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也将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在我国,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最基层的组织,村级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执行的具体实践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他们“官”虽小但管的事不少。当今全国农村千千万万个村官,在新形势下,应当以怎样的精神风貌,承接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如何当好新时期的“村官”?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位来自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一位“村官”李全顺,他的创业经历和村官历练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采访手记
早闻河南有个“爱民村官”李全顺,他的美传有很多:艰辛创业,诚信经营,扶贫助困,最老爱幼,善爱乡邻,重教奖学,为国分忧,救灾捐款,更有甚者,他竟有300位“老爹”、“老娘”,村民家里不供奉神仙牌位,却敬奉着他这位党员村官的画像,村民将他的事迹编成歌谣、豫剧四处传唱……。一个企业家,一个村官,能让村民敬仰到如此痴迷的程度,的确令人膛目。
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那些精彩感人的传奇故事?在他人生路上,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的历程呢?
在喜迎党的“十八大”前夕,我们采访了这位“全国建设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全国优秀党支部书记”、“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全顺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乡市卫滨区西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全顺。
爱民立德篇:
他是一个孝心“儿子”,赡养着乡邻300多位老爹、老娘
6月22日上午,我们如约采访了李全顺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然而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这次采访是从以泪洗面开始……
“我自幼半岁丧父,家庭贫穷,母亲含辛茹苦的把我拉扯大。家里没钱上不起学,母亲就带着我割草砍柴。当时我们割来的青草,几斤青草才嗮成一斤干草,二斤干草才卖一分钱。就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供我上学。有一年,我考试得了第一名……。”李全顺句句肺腑之言,低沉而悲伤的语调,让采访现场气氛一下低沉起来,动情之处,这个敦厚朴实、刚毅的汉子甚至悲出声来,我们情不自禁地也跟着他以泪洗面,静静地倾听着,记录着。
李全顺回忆说,为了摆脱贫困实现梦想,当时怀揣仅有的180元钱积蓄,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雨四处筹措资金,用向亲朋好友借来的3万块钱,租下卫滨区平原乡西高村的一块荒地,建起了一座小厂,凭靠“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经过风风雨雨的艰苦创业,当初的6人小厂已发展成拥有注册资金1亿元,员工200多人的中型企业。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邻的大力支持。我把党来比母亲”(他引用雷锋这句话—注),把乡亲长辈当爹娘”,李全顺哽咽着说。
贫穷和苦难磨砺了李全顺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性格,致富思源,感谢党恩回报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一心为民是李全顺的优秀品格。
“我出生在农村,不到半岁,父亲就因过度劳累和疾病缠身离开了人世,那时家里没饭吃,身体虚如的母亲背着饿的哇哇直哭的我,挖野菜,剥榆树皮吃我深知农村的贫穷和落后,农民的累和苦。苦难的经历使我诠释了“贫穷”两字的全部意义。我不断激励自己,顺境当锻炼,逆境当磨练。而时刻不忘感党恩,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党增添光彩。
卢展工书记形容“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的河南人的优秀品质和光辉形象在李全顺的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大爱无疆,感恩回报,自敬老开始,从爱幼延续。
在走访中得知,李全顺把西高村和十里铺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亲切的称为“老爹”、“老娘”。从2005年5月起李全顺为西高村60岁以上的“老爹”、“老娘”献上了一份孝心,每月18日给每位老人发50元生活费;从2009年6月开始,每月16日,李全顺又为十里铺村60岁以上的“老爹”、“老娘”每人发50元零花钱。冬季,李全顺给“老爹”、“老娘”每人发两件军大衣、电热毯、太空棉被、毛毯、床单、毛巾被、枕头的物品;重阳节时,他再给“老爹”、“老娘”们每人再发5斤鸡蛋和5斤白糖。
2011年,李全顺支出20多万元,分别带领西高村和十里铺村老人到延安和北京旅游,圆了大多数老人到革命圣地延安和首都北京的转转看看的心愿。在延安和北京,老人们仿佛一下子年轻起来了,激动、快乐之情布满了老人们久经风霜沧桑的脸上。李全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他看来,老人的幸福快乐就是他这个“编外儿子”的最大心愿。他无暇欣赏绮旎的风光,一路上左牵右扶,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老爹”、“老娘”。重阳节,李全顺带领西高村的“老爹”、“老娘”去旅游,请他们看戏、看全国跳伞锦标赛,到北京天安门观光,到青岛、日照赏景。
2011年母亲节,李全顺在新乡怡园广场为200多名“母亲”举行专场演出。8位鬓角满霜的老人站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唱着“走呀走呀走呀走,夕阳足迹遍九州,我们偎着李全顺,日子甜在心头。走呀走呀走呀走,关爱老人唱全顺,热泪满面流,”老人们用歌谣的形式把满腔的感动送给了他们这个“编外儿子”--李全顺。65岁的吕巧珍老人抹着眼泪说:“我们是看着全顺兄弟流血流汗干起来的,他挣的也都是血汗钱,一个外村人,跟咱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到底图个啥啊!他又能图俺们个啥啊!”。
2011年4月,李全顺个人出资1万元,为西高村和十里铺村的300位“老爹”、“老娘”免费体检,在李全顺心里,“老爹”、“老娘”的身体健康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李全顺说:“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会不遗余力地践行,我现在资助者300名和我没有血缘关系的“老爹”、“老娘”,每月定期给他们生活补助。今后我将继续带领群众致富,让两村的“老爹”、“老娘”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西高村、十里铺村有我300位‘老爹’、‘老娘’和众多兄弟姐妹,是他们的支持成就了我的今天”,李全顺坦诚地说着“他们在我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哪怕我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他们受罪。”
李全顺成了西高村和十里铺村老人们心中的“儿子”。有一年春节刚过,西高村的“老爹”、“老娘”们拄着拐棍,给李全顺送来了“关心老如父母,父母愿儿一生平安”一面锦旗,表达了老人们的感激之情。
说起李全顺,村民李贵军夸个不停。“李全顺在我们这一代可是名人,大人小孩儿没有不认识的,没有人不说他好的。李全顺自己掏钱为村里打井修路、安灯架桥,还给我们老年人发钱发物,带我们出去旅游,比我儿子还孝顺呢。他做的好事太多了,数都数不清!”李贵军说。
老人们为表达对李全顺的感激之情,将李全顺的事迹编成歌谣,颂唱着他们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儿子--李全顺。
凄苦身世,铸就了李全顺博爱无私的胸怀。这个有着300位“老爹”、“老娘”的传奇人物,用他的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大爱无疆的时代华彩乐章。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新乡市李全顺最新动态