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

admin 3280 14
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与近期

2019年余额不足。

每年年底的盘点也是对今年的总结,也是对2019年你在金融市场上所犯错误的回顾。我希望在2020年,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每一个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折射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消费、投资、理财有关。总的来说,2019年的金融界并不平静。回顾2019年金融界的热点事件,不要让每个人都遭受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

先是奔驰女哭着掏出分期买车的招数

陕西Xi某女车主花66万买了一辆奔驰CLS轿跑。3月28日新车离开4S店院子前,发现车发动机漏油,要求退款或换车。但是经过几次争论,女车主被告知不能退款,不能换车,必须按照“三包”政策换发动机。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此事。

然而,事情的焦点是。在买车过程中,女车主被4s店诱惑,以低利率开了奔驰金融,被迫支付1.5万金融服务费。根据曝光的录音,发现女车主质疑她在购车过程中被收取了1.5万元的奔驰金融服务费用,但她不知道服务在哪里。

金融服务费是多少?很多人都有过分期购买商品的经历,比如买手机、买车、租房、教育培训等。除了正常利息,还有所谓的服务费,咨询费等等。那么,分期付款购物过程中收取服务费是否合理呢?

不仅如此,现在当我去4S商店买车时,销售人员都在积极推荐分期购买。你说我不缺钱,可以全款买,态度立马转了180,一脸不情愿。事实上,随着汽车市场的饱和,全额买车已经让经销商赔钱了。经销商之所以推荐你分期付款,是和贷款机构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利润分成来源于你的还款利息。

所以分期购物一定要慎重。首先问一下这些服务费是什么?怎么算?特别是服务费是否提前收取?收费多少?毕竟羊毛来自羊,这是消费者的成本之一。而且如果提前收取服务费,按照现在的政策,有涉及砍头利益的嫌疑。

第二,骑白马不一定是王子。

银行可能不会出售理财产品

有一句话特别搞笑,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太子,刘备和唐僧也是。这句话在2019年招商银行钱端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

招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去招商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原来是互联网服务公司钱端的理财产品。这是以前发生过的。爷爷奶奶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买的是保险或者私募。

今年,招商银行与共同基金第三方服务商广东钱端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端公司)因逾期14亿元资金陷入激烈的口水战。一方面,钱端公司强行承认招商银行的米歇尔普拉蒂尼,要求后者共同协商14亿逾期产品的处置方案;一方面,招商银行慌乱地疏远了关系,坚称双方已经解除合作,逾期事件与招商银行无关。

从这个事件中不难看出,招商银行和钱端公司之前确实有合作关系。大多数投资者通过招商银行的推荐下载了钱端公司的投资理财APP。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招商银行在投资者面前介绍了钱端。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金融街代理机构代销金融产品的问题,投资者如何能清楚地看到如何购买金融产品。

一般来说,当人们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无论他们是否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真的是需要一个很长的点心,看清楚了就可以买。不要相信品牌,看合同。在这个阶段,没有财务管理是完全安全的。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首先要明白,你投资的是真钱。

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与近期

此外,投资者必须清楚地看到投资促进。无论是谁推出的投资产品,投资者最重要的是看清楚投资对象是什么。有投资人说我不看,或者不知道从哪里看。如果通过互联网购买产品,应该看产品手册或者产品详情。如果看不清楚或者觉得有异议,不要盲目购买。

如果从金融机构购买产品,或者从代销机构或理财公司购买产品,必须向相关人员索取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文件等文件。

我们必须记住,别人推荐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认可信贷。投资者一定知道这一点。无论是促销还是代理销售,都与产品的卖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理财产品存在风险,最终责任在于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因此,投资者必须知道他们购买的金融产品是谁发行的。

第三,嗜血

校园贷款,再次蹂躏象牙塔

校园贷款问题从2016年到2019年一直火着。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和政策,教育部门对校园贷款风险进行了预警。还有一些非法组织在象牙塔里借钱给大学生。

很多媒体都曝光了校园贷款暴力催收砍头的问题,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极大地影响了金融秩序。

首先,高利息的校园贷款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许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使去工作,每月的收入还是要还高利贷,这已经成为了伴随而来的噩梦,甚至有些人成为了贷款奴隶。

其次,就整个金融环境而言,部分网贷平台是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就是说相当于把金融机构的钱放到学生身上,可以理解为借刀杀人。贷款公司扮演资本中介的角色,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相对较小。因为,最终的债权是金融机构的,一旦大量借款人违约,或者造成风险集中爆发,金融机构的资金必然遭受损失。

最后,校园贷款、校园分期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2019年,由于环境、政策、运营等原因,很多P2P或网贷平台开始转型为助贷、现贷,市场竞争相对激烈、饱和。

当市场上类似的商家太多的时候,一定要打一场宣传战,借助在校学生的特殊属性,开始引导没有偿还能力的群体过度消费。说白了,如果不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款,贷款产品就会泛滥整个校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贷款用来支持贷款,循环贷款的情况就会加重。

所以,大学生们,引以为戒,不要为了面子和虚荣心花太多钱,更不要向校园贷款,否则会陷入泥潭。

第四,让投资人重新圈地,诺亚

踩雷后面有很多雾

诺亚踩了雷成星,在金融界和私募圈引起轩然大波。最寒心的是投资人。

根据诺亚财富发布的公告,本公司上海格非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格非资产)发行的产品为诚兴国际控股的关联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额34亿元人民币。成兴国际控股的实际控制人最近因涉嫌诈骗被中国警方拘留。

同一天,诺亚财富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汪静波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函。

据汪静波介绍,核心企业一系列资金的投资目标主要是就其与北京JD.COM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向成兴国际(以下简称成兴)相关方提供供应链融资.目前与诚兴相关的基金确实存在风险。作为一名管理者,格非在发现风险因素后会尽快采取行动,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JD。COM回应:此事与JD.COM无关。诚兴与JD.COM就外部欺诈伪造了一份商业合同。我们对这一行为感到震惊,并与受害公司合作报案。

这又是一个萝卜章事件。但从根本上说,核心问题是投资目标不明确。

所以,这次事件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在发行基金产品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未能履行调查义务。没有判断标的资产的真假,或者存在一定的内部监督和串通行为,也没有审核相应的信息。但是应收账款融资确实存在欺诈成本低的现象。风险控制只靠表面或者合同来判断,很难获得真实性。

这样产品底部就有问题,必然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说白了就是地基不稳,楼迟早要塌。但是投资者不了解底层产品设计,所以在购买时往往只关心收益和支付,而看不到本质。建议投资者看不清底层就不要购买理财产品。

不要听销售人员虚张声势,不要看品牌大小。毕竟你扔的是真钱。

v、

借钱=买保险?保险搭上了网上贷款的顺风车

今年各种网贷平台持续火爆,无论是现贷模式还是助贷模式。借款人惊讶地发现,在借款过程中,贷款平台还捆绑了各种保险。什么样的人身意外险?)什么医保之类的。

借用《让子弹飞》的一句经典台词:你给我翻译,有什么他妈的惊喜?

毕竟没有保险我是不会借钱给你的。金融进入流量时代,都是流量造成的。

之前很难找到重点和交集的借贷和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扩张,保险也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最好是借助庞大的网贷客户群来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

众所周知,网贷平台的客户很多,流量大,大部分贷款业务一直以小为主。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吸引大量流量的是点对点借贷平台。如果每个人都能自己买保险,虽然只是几百几千块,但也不是小收入。

此外,这种强制搭售保险也有切断利益的嫌疑。在整个借款过程中,借款人达成一个贷款要约,在贷款过程中,借款人必须购买保险才能获得贷款。这样,对于借款人来说,贷款金额实际等于:贷款金额-保险费用=实际贷款金额。

你必须先交钱,然后才能拿到钱。这种行为触动了砍头的兴趣。有些保险更诡异。虽然是保险,但实际作用是保障。卖保险是为了防止客户逾期。如果客户逾期,保险相当于履约保险。

裸奔套路!

因此,今年监管部门停止了保险公司通过现金贷款等网贷平台销售意外伤害保险。监管部门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全面开展业务调查,立即组织对与现金贷款等网贷平台合作开展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调查,包括是否开展合作、合作平台名称数量、保费收入、保险金额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赔付、客户数量等。

总之,2019年很快就过去了。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即将成为历史。但是踩雷踩坑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再次被骗。2020年,金融风险监管和金融风险化解仍将继续。也希望金融企业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诚意。也希望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能淡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能淡定。

2018年十大金融事件

编辑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与贫困作决定性斗争、同步赢得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内部压力,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准确脱贫、防治污染三大攻坚战中,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提高,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继续推进,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也在增加,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采取更多的改革方式,运用更多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努力做到“巩固、提高、升级、畅通”八个字。

以此为背景,我们专门选取了2018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进行回顾,并邀请了一批业内专业研究人员逐一进行探讨分析,以飨读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度解读,希望关注中国金融的各界人士在回顾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为2019年中国金融的新发展、新突破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

它对银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颁布的《国际财务报表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于2018年1月1日生效。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这一标准,包括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2017年,我国财政部先后发布了4个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目前,我国a股上市银行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与国际接轨;其他a股上市银行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其余非上市银行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

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和发布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社会各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诸多批评。初衷是为了提高原标准的主观性、复杂性和顺周期性。新准则改变了金融工具分类的思路和方法,调整了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许多变化是必不可少的,这将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银行资产的确认和估值发生了巨大变化。

金融资产的分类逻辑已经从过去基于持有意图的主观判断转变为基于“合同现金流特征”和“商业模式”双重维度的分类,判断标准更加客观透明。新的分类思路强调金融资产的实质性契约安排,根据现金流特征描述金融资产是否是类似于基本信用的产品。符合这一条件的金融资产可以按摊余成本计量,否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多层嵌套的资产管理、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需要深入底层资产,测试其现金流特征。因此,如果银行业大量非标准投资的定价方法发生变化,将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基于历史信息的摊余成本计量。新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资产投资业务的本质,提供更多相关的价值信息。

银行拨备水平明显提高,风险管理更加精干。

新准则打破了只有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计提准备金的思路,要求所有金融资产、部分表外资产和或有负债在初始确认时根据前瞻性信息进行估计和确认。新准则提前了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银行业的计提水平。新的处理模式体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路和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框架,是微观层面银行资本反周期管理的具体举措,有助于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新准则促进了风险因素在资产评估和收益确认中的反映,进一步释放了资产方的风险,巩固了资产质量,提高了信用风险的量化计量和管理水平。

银行利润波动加剧,资本充足率存在压力。

随着资产分类的变化,更多的金融资产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这种变化计入当期损益,导致银行业利润波动增加。特别是对于资产结构以非信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利润波动会更加显著,可能成为常态。此外,拨备水平的提高也会对银行业的净资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a股上市银行和其他即将实施新准则的非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和资本状况不同,影响也不同。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业应该充分利用新标准带来的资本缓冲时间窗口,创新资本工具,及时补充资本。

银行管理和投资策略正面临相应的调整。

银行应重组现有产品的合同条款和业务模式,评估新标准带来的财务后果,并相应对投资策略和业务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完善产品结构设计和管理模式,完善产品定价管理,调整相关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方式;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促进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风险收益匹配,提高报告信息的客观性和透明度,引导银行业回归更加稳定合理的运行。(曾刚)

银行保险主管合并登陆,

金融监管开始了新的征程

银行保险主管合并登陆

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号文件发布,明确了原银监会与原保监会的职责整合,成立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将起草银行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分配给中央银行,并按照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正式确定了“一会一线两会”的金融监管新格局。2018年4月,银监会揭牌。11月,银监会“三定”(职能配置、内部结构、人员编制)方案公布,并根据新的部门设置进行操作。12月初,中国银监会省级机构揭牌。

银行保险与监管合并的历史沿革及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金融市场分工、专业化等变化和需要,我国进行了多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90年代初以前实行“统一”混业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承担金融监管职能。1992年至2002年,随着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管理改革,金融分业监管趋势明显。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分别成立于1992年和1998年。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正式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分业监管机制很好地适应了金融市场成长期的需要,为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和开发人员一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结合国内金融实际的历史性改革。它不仅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趋势。鉴于银行与保险产品功能的交叉融合,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不断深化。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业务特点、监管规则、监管工具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注重自身的风险收益匹配、资本收益匹配和期限匹配管理,监管则注重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银保监管一体化可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解决监管缺口、交叉监管、监管职责不清等问题。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在加强银行业和保险业协调监管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建立一个监管有效、体系完善、功能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国证监会仍然有必要专门研究证券业的监管机制。同时,要加强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整体协调作用,落实银监会和央行的人事安排,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责任,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改革任重道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银保监合并也面临内部整合、职能定位、与相关部门政策协调等问题和挑战。要加快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实现自身业务连续性、功能整合和文化沟通,构建高效、系统、科学、规范的职能。进一步明确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的立法权和审慎监管权,明确制度制定和实施、行业监管和发展管理的职能。更加注重监管协调机制的落实,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与行为监管的融合,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统一性、专业性和渗透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做好事,继续推进灵活、有效、协调、适应金融市场特点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建设,切实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优质发展。(吴汉峰)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正在深化。

步伐明显加快

2018年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再次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开放力度明显加快。2018年4月,Xi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外资入股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限制的重大举措,应得到保证,同时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建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2018年4月11日,易纲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和具体措施,明确了11项金融开放政策,明显加快了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此后,中国在2015年重启,由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压力,暂停了QDII、QDLP等新批准的配额。放开合格投资者和资金汇出限制,取消本金锁定期要求。2018年5月,中国还向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开放支付服务市场准入,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6月28日,中国发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外资股比例限制,平等对待内资和外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设上限。8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号公告,正式宣布取消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单股20%和总股份不超过25%的限制,实施与境内外资本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10月25日,中国保监会网站公开征求关于修改《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相关限制。11月28日,银监会发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修订稿),适应《条例》的变化,重点从多个角度放松准入、简化监管,明确了外资银行机构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的适用原则。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手段。可以预见,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会放缓,但随着经济金融行业的发展,协调和监管会加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对外开放进程会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是继续推进金融业全面开放,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落实2018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是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此外,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沪港通和深港通,尽快推出呼伦通,促进国内外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加快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改善外资金融机构经营的制度环境,增强法律和政策制定的透明度。

第二,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高市场对汇率的决定能力,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的灵活性。

第三,要紧密结合对外开放和加强监管,采取适当的配套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和完善与金融业对外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注重弥补监管体系的不足,保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吴旭川)

出台了新的资产管理条例,

引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2018年,一系列资产管理新政策出台,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方向发生重大变化。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拉开资产管理新规系列政策序幕。O

目前,包括五大银行在内的20多家银行已宣布将设立理财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而言,新资产管理规定的有序出台符合理财市场的实际情况。短期内,各类资产管理业务实体或多或少都会承担监管成本和转型阵痛,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长远来看,新的资产管理条例确立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纲要”,规范了市场行为,保护了投资者权益,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符合中央保持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宏观政策方向。

然后在2020年底,新资产管理规定过渡期结束时,银行的理财业务需要做一些工作。一是按照新资产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业务整改,包括产品侧和资产侧的业务安排,并编制具体的整改计划,提交监管部门。二是推进资产管理业务模式转型,包括优化资产和产品结构、开发创新净值产品、安排非标准资产处置和报表归还等。三是理财业务向理财子公司的转移,包括公司架构设置、人员调动招聘、核心能力建设。

总之,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指导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如何变化,都要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回归资产管理的原点,以新的规定引导新的资产管理进入新的时代,引导银行理财在风险控制和风险隔离的前提下直接服务实体经济,融入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局。这既是银行融资新起点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银行融资的最终经营目标。(王光宇)

数据治理被纳入公司治理,

明确数据价值实现要求

为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国保监会于2018年3月1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号文件。在充分吸收各界合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于2018年5月21日正式发布。提出了数据治理的一般要求,从过去的数据质量管理到数据治理层面,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的数据治理体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年,数据治理与公司治理评价和监管评级挂钩,数据治理的组织架构首次升级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董事会承担数据治理的最终责任,并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首席数据官,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建立问责和激励机制,确保数据管理的高效运行。这是国内金融业首次对CDO提出监管要求,充分体现了监管机构推进数据治理的决心。除了首席数据官和领导管理部门之外,本《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还具体规定了业务部门的职责、岗位分配和数据问责机制,要求业务部门负责本业务领域的数据治理,设置专职或兼职岗位,管理业务条线的数据源。同时,特别强调业务部门要加强数据应用,将数据应用嵌入风险管理、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一方面,早在2011年银监会就颁布了《指引》,对银行业监管统计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原则。经过多年的积累,从监管数据向综合数据管理的转变,也是金融机构构建全面、科学的数据治理体系的要求。

相关阅读

  • 2017十大金融事件大盘点
  • 互联网金融近期十大事件
  • 【smm盘点】2017镍行业最热门的五大事件
  • 这是2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019年底最重大的金融事件 可撼动未来世界格局
  • 2018年十大金融事件
  • 2019十大金融事件
  • 华为honor COM
  • 阿拉善网红热门事件
  • 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588.html

    标签: #近期最热门的金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