、突出云南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典、山地畜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型农业六大建设重点,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清香”四大名片去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比2010年增长86.9%,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比2010年增长89.3%。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万吨,比2010年增长13.7%。橡胶、咖啡和花卉的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甘蔗和茶叶居第二,蚕桑居第三和第五,马铃薯居全国第五。全省存栏生猪1万头,生猪1万头,分别比2010年增长27.2%和49.6%。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1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0% .水果和蔬菜的出口价值超过烟草,成为我省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十三五”期间,云南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供方结构改革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走高产、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一亿”行动计划。也就是说,围绕猪、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十大产业,打造产值100亿元的农业小巨人,打造产值1000亿元的主导产业,实现综合产值一万亿元的大农业目标。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强县,扶持一批重点园区项目和企业,推进产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济。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7700亿元,加上粮食等产业,我省第一、二、三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将...
云南高原湖泊过度开发 存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
原标题: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理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2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云南省大理洱海流域环境问题,认为大理州对洱海周边旅游业无序发展管控不力,未能整治矿山生态破坏,洱海周边生态遭到破坏,洱海水质呈下降趋势。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洱海部分污染物年均浓度较2015年有所上升,其中总磷上升27%,化学需氧量上升11%,总氮上升10%,综合营养状况指数上升8%,藻细胞数上升68%,高锰酸盐指数上升9%。年,洱海水质评价为三级,连续两年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二级水质要求。 据统计,2008年,洱海流域的餐馆发生了井喷。洱海流域核心区共查处违法建筑1084栋,在建餐饮客栈2498家,其中违规证照1947家。违章建筑和餐馆大量占用洱海湖滨带,破坏洱海生态环境。此外,2008年,大理市批准拆除洱海周边旧建筑,新建建筑,导致餐饮客栈无序发展,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部分湖泊在破坏居民退路和房产进入的同时得到处理。 洱海盆地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经调查,洱海流域57个非煤矿山中,非法开采9个,未完全取缔关闭27个,未进行生态恢复或恢复效果差的19个。如大理瑞泽建材厂凤起页岩矿等企业被责令关闭,长期以来料加工为名非法生产,以清理山体滑坡为由私自挖坑、盗采。 高原湖泊中,洱海并不是孤立的案例。22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监察局对云南省的审查和专项检查进行了反馈。年,除泸沽湖、抚仙湖外,包括洱海在内的其他7个高原湖泊水质均不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而且由于考核不严,有些工作很难落实。截至2018年5月底,洱海流域建成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约有80%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十三五九高原湖泊总体完成率只有20%。阳宗海环湖截污工程本应于2017年底竣工,目前尚未竣工,其服务范围内每天有6000多吨污水直接排...
云南高原上 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我的家乡在云南宁洱,那里有一万亩原始森林。蜜蜂生在山花里,长在森林里,伴随着一群别出心裁的农民。树洞里藏着琥珀色的蜂蜜。我想尽我所能保护这个珍贵的天然产品。 云南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 当你对生活犹豫不决的时候,你应该去云南。 宁儿,它生长在森林里。 独特的地形差异,让小区常年雾蒙蒙,充满仙气。 这里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城市的400多倍。 我是云南宁洱人。很多人听说过云南,第一印象是普洱茶,却不知道这个地方有多精彩。 每次遇到新朋友,他们好奇的时候总会问这些问题。山上都是茶树吗? 我告诉他们的是:如果说云南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那么云南省宁洱县应该是一个自然生长出来的地方。 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森林覆盖率69.9%。 不管天气是否晴朗,这里的空气总是明亮凉爽; 北上广的朋友抱怨气温快40度的时候,我穿着长袖,在树林里溜达;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高度活性的负氧离子,每次呼吸都能感觉到全身细胞被激活。 小时候胃不好。我妈会时不时去附近的山村给我买点蜂蜜,让我饭前喝一小杯蜂蜜水,减少食物对空腹的刺激。 在北京的那些年,生活的巨大压力逼迫着我,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更别提蜂蜜了。 我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差。终于过年回家了。脸上有几条皱纹的妈妈开心地看着我,递给我一杯蜂蜜水。 这种味道我忘不了,也不想忘记。 树洞里的蜂蜜 联系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蜂蜜时,它生长在树洞里,这是大自然赋予蜂蜜的最自然、最原始的存在形式。 宁洱的养蜂人通常修剪天然树洞,使蜜蜂更适合居住。当蜜蜂在春天被分开时,它们会跑到现有的洞穴里定居下来进行生产。 宁洱的蜜蜂对环境极其敏感,对生活环境也有严格的要求。杀虫剂是中国蜜蜂的致命杀手。如果你收集了一朵涂过农药的小花,蜜蜂就会出现功能紊乱而死亡。 幸运的是,这里有1700年的茶树。...
2019中国·云南蔬菜种业博览会暨云南高原种业小镇开园仪式
云南蔬菜种业博览会 一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认真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创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统一部署。会议的主题是“整合、创新和绿色发展”。大会将聚集国内外优质种子公司参展,集中展示优质蔬菜新品种。同时,建立“互联网蔬菜种业”、农业科普展示和技术交流平台,引进出口蔬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开发集成新品种种植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动云南蔬菜产业国际化。 展览园位于云南高原种业镇,梁王山现代农业园核心区。种业镇规划为“土地展示示范区”、“种子博览会展示区”、“田园体验区”、“森林木屋区”和“生产研究区”五个功能区。 种业博览会期间,蔬菜产业安全与创新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蔬菜种业、供应链、农产品等方面的专家,就蔬菜产业各方面的现状、问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昆明试验站主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姜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台湾省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台湾省水产学会会长,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杨亚军, 国内海关事务顾问就《云南蔬菜种业发展情况报告》、《云南蔬菜产业发展与品种创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思考》、《跨境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机遇与创新》、《海关稽查一体化背景下最新蔬菜出口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等做了主旨发言,谈及云南蔬菜产业和种养业发展现状,探讨蔬菜产业创新与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种植基地展示了全国近100家企业的1000多个蔬菜品种,包括番茄、辣椒、叶菜、甜瓜等适合在云南推广种植的优良蔬菜品种。以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的田间展示为主题,展示了近2000种蔬菜。为加快蔬菜良种推广应用,筛选推荐适合我省种植的蔬菜品种,促进蔬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大会组织了蔬菜品种评选活动,最终经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和市场调研,评选出“20大品...
花卷怎么做 昆明是高原吗?
研究人员为葡萄种植提供现场指导 人民网大理7月6日电(傅浩)一排排葡萄架整齐排列,枝头挂满了一串串葡萄。水果又圆又满,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果农忙着采摘、搬运、包装水果。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简称宏源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基地,收获现场一片繁忙,果农们汗流浃背,谈笑风生。 常年待在葡萄地里的宏远合作社董事长铁玉斌看着眼前的景象,红黑相间的脸露出了笑容。“我们今年的收入会比2019年好。非常感谢省农科院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们。2019年,我们700亩葡萄绿色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区生产“阳光玫瑰”847吨,收入5080多万元。核心基地示范户平均分红高达20万元。还示范带动全社会万亩以上葡萄提质增效,新增5000多万元,比2018年增加2000万元。宏远合作社也位列《2019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被评为国家、省、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合作社发展进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帮助。" 专家现场指导图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长期从事果树技术研究的专家马军看到项目成果给人民带来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忍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适度规模发展精果业是云南果业突破重围、实现价值竞争的必然选择。”“种”和“土”是种植的两把钥匙,“鲜”和“熟”是收获后增值的两把钥匙。我们不仅要注意种植得更好,还要注意如何销售得更好。在更好更现实地写好田间“论文”的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利益留在云南,留在果农的钱包里。” 据了解,葡萄的绿色生产和品质改良是“云南省特色水果品质改良和优势品牌创建”重大专项的重点研发内容之一。项目各参与单位利用收集到的181个葡萄资源进行杂交育种,从44个杂交组合的8000多株单株中筛选出7个表现较好的新品系(其中3个已申请DUS试验)。2019年,“阳光玫瑰”葡萄核心示范区在宾川、永胜等地建成,可溶性固形物含...
青藏高原湖泊 原云南**高原最新动态最大湖泊
云南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令人担忧 有九个高原湖泊和九颗高原珍珠。但是,当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回头看云南省的督查组时,发现九大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检查组组长朱今天(10月22日)对云南省说,云南省湖泊保护和管理“十三五”规划进展缓慢;另一方面,环湖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强度仍然相对较强。朱说,目前云南省对九大高原湖泊保护的一些规定不够严格,甚至为非法开发建设打开了方便之门。 朱透露,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时,《回顾》共收到群众举报202起。经调查,大部分未能调查整改到位。同时,云南省面纠正和假纠正问题明显。 湖泊周围九个高原湖泊的过度开发 由于云南省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地位低下,高原湖泊一些重点环境治理工程进展滞后。据朱介绍,截至2018年5月,洱海、滇池、杞麓湖高原湖泊治理“十二五”规划完成率未达到90%的要求,滇池流域完成率仅为77%。 同时,湖泊保护和管理“十三五”规划进展滞后。九大高原湖泊“十三五”总体完成率只有20%。其中,阳宗海“十三五”六大重点工程进展严重滞后。环湖截污工程应于2017年底前完成,目前尚未完工,其服务范围内每天有6000多吨污水直接排入环境。澄海“十三五”规划中所列的一些项目有“缩水”现象。澄海镇污水收集处理升级工程规划日处理量增加5000吨,实际规划日处理量仅为500吨。2016年和2017年,除泸沽湖和抚仙湖外,其他7个高原湖泊水质均不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朱透露,截至2018年5月底,2017年抚仙湖流域建成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有近50%无法正常运行;洱海流域已建成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约有80%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此外,大理市委、州政府、国土、林业等部门在推进“洱海流域乱砍滥伐造成生态破坏”的整治方面也比较松懈和不真实。洱海流域57个非煤矿山中,非法开采9个,关停不完全取缔27个,未进行生...
湘潭又一重点项目
万楼东路项目工地在建。红网时间5月15日湘潭(通讯员徐琳侯志远)5月13日,湘潭成发集团旗下房地产集团承建的万楼东路全线竣工。万楼东路位于河西万楼新城,长1.4公里。东起姜妍路,西至连城大道,穿越连城大道、西春北路、姜妍路,是连接连城大道与万楼景区最直接的大道。它的建成改善了万楼景区的交通环境,提升了景区的地理位置价值,促进了万楼5A景区的建设。它对万楼街居民和湘潭市民的交通、休闲和观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万楼东路也是一条景观大道。道路两侧榉树高大茂盛,绿草如茵,双臂路灯时尚流畅。从徐莱的微风中仰望,不远处就是湘潭地标的——万建筑。高耸的万楼和蓝天相辅相成,将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万楼东路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地产集团提升了政治地位,积极响应“百日争双过半”的号角,克服征收拆迁难题,克服恶劣天气,克服疫情对工期的影响,争取各方资金。安全工程不放松,工期颠倒,昼夜奋战。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收尾工作,拿下了全线竣工,省市公路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被市验收 相关阅读六大片区 烟台新增哪些重点发展区域明镜第一次见明楼在第几集 万楼湘潭 湘潭万楼最新动态明镜第一次见明楼在第几集 万楼湘潭 六大片区 烟台新增哪些重点发展区域湘潭又一重点项目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百度 复制网址 window._bd_share_config = { common : { bdText : '湘潭又一重点项目', bdDesc : '万楼东路项目工地在建。红网时间5月15日湘潭(通讯员徐琳侯志远)5月13日,湘潭成发集团旗下房地产集团承建的万楼东路全线竣工。万楼东路位于河西万楼新城,长1.4公里。东起姜妍路,西至连城大道,穿越...
湘潭又一重点项目
万楼东路项目工地在建。红网时间5月15日湘潭(通讯员徐琳侯志远)5月13日,湘潭成发集团旗下房地产集团承建的万楼东路全线竣工。万楼东路位于河西万楼新城,长1.4公里。东起姜妍路,西至连城大道,穿越连城大道、西春北路、姜妍路,是连接连城大道与万楼景区最直接的大道。它的建成改善了万楼景区的交通环境,提升了景区的地理位置价值,促进了万楼5A景区的建设。它对万楼街居民和湘潭市民的交通、休闲和观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万楼东路也是一条景观大道。道路两侧榉树高大茂盛,绿草如茵,双臂路灯时尚流畅。从徐莱的微风中仰望,不远处就是湘潭地标的——万建筑。高耸的万楼和蓝天相辅相成,将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万楼东路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地产集团提升了政治地位,积极响应“百日争双过半”的号角,克服征收拆迁难题,克服恶劣天气,克服疫情对工期的影响,争取各方资金。安全工程不放松,工期颠倒,昼夜奋战。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收尾工作,拿下了全线竣工,省市公路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被市验收 相关阅读六大片区 烟台新增哪些重点发展区域明镜第一次见明楼在第几集 万楼湘潭 湘潭万楼最新动态明镜第一次见明楼在第几集 万楼湘潭 六大片区 烟台新增哪些重点发展区域湘潭又一重点项目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百度 复制网址 window._bd_share_config = { common : { bdText : '湘潭又一重点项目', bdDesc : '万楼东路项目工地在建。红网时间5月15日湘潭(通讯员徐琳侯志远)5月13日,湘潭成发集团旗下房地产集团承建的万楼东路全线竣工。万楼东路位于河西万楼新城,长1.4公里。东起姜妍路,西至连城大道,穿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原云南**高原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