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纺织行业有两个项目获得了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分别是废涤纶高效回收利用与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项目、高性能特种针织面料织造技术与设备及产业化项目。所有项目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荐,获得2017年“纺织之光”科技奖。
废弃聚酯高效回收利用和纤维制备产业化项目紧紧围绕循环经济建设的战略要求,围绕纺织绿色发展的瓶颈。围绕废聚酯的综合利用,克服了聚酯纤维再生成本与质量难以平衡的工业难题。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服装、家纺、岩土工程等领域。世界上最大的聚酯再生纤维生产基地已经建成。
高性能特种针织面料的织造工艺及设备及其产业化项目,以高性能纤维通过特种织造工艺及设备织造的绳、带、网、管针织面料为重点,是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开发等的专用产品。该项目的成果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外的许多空白,满足了国家战略和重要民生的重要需求,促进了我国纺织工业的科技发展。
5.大纺织品帮助阅兵式,并以“科技、时尚、绿色”向祖国赠送礼物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国庆阅兵让人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军人的风采。阅兵的背后,有无数优秀企业的奉献和支持。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英姿飒爽的新礼宾服、军乐团表演服,到透气舒适的鞋靴,到高功能的飞行装备包、突击背包、防弹衣、战斗携带装备、各种徽章和肩章,再到鲜艳的五星红旗。甚至是庆典现场和观景台上再生的“红旗”地毯.这背后是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的默默贡献,用“科技,时尚,”
其中36个阅兵广场的306套服装,以及阅兵民兵广场、志愿者、合唱团服装全部由北京服装学院师生团队设计完成;解放军仪仗队新的礼宾制服和军乐团表演制服由江苏阳光集团设计制作;吉化集团共承担139个品种、1万套(件、对)装机生产支持任务;北京邦威高新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提供了相关的旗帜材料和运载设备材料。
6.中国纺织联合会与央视合作拍摄《穿衣革命》,见证行业70年的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服装业已经融入世界,繁荣的时尚背后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了向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展示中国服装业70年来的巨大变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其合作伙伴拍摄了一系列《穿衣革命》电影,于7月29日至8月2日在《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引起了业内和业外的广泛关注。该系列以多元化的视角,立足当下,兼顾历史,通过服装行业的最新变化,寻找变化背后的驱动力。
《穿衣革命》系列分为五集:《穿越时空》,《穿上新科技》,《潮流风向标》,《绿色新时尚》,《穿出中国范》,《穿衣革命》。从最初的简单穿着,到现在的“科学、时尚、绿色”的生活方式,这种历史的变化汇聚成了一个浓缩的景观。该系列带领观众穿越时间和空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1月22日,备受期待的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和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双双公布。纺织领域新增两位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和纤维材料。朱,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造主任,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文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舒适化、智能化研究,并取得了系统创新的成果。她提出并确立了热塑性聚合物纤维的功能设计思想和全过程的功能技术体系,解决了合成纤维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问题,开创了介观诱导制备智能纤维的新方法,推动了我国纤维品质由低到高、工业由大到强的巨大进步。
陈文星从事纤维材料相关研究工作,围绕纤维行业高效、节能、提质增效、环保的发展主题,开展了30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他为主要完成人的“管外降膜液相增粘反应器的创造与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使我国涤纶工业丝的工业技术从跟随型向主导型转变,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涤纶工业丝工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八、197个纺织产业集群通过重新评估,中国纺织联合会启动建设世界一流产业集群先导区试点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纺织行业最新动态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