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使用的报表小程序
世界上至少有三种新冠肺炎变体,已经扩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最近,世界上至少发现了三种新冠肺炎变异株,并已传播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2月14日,英国首次报告在中国发现VUI变异株,这是英国最近新病例的主要毒株。南非的另一个变异株与VUI有相同的突变位点-()。尼日尼亚还发现了另一种新冠肺炎病毒,这种病毒与前两种病毒非常不同,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新冠肺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完成:中国人口的感染水平普遍较低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新冠肺炎不同疫区普通人群的新冠肺炎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普遍处于低感染水平,表明武汉市疫情控制成功,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
美国和墨西哥疫苗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
当地时间12月28日上午,宣布推出-19,这是其候选疫苗NVX-在美国和墨西哥新冠肺炎的三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试验基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将在大约115个地区招募3万名志愿者,其中三分之二将注射活性疫苗。
八名德国人接种了五倍剂量的新冠肺炎疫苗
德国地方当局周一表示,八名养老院工作人员意外注射了五倍剂量的新冠肺炎疫苗,但迄今为止没有造成严重的疾病影响。8人中,女性7人,男性1人,年龄38-54岁。他们是德国东北部斯特拉康镇一家养老院的员工。
嫦娥五号携带的稻种已经发芽
携带嫦娥五号登月23天,一批重约40克的水稻种子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诱变实验,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批飞向月球的水稻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日,记者在航天育种中心看到,一些已经上了月球的水稻种子已经发芽,正在准备后续研究。
2019年,30%的高质量国际论文来自中国
12月29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网上举行。会议发布《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 《科研机构创新发展报告》 《2020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等等。统计分析显示,2019年,共有39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190661篇。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居世界第二。
国家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揭牌
12月26日,北京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揭牌。据悉,基地规划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北靠科创十一街,南靠凉水河,西靠静海路,东临静海九路。是开发区人工智能企业密集区,拥有JD.COM、小米、小马营、神武仙、AVIC智能等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北京市五部门发文禁止发表项目基金获奖论文
日前,北京市五部门发文,提出要建立健全工作作风、学风和科研信用责任制及工作机制,弘扬和践行新时期科学家精神,并强调不允许动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资金(专项、基金等)。)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工作任务)经费奖励发表论文。
中科院科技助力江西高安陶瓷清洁发展
苏大教授开发的纺织品抗病毒抗菌率达99%以上
近日,苏州大学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陈成功研发出长效抗病毒抗菌纺织品。纺织面料抗病毒抗菌率达99%以上,多次洗涤效果依然显著。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英国科学研究不离开欧盟:研究人员仍然可以得到欧盟的资助
据《科学》 (Science)新闻报道,根据英国与欧盟12月24日达成的长期贸易协议,英国科研人员在英国离开欧盟后,仍有权向欧盟申请科研经费。长期贸易与合作协议共1246页。根据该协议及其所附声明,作为对欧盟预算贡献的交换,英国将加入HorizonEurope,该公司将在未来7年投资850亿欧元。但是,这个预算计划的分配权将完全归欧盟国家所有。
世界上第一颗木制卫星将于2023年发射
日本京都大学和日本住友集团的子公司住友林业(SumitomoForestry)将共同开发世界上第一颗木制人造卫星,预计将于2023年发射。当卫星返回时,它将完全燃烧,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也不会留下残骸。住友林业表示,该团队正在积极开发能够抵抗温度变化和阳光的木质材料。
长距离高保真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
美国研究小组利用现有的材料和最先进的量子器件,建造了两个测试站,在44公里的长距离内首次实现了保真度大于90%的量子隐形传态。这项研究是建立未来量子互联网的重要措施,否则将在安全通信、数据存储、精确传感和计算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韩国人造太阳打破世界纪录,以1亿度跑了20秒
11月24日韩国的人造太阳,在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而且运行了整整20秒的时间。而此前的纪录,是由中国的东方超环,在今年4月创造的近10秒1亿度,韩国这一次的记录厉害的地方在于,完成这个过程他们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我国六年调整硕博学位授权点2600余个
教育部近日公布,经过6年的实施,各单位累计撤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600余个,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000余个,对引导学位授予单位主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省明年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方案公布:实行3+1+2模式
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29日发布《辽宁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历史等6门科目,由辽宁自主命题。
港澳台学生1月1日起可报考内地高校研究生
教育部于近日部署了2021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工作,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5日,报名网站为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https://www.gatzs.com.cn)。网上(现场)确认须在2021年1月31日前完成(具体时间安排由各报考点自行确定并公布)。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间为2021年3月1日至15日。
重磅!施一公团队再解阿尔兹海默重要蛋白结构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9日凌晨0时,《细胞》(Cell)发表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首次完整展现了-分泌酶结合底物与药物的全过程,为了解-分泌酶活性调节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蓝图,也将极大地推进下一代-分泌酶抑制剂及调节剂的设计与优化。
与意识感知相关的脑区
据一项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麻醉和睡眠时的意识变化由相同脑区中的神经网络控制。研究发现,大脑下丘脑、前后扣带回和角回的血流在对周围环境失感知(disconnected)时明显减弱,在具有对外界的感知能力(connected)时增强;血流状态与睡眠和药物无关。这项研究对相关脑区的阐述,或能促进科学家对意识形成的理解。
可同时作为冰箱和发动机的量子热机
近日,在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一篇论文中,日本科学家团队通过理论描述一种新型量子热机,并通过实验证实。他们利用具有周期性可调制能量间隔的二能级系统,实现了最小化的通用量子热机。
减少基因编辑蚊子对环境的基因污染
一项发表于《自然科学会报B》的研究提出,在引入新基因的同时,也引入DNA切割酶和一小段昆虫自身DNA的重复序列。一旦切割酶将DNA链切断,细胞核中的DNA修复酶就会被激活,寻找断裂处周围的重复序列,并删除被引入的新增序列。这样,在种群中传播几代后,引入的基因能被自然降解并消失,不会在环境中持续存在,避免人为引入基因对环境造成永久影响。
寄
生虫感染时,肠上皮细胞会警告免疫系统
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隐孢子虫感染后,肠上皮细胞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研究人员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会使得肠道上皮细胞激活Nlrp6介导的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并通过炎症小体Caspase-1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当小鼠的肠道上皮细胞不再表达Caspase-1时,会遭受更严重的感染。
地球早期DNA链的合成机制
在一项发表于《应用化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种简单的化合物磷二酰胺(diamidophosphate,简称DAP)能将脱氧核苷连接成DNA链,且当脱氧核苷中的碱基(A、T、C和G)排列不一样时,连接的效果更好。这一发现进一步解释了早期地球上DNA链的产生过程,并支持早期DNA-RNA杂合链的复制或促进了生命演化。
高产土壤具有高的碳氮资源利用效率
微生物是土壤物质转化的驱动者,微生物多样性越高通常被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越强,然而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碳氮元素转化及利用效率的关系并不明确,严重影响优质土壤资源保护和中低产田改良。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谢祖彬团队揭示了高产土壤具有高的碳氮资源利用效率及其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SoilEcology,GlobalChangeBiology和PlantSoil上。
泥石流预警和动力参数反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何思明团队博士张振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森林、雪与景观研究所以及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合作,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泥石流地震动信号的反演分析模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上。
新策略让膜蛋白靶标有望成药
近日,香港大学、重庆大学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就靶向活细胞表面膜蛋白提出新的药物策略。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针对膜蛋白发现配体分子和抑制剂的有效方法,解决了传统研究中以膜蛋白为靶标进行药物研发的难题。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化学》。
感到孤独?原来你的脑特征不一样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约4万名中老年志愿者的磁共振成像、遗传学和心理自我评估数据,比较了经常感到孤独和不经常感到孤独的参与者的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结果显示,孤独者的大脑有一种特征让他们与众不同,而这取决于不同大脑区域的体积变化,以及这些区域在大脑网络中如何沟通。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人工种子最新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