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得到政策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将成为趋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它的新信号是鼓励和支持将承包土地转让给大型专业家庭、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些个人和机构将获得更多的国家补贴,特别是第一次。
评论:
据《证券时报》报道,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自愿补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然而,专家指出,农民在转让土地和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必须坚持一个前提,即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管理司司长孙中华认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必须保持一个底线,即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专家指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是创新农业管理体制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流转不允许强制命令,保证农民权益不受损害,农民要愿意流转土地并从中获得利益。
人大农委委员张小山预测,农业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旋律;扩大农业规模,培养新的农业管理学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小山说,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建立在土地生产力稳定提高的基础上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收入大大增加,保证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农业规模化经营可以实现双重目标,既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又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但张小山也指出,中国的规模化经营不同于西方的大型农场。因为中国的资源禀赋是人多地少,即使欧洲小,也比中国大很多。所以中国是中等规模的,一个农民不可能像西方一样管理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土地。
此外,今年的一号文件也特别重视农村土地的确认。通过确认权利,不仅可以消除承包面积与耕地证书上面积的巨大差距,还可以暗示下一步农村政策的方向。所谓权利确认,就是农民可以找到自己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并对这些土地权利进行认证,为创新农业经营实体、发展现代农业、探索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
专注于农业投资的新希望产业基金投资总监汤唯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政府解决。一是食品安全控制,因为目前以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运行机制会使包括使用相关药物在内的食品安全因素无法得到有效管理;第二,由于农民没有抵押物为其生产融资,难以与金融结合,农民贷款困难使农业经营缺乏活力;第三,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规模化的矛盾。
中部和东部地区持续的“失控”空气污染控制预计将成为两会的焦点
评论: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根据环境保护部卫星中心的遥感监测,29日上午,中国雾霾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这是今年以来全国第二次严重雾霾天气,北京一个月内连续四次被雾霾困扰。
最近相继举行了两次地方会议,代表和成员提交了关于空气污染控制的议案和建议。上海市农工民主党拟提交《关于加强在用机动车污染控制,创建环保维护站的建议》,提出建立环保维修站强制监控机动车,将目前的“静态管理”改为“动态管理”。新疆CPPCC成员建议高风险污染企业购买强制责任保险。
“今年的人大就在眼前。看现在的空气质量,不排除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今年人大的头号提案。空气污染防治一定会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一位长期观察两个协会舆论的人说。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将防治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进行约束性控制。今年,监测、信息发布和污染防治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包括此在内的6项指标将在113个城市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将在12月底前发布。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将于去年正式纳入监测范围,但仅靠监测是不够的,应该提出系统的治理方案。
PM2.5主要来自废气排放、工业粉尘等。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菜园)总工程师王晋南分析,对于大城市来说,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机动车尾气排放占空气污染的50%以上。随着北京等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在空气污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的重要性应该不亚于控制工厂、电厂等其他污染源。
来自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的专家VanceWagner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全国性的严格的政策来预防和控制机动车污染。短期内,应出台新的油品质量标准和配套的财税激励措施,以确保全国范围内硫含量低于10ppm的柴油的供应和使用,并确保国家级重型车辆的排放标准
能今年按时实施。中长期来看,应设立一个明确的引入全球最先进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全国性时间表。在社会各界关注大气污染治理之际,市场人士预计相关投资机会随之而来。
国联证券分析师赵心表示,PM2.5等颗粒物的严重污染将促使环保行业投资提速。从环保投入和GDP的对比关系可以发现,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虽然逐步提升,“十一五”已达1.41%,但总体比例仍偏低,环保行业的投资力度仍需加强。近期全国的雾霾事件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可以预期后续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力度将加大。
赵心提示把握三条主线的投资机会。首先是空气质量监测领域,检测仪器厂商有望率先受益。其次是除尘治理领域,从事大气除尘、工业粉尘治理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再次是硫化物、氮氧化物治理领域,因为氮氧化物或硫化物在空气中可生成毒性更大的硝酸或硝酸盐气溶胶,形成酸雨,对生态构成严重危害。
去年全年仅赚15.8亿元钢协会员企业去年四季度大幅扭亏
据中钢协透露,由于四季度实现扭亏,去年钢协会员企业仅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中钢协表示,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大,钢价大跌,使钢铁行业陷入极度困难。同时,矿商操纵矿价吞噬了钢铁行业微薄的利润。地方政府超前征税也加重了钢企负担。
中钢协数据显示,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税740.89亿元,同比下降54.33%,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累计亏损企业达23家,同比增加15家,亏损面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钢协数据,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共计亏损55.28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实现了大幅扭亏。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表示,去年7、8月份是最困难的时期,从9月下旬开始,由于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四季度经营有所好转,实现扭亏为盈。今年来看,目前企业反映经营形势严峻。
数据还显示,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与2011年相比增速回落5.8%。其中,钢协会员企业生产粗钢58905万吨,同比下降0.6%;其他企业生产粗钢12749万吨,同比增长24.8%。
点评:
据中证报报道,虽然从数据上看,2012年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已经下降。不过实际上,去年前三季度,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幅仅为1.7%,较上年同期回落了9个百分点。如此算来,四季度粗钢产量增速已有所抬头。
总体来看,产能过剩依然是困扰我国钢铁业前行的最大阻碍。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584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额5055亿元,同比下降2%。中钢协表示,虽然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总额比2011年略有下降,但5055亿元的投资总额仍然庞大,形成的新增产能势必加大当前产能过剩的压力。
“去年钢材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只要钢材价格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高于钢材价格。”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
以去年10月份为例,钢铁协会钢材价格指数环比仅上涨2.9%,但同期进口铁矿石订货价格比最低时(9月份第三周)上涨15.9%。钢材价格与进口铁矿石价格涨跌不同步,且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高于钢材价格,吞噬了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钢铁企业采购进口铁矿石成为高风险游戏,许多企业因为没有“踩准点”而陷入亏损。
进入2013年,进口矿石又上演了一波疯狂涨价行情。中钢协认为,这轮上涨由人为拉高价格造成。
中钢协表示,从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短短20天时间,进口铁矿石价格由115美元/吨,上涨至159美元/吨,涨幅高达38%。按每吨钢生产需1.6吨铁矿石计算,相当于吨钢成本上涨422元。同期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仅上涨106元/吨左右。而相应的这段时间钢产量没有增长,进口铁矿石也没有增加。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其根本原因不是供求关系发生大的变化。
“有的矿石供应商为抬高矿价十分露骨。1月16日矿价开始下探,某大矿商甚至逆向高价购入矿石提高价格。”张长富称。
此外,中钢协强调,高额税负以及地方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一些地方为保证税收向企业超前征税,致使本来微利的钢铁企业更加困难。据屈秀丽介绍,去年钢企应缴纳税899.64亿元,实际却缴纳了980.18亿元。
内需市场给力今年纺织工业运行将“前稳后高”
3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最新经济运行情况,201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去年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指出,内需对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作用更加突出,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3%。
点评:
据中证报报道,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化建设推行,内需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增速有所提升,带动纺织行业产销今年较2012年有所加速,预计全年行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走势。
对于纺织出口市场,高勇说,今年国际市场并不具备显著好转的条件,但并不会恶化,纺织行业出口形势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高勇还指出,由于内在动力增强与外部环境倒逼同时作用,促使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行业继续进步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京版房产税遭辟谣试点扩围迷雾重重
“北京房产税人均24平米起征”的传闻一经传出就遭到官方的辟谣。房产税试点扩围迷雾重重。
据证券时报报道,传闻源于某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北京房产税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到国务院相关部门,就等待批复了,如能获批,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就会实施。”“北京上报的方案建议对本市居民家庭给予人均24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指室内面积)扣除,相比较上海,北京的方案更加严厉。”
报道被网络广泛转载。官方则迅速给予回应。昨日上午9点24分,北京地税局官方微博“北京地税”发布微博称:“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经调查证实,我局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某报记者的采访,尚未接到上级部门有关工作部署的通知。”
上午10点10分,北京财政局官方微博“北京财政”亦发表“声明”称:“经核实,北京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未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未接到上级部门有关房产税工作部署的通知。”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昨日在微博评论道:“我不信(“北京房产税人均24平米起征”的传言),也劝诸位不要信。”但他强调并非不信北京有自己的试点方案,而只是不信“24平米起征”这个方案。
“北京房产税人均24平米起征”的传言虽遭否认,但房地产股还是遭受重创。房地产板块昨日早盘开盘后跌幅居前。至昨日下午收盘,万科、保利地产(600048)、首开股份(600376)、招商地产(000024)、金地集团(600383)等房地产股均出现较大跌幅。
点评:
房产税改革并非新鲜话题,自从上海和重庆试点房产税方案后,房产税试点扩大范围的消息就被反复提起。湖南湖北也先后传出要成为房产税扩容试点城市的消息。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汪康不久前则表示,房产税扩大试点方案难出。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纺织行业最新动态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