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词为城市人的融合开辟了新的空间
最近惠州大型项目签约落户频繁。总投资约600亿元的万友(惠州)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落户仲恺高新区;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惠州湾工业新城签约,计划建设世界级工业新城.
两者看似互不相关,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聚焦惠州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区位条件,日益便捷的综合交通。
(惠州)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高新区通湖湿地附近,位于惠州“丰”交通主框架中轴线西侧,周围有城市快速路和城际轨道;惠州湾工业新城规划位于惠州市东南部,地处惠州“丰”交通主框架南北、东西两个交通轴线带动的区域,靠近深水和沿海地区,依托机场和海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这种情况很多。惠州一号公路旁边,两个工业园区正在崛起。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今年落户5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55亿元;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已与裕信公司签署总投资约159亿元的框架协议,正在与恒力集团洽谈总投资400多亿元的大型项目.
惠州签约落户的5个数据中心项目清单
这背后是惠州抓住“两区带动”的机遇,加快“丰”交通建设,以交通带动产业,以交通支撑城市。
逐步开放的“黄金通道”将支撑经济走廊,为惠州开辟融合生产城市人群的新空间,加快建设适合居住、工作、旅游的优质生活圈。
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透露,依托“冯”交通主体框架,将大力推进金山新城、高铁南北站新城的规划建设,各县区规划建设新城群,形成“17”新城群发展模式。
惠州还将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硬连接”和体制机制“软连接”。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参与以深圳为主体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共建深圳-东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与东莞合作打造东莞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区。
"交通第一,产业为本,是国际三大大湾区的发展规律."陈鸿宇认为,在惠州新一轮发展中,交通运输必须先行。惠州要实现产、城、人、海一体化发展,需要依靠“丰”的交通实现内部联系和外部沟通,不断优化商业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工业项目落户发展。
借助轨道交通和“充裕”的交通,连接广州、深圳和香港,打造“双带”,惠州有望乘风破浪,实现两万亿美元产业的梦想。
观察眼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广汕高铁最新动态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